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春风熏得人渐醉,暖阳灼得玉生辉。
陶李趴在山神庙内院的院墙上,瞅着杏花村通向山神庙的那条蜿蜒小路。
这一路上碎石颇多,路也年久失修不太好走,多年未曾有人修剪的桃树枝杈纵横交错,漫天的桃花瓣徐风舞动着,洒了一地的桃香。
不得不说王二的办事效率很快,早上醒来把山神老爷的嘱咐带到,这才中午就看到乌压压的村民们结队登山上香了。
破落百年的山神庙什么时候这么热闹过?
虽说较之于扶摇镇城隍庙内络绎不绝的香客来说,这点儿香火还是微不足道,也都是那种土香,但这是个很好的开头!
最初陶李还有些担心这些村民不会相信,但好在人骨子里未雨绸缪和居安思危的意识占了大多数,偶尔上一把香火也费不了多大的事。
很快,便有丝丝檀香紊绕在山神庙之间,陶李回头瞧着鹦鹉正在扒拉地里头的蚯蚓,开口道:
“十八,你去招待一下那些村民。”
“怎么招待?”
“摆出笑脸,温柔一些。”
“鹦鹉不会笑。”
“那你就幻化成大石头,坐在泥塑上面,忽悠总会吧?”
“!!”
肥鹦鹉脑袋上的翎毛动了动,显然很喜欢这个工作,扑腾了两下翅膀就去了外院,化成了一个大石头露着两只大眼睛,盯着这些香客。
不是陶李不喜欢人前显圣,只是被那么多人看着有些不自在。
白鹭姐弟亦是跟着瞅了好一会儿,再看向陶李时,眸子中便浮出了钦佩,惊叹道:
“师弟,你真的是天生当仙官的料......这山神庙破败了百年都让你盘活了......”
“陶李师兄,你这是怎么做到的?”
这不得不说算得上是奇迹了。
陶李耸了耸肩膀:
“大多仙官都高高在上惯了,殊不知地方生灵才是根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更何况其实生灵大多也不会求着做什么,多下山走动走动,倾听生灵们的诉求,把山中妖鬼人神的事儿放在心里头,多做实事自会有敬香时。”
这再普通不过的话听在白鹭姐弟的耳朵中,却是别有一番意味。
说很容易,但想真正做到却很难。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瑶光不自觉地默念着这句话语,随后似猛然醒悟了什么,赶忙自口袋中掏出了一个小本本,认认真真的将陶李所说的话写在了上面。
瑶羽却是微微蹙起眉头,唇瓣嗫嚅了几分,轻声道:
“可是天天操心这些,不会耽搁师弟的道行吗?师弟是仙官,可到底还是入了仙籍的,还是要以自身道行为重......孰轻孰重还是要明辨的。”
陶李温和的笑了笑,给瑶羽师姐倒了一碗雨露:
“这算哪门子的操劳,再说既然考上了仙官,那自然不能总为了自己的事儿考虑,要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自己的事儿考虑多了,自然就离山中生灵远了。”
“更何况这扶摇山能好起来,日后跟着享福的时候可多了......”
毕竟还要在扶摇山中守着姨娘不是?
陶李虽说没什么远大的抱负,但却也不想失职,这样平淡的日子最好。
瑶光在‘小本本’上记得仔细,再抬起头看向陶李时,眼中就满是星星:
“不知道为什么,只是听着陶李师兄说的话,就感觉胸腔里面有一团莫名其妙的火焰!”
“我决定了!要是去了道院将来能考上仙官,也要和陶李师兄一样......”
闻言,陶李面色上就有些尴尬,不自然地咳嗽了一声。
这些话可不是自己说的,不过是承伟人的思想恩泽罢了。
不过瞧着瑶光这孩子一脸认真的模样,陶李面颊上不觉间便流露出了一丝欣慰,外院来来去去的那么多人,一时间也不想露面,这孩子愿意记,索性也就打开了话匣子,同他多聊了些......
这一聊不觉间日头就下山了,日杳隐西,莺蝉对鸣。
晚风微凉拂过树梢,月光刚浮更显柔和而轻灵,穿过桃枝投下斑影点点。
陶李一直将这白鹭姐弟俩送至门外。
三人瞧着和晨时大不相同的外院,心中思绪浮动。
那破烂的香炉上插满了土香,堆积上了一层厚厚的香齑,一阵风吹过便扬的满院檀香,还有几把尚在燃烧的土香,青烟寥寥涌入了庙内的泥塑当中。
得香火浸染,这泥塑雕像仙气越发地足了,尤其是泥塑那双眼眸,含着月光欲透未透——
“师弟已经很晚了,雾寒深重,不要再送了。”
瑶羽对着陶李行了揖礼,唇瓣微笑。
拜得这扶摇山神庙所赐,如今衣襟袖染得一层香。
瑶光紧紧地捏着手中的小本本,其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陶李师兄的语录:
【陶李师兄言:扶摇山就是生灵,生灵就是扶摇山,守扶摇山,守的是山中生灵的心】
【我将无我,不负生灵】
【始终坚持贯彻一切以生灵为中心】
【......】
还将陶李师兄所讲述的什么是‘资金流’,以及发行‘山债’的模式一同记在了上面。
此行虽是送灵石买债券,可同陶李师兄一番座谈,着实收获不小。
陶李笑着点了点头,挥手送别。
星月高高,瞧着白鹭姐弟的身影彻底消失在视线中时,陶李再不复方才君子翩翩的模样,急不可耐地朝着庙内的香火泥塑跑去。
这速度吓得门口站岗的‘大石头’一个激灵。
陶李将手探向泥塑,感受着泥塑胸腔中堆积的香火,丝丝缕缕的香火念头化作一条条线,连接着杏花村下的百家灯火,面上顿时浮现出了一抹喜意!
爽!
按照仙庭的计量来算,此番这些敬香的村民,足足攒出了三柱香火,若是换算成灵石那就是一个半!
虽说抽去八成的香火税后,也就能剩下不到半块儿,但至少有了奔头不是?
仙官之路,任道重远啊!
不过万事开头难,如今山神庙已初有了香火,是该抽空拜访一下狐姨之前所说的那些仙官同僚们了。
夜月初流,庙内无声。
陶李点起了油灯,照的庙内一小方的通明,自行囊中摸出了几张纸,以发丝作笔四处寻了寻,却发现并没有可以落笔的地方。
“庙祝要做什么?”
大石头崩了过来,两只眼睛在黑咕隆咚的庙宇内格外明显。
陶李瞧着肥鹦鹉所幻化的石头眼前一亮:
“十八,你趴在那儿别动。”
“哦。”
将手中的信纸放在了大石头上,陶李揉了揉手腕,便是洋洋洒洒的书在信纸上。
末了,还不忘盖上了山神的官印。
“庙祝在写什么?”
“拜帖。”
“庙祝要拜访谁?”
“比邻的仙官们都要拜访。”
“哦。”
写了好一阵子,数了数应该有十张了,实在是太久没有用笔了。
陶李将这些拜帖以桃花瓣封了,放在了大石头的身上:
“十八,你飞得快,还得让你跑一趟。”
“去哪儿?”
“就先去扶摇镇的城隍庙一趟吧,把这拜帖交给城隍。”
“我没见过城隍。”
“无妨,你身上有我的气,山底下的那些鬼神不会为难你的。”
“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