第22章 又见松鹤观
当今之世妖邪四起,凡尘俗世虽有官家介入,却非但没有成效,反而导致官权泛滥,使民众苦于邪祟侵害的同时,又受累于权贵欺压。
除此之外,亦有神灵得皇权敕封,高居殿堂,愚弄世人。
李青自白寿村一路走来,所见所闻皆告诉他,若无自强变化之心,绝难在这世道存活!
更遑论去抒发心中意气了。
而想要习得真法,踏进修行之门,便需要拜求名师指引,得授真法。若无这些,任凭他再想努力,也是空谈。
正因如此,他才想要拜进慈照寺里,意图打开修行之门,摆脱俗世囚笼。
可惜愚目和尚说他并无向佛真心,未曾将他引入佛门修行,不过好在是给他指引了一条新的出路。
这条路便是眼前的道观。
听愚目和尚说,这观里的真人是个得道真修,李青对此也颇为期待。
可真当他来到这座久经风霜的破落道观后,他心里便如同浇了一盆冷水,彻底没了期许。
这破地方别说真人,就是阴魂野鬼恐怕也嫌祂冷清。
随行镖师不管这些,确认好押送地方就是这座道观后,当即取出印信,让和尚签字画押,便算完成了这趟阴镖委托。
目送镖队消失在荒道尽头,李青收回目光,试探问道:“两位大师,趁他们还未走远,我们不如快些追上他们,再请一趟回寺庙的镖吧,我觉得我还是很有佛缘的……”
“阿弥陀佛,施主还是进去看看再做打算,即便观主不在,施主在这里等上一等,说不定也能等到观主云游归来。”
话虽这么说,但看到道观破落景象后,妙真心里也泛起了嘀咕。
来时慧明住持和愚目长老可没说过会遇到这种情况。
唯一可能的,便是观里的真修云游未归,亦或者已然羽化登仙去了……
“妙真大师,出家人不打诳语,这观主真的是云游去了吗?”
妙真开始装聋作哑。
李青无可奈何,只好推开半掩的观门,里面景象并无二致,依旧是野草横生。
看到眼前景象,他真个有些触景伤情。
自己一路挣扎走来,本想能有个托身学艺的地方,却不曾想依然没能找到出路......
从背囊里取出香烛,李青迈步走向主殿。
眼下他大概只有再次求助洛九川这一条路可走,在此之前,他需要考虑的只有一件事,那便是怎么活下去。
走进主殿,李青抬头看向那些宝相蒙尘的神像,左边是个长着三头六臂,手持斧钺钩叉的怒面神将,右边是个骑乘黑虎,手执明珠的半裸大汉,中间则是个身穿冕服,手持经卷的神人,看装束似是哪位帝君神王的塑像。
取出火折,李青点燃手中贡香,使香火重新聚集在这道观里。
妙真妙无两个和尚依旧站在殿外,不肯进来参拜,许是怕佛祖怪罪,又或是本心专一,不信外道……
李青则没有太多顾虑,他一路走来,纵使结局不如人意,但也算缘分使然,就是烧上一柱香也没什么妨碍。
小拇指粗的红香飘出袅袅青烟,熟悉的香火味充斥鼻腔。
便在这时,李青忽然听到观里传来一声叹息,虽然轻微,但他却听得异常清晰。
观里有人?!
李青心思猛然触动,随即快步走出正殿。
殿外两个和尚显然也听到了动静,正目光狐疑的四处寻找。
李青心中同样存疑,像这种明显没人打理的道观,又怎会有人居住?
莫非是有行脚的江湖客借宿在这儿……
道观不大,只有两进,三人寻着动静迈过二门,很快便来到后院。
在紧挨正殿,仅有一墙之隔的地方,三人几乎同时瞪大眼睛,跟见了鬼似的盯着眼前那令人感觉无比荒诞的景象。
只见在三丈见方的后院里,一条熟悉又陌生的山道蜿蜒直上,看那地势形态,竟与他们来时上山的山路一般无二。
只是这条重叠在废弃道观里的山路并没有荒草荆棘,反而打理的干干净净,他们站在青雾缭绕的山门前,甚至还能听到那处空间传来的鸟啾虫鸣声。
撞客还是鬼打墙?
李青忍不住问道:“两位大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妙真双手紧握念珠,惊疑不定道:“我看到了上山时的路,妙无师弟,你看到了什么?”
妙无同样震惊道:“道观里怎么会有架山?看模样还是我们来时要找的恒麓山。莫非是人造法界?”
“怎么会,此间观主又不是恒麓山的山神,怎会开辟出恒麓山法界?”
“如此神异的地方,想来必有真修,若是错过岂不可惜!”
李青此时神思无比清明,有愚目法师承诺在先,又有道观展现玄奇在后,他心中非但没有担心此地有危机潜伏,反而认为只有非凡之地的有道之人,才能造就这些玄奇景象。
而他想要拜师,想要踏进修行之门,不正是要寻求这样的地方吗?
李青打定了主意,当即便踩着玄光,迎着另一处空间传来的清风,大步而去!
连接观中世界的缥缈山路并非一直存在,在两个和尚愣神的功夫,那些使山道显化的青光便开始往中心收拢,似是想要闭合,青光消失之处,亦恢复了道观内墙壁屋舍的原本模样。
“诶?李居士慢来!小心撞上鬼打墙!”
两和尚正犹疑间,却发现身旁的李青已然迈步进入了虚实未定的山道。
山风和煦,鸟儿啼啾,明净无比的青石山阶一路蜿蜒,有树叶剪影点缀其上,像是风的影子,觅着台阶向上跳跃。
妙真妙无在最后一刻挤进通道,此时回头望去,身后已然山景融于一色,再看不见破落道观的踪影。
“大师快跟上!我们沿着路走,说不定上面也有个道观!”
身形昂藏,宛若小山的妙真攥着念珠,一边行走,一边紧张兮兮的观望着山道两侧深林里扑朔的光影。
李青打头,偶尔也能看到那些一闪而逝的光影,甚至他还听到更远处有女子哼唱的声音,似是心情非常舒爽。
快到山腰时,他又看到几个老妪老翁在山道上嬉戏,有个老妪还坐在高处大树伸展出的枝干上,提溜着花花绿绿的布鞋小脚,挑逗树下老翁的尖顶布帽。
在看到李青和他身后的大和尚后,树上的老妪立时发出一声女童似的惊呼,接着身上便‘蓬’的乍起一团红雾,变作一只狐狸窜下了大树。
其余老人得到警醒,也纷纷化作狐狸,窜进了深林。
李青离得近,隐约还能听到细微的交谈声。
似乎是在议论他们这些不请自来的外人。
妙真妙无如临大敌,一路战战兢兢,直到来到山腰,这才松了口气。
只见山腰处,一座青红瓦墙的清幽道观正坐落其上,在道观周围还有许多松柏翠竹相映成画。
不过最让李青瞩目的,还是道观的牌匾。
门庭正中,松鹤观三个鎏金字样正整洁飘逸的停留在上面,哪还有他之前见到的破落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