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家族修仙:我太想进步了

第1章 衣风今犹在,岁尽枯寒来

  越国,扬州,大黎山脉

  大黎山横贯整个扬州,自南而北,几乎将全州一割为二,山中灵脉显盈,滋生出各种灵物……

  山脉最南,有一山群,唤作木蛟岭,此间云雾缭绕,群山的天际线绵延起伏不定,人远远的望去只能瞧到一条白色的勾线,似蛟龙般趴窝在山上,而那蛟龙口中吐出雾气边化作了细雪,覆盖在身侧,颇有几分韵味。

  山岭的峰尖一直是白雪着衣,松林作妆,雪水顺着林间沟壑往下汇聚,或做了清泉,或做了溪流。

  而在这山岭的尾端有一青山,山腰处厚雾缭绕,常有灵脉幻化的鸟兽穿梭其中,鸣啼声清脆嘹亮,引得过路的散修惊叹不绝,此山也因此渐渐闻名,人称:景云山

  只是灵机不比木蛟岭的主要脉络,因此不惹修士青睐。

  ————

  此时,景云山的山腰处,有一灰石白瓦的小院,宅院格外的朴素,没有别的装饰,只有一座简单的玉石案台和墙上挂着的丹青墨画。

  画中景物单调,唯一青山,留一小院。

  小院里屋有一石床,床上坐着一身着青底绣白纹衣袍的清秀少年。

  少年名为李初来,面容清秀,道髯剑眉,一双眸子闪着淡淡的紫韵,齐腰的黑发被束带仔细的收好,垂在脑后,缥缈洒脱之感扑面而来。

  闭目凝神,安心静绪,李初来脑中不断闪现《上清洞虚水玄法》中有关此景的种种讲汇,心中不断推想破境可能面临的瓶颈。

  《上清洞虚水玄法》有言:

  「守玄元,抱归一,聚彩气雾瑕,和六元之一……气出有象,飞仙上清,明气已定,始得胎息……」

  李初来运转功法,以下腹泥宫丸为根基,法力沿着体内主要经脉循循流转,随着气息的出入,周遭杳杳无形的灵气也开始缓缓聚来,汇作点点氤氲云雾。

  这雾色外披霞光,内显淡淡魏紫,而又气浓似液,几乎要成雨滴落在地上,流雾飞云而莫过于此。

  这漫云将李初来含在深处,只隐隐约约的漏出人形,外圈薄雾仍然散发着缕缕霞光,勾引出种种异象,亭台楼榭,仙山琼阁,又似有极色仙子在氤氲云雾间起舞奏弦,鸾回凤翥,诚极一时之盛。

  不过片刻,这雾渐渐分为两极,上是魏紫色的缥缈薄纱,如同女子的曼袖上下浮动不止,灵光时现,下是秋蓝色的厚重凝雾,几近成霜,显得更为厚重滞懈,紧紧将李初来裹在中央。

  这秋蓝色灵气的渐渐化作道道流光进入少年体内,在诸窍百脉中流转,自百会穴而始,沿着筋脉缓缓流转一周后,自头而下,沉入丹田。

  上处缥缈的紫气也缓缓降了下来,填补住秋蓝之气消散的空缺,因为体积的增大,这魏紫色的烟云就显得更加轻轻空灵。

  某一刻,像是触动了什么玄妙,四周的灵气飞速的聚来,进入少年体内,在经脉中快速流转,在头部汇聚后,往丹田猛的一冲,一道屏障顿时化作碎片。

  李初来闷哼一声,睁开双眸,张嘴一吸,一缕淡淡的气流被吞入腹中,体内的法力如饥似渴般吞炼了这道灵气,得到满足的法力越发纯净,慢慢趋于平静。

  李初来呼出一口清气,眼眸中的紫光也渐渐消散,露出原本浅黑色的眼瞳,随即起身施法接住了门口立着的金色小剑,再一挥袖袍,施展出一道净尘术,将屋子里腾起的灰尘打灭,心中喃喃:

  “入胎息了。”

  李初来本是蓝星社畜,因为判官办公时歪眼看错了行,一道红笔直勾勾的划了莫初来小命,本来还有着几十年寿命的李初来被迫弯道超车,提前投胎。

  这投胎路上又好巧不巧,恰逢天庭使者查账,这判官舍不得使钱行这方便,就把李初来丢到这一仙界,让他再活百年来补上账上亏空。

  这判官为了平账也是煞费苦心,不仅仅给他投在李家为人,还在阎王那薅了一本功法,好堵住李初来的嘴,这本法决就叫《上清洞虚水玄法》

  转世路上,判官还不止一次提醒道:

  “这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唯那上使不可知……你且烂在心底,莫要声张。”

  “这法决有多精妙,自在汝心……”

  顶着头顶的毛毛细雪,李初来顺着山腰的青石小路,往山尖的大殿走去,看着路径上还依稀可见的枯草哀枝,方觉山中无岁月,寒尽又一年。

  路上遇到不少白发长辈,李初来也是一一拱手致礼,言语洽谈之中方晓今年的是是非非。

  而那些老人见到李初来脸上淡淡法光则是面露喜色,时不时有人塞给莫起云一两篇秘要,俱是长辈们自己对于胎息一境的些许见解,垂青提携之意不假于外。

  随着人流的渐渐汇聚,路上颜景逐渐分为两色,左边多是居于胎息,玄景境,身着青底白纹袍的小辈。

  右边则是那些着黑底金纹袍,管理族中琐务的族老,青石小径上颜色分明,人人昂首,倒是颜色分明。

  李初来步入古色大殿,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端坐于首座的家主李迎山,次座的大长老李迎峰和空着的季位。

  李迎云长老在镇守青云坊市里的店铺,无奈缺席,他的位子也就空着。

  下方大殿上的座次也是分为两体,右手的老辈都有座椅,椅背上都刻着对应的职位,左边的年轻人根据天梁上悬挂的玉牌,自身境界的高低依序站立。

  待到众人入位,便有一白须老者起身,站在大殿中间的过道上,用还算硬朗的嗓音宣读李家去年的流水开支……

  「去岁出上宗年俸十五枚灵石,族人年俸资粮八枚,购入白毫灵笔两杆三枚灵石……」

  「去岁收灵米四十二石,另有灵物资粮不计……公折合灵石三十枚,较去岁足足多了四枚……」

  ……

  「族有有练气士三人,明基境修士八人,胎息境二十六人,玄境境十七人……较去岁新增……」

  谈到此处,那些族老无不笑脸颜开,抚须摸发。对于他们而言没什么比看着家族蒸蒸日上,小辈们刻苦修炼,上进求道还称心随意的了。

  待总结完毕,便是今年族中各类事务的安排,李家只是小族,一年到头并没有什么大的结余。

  但为了家族的长远发展,保障年轻族人的修炼,族老硬性规定除十六岁以下的族人外,其余人都必须承担一定家族琐务。

  在这种制度下,李家修士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劳务派遣制度,胎息境修士主要承担一些定点族务,又或是去坊市的店铺任职,又或是专门研习符法……选择不一,主要根据修士的自身喜好和修为选择。

  明基境修士负责在各个驻地间往返巡逻,震慑宵小之徒,也承担一些运送灵物灵资的派遣。

  而练气修士就是撑梁之柱,保命就好。

  随着老叟的晨报结束,众人再度汇成人流,往山尖另一侧的祠堂而去,同上山时没有两样。

  不时有人伫在路旁,眉头紧蹙,眸子极力地寻找那些相熟的身影,发现今年没什么人缺席后眉头一松,跟着连脚步都轻快了些许。

  ……

  李家祠堂内有一高大的架子,上有六层,喻指李家已至六代,位于中首的是一只残足有缺的四足小鼎,鼎耳上挂着一只旧白豪灵笔,这说的是李家的持家之术,炼器和符篆。

  接下来便是一排排的桃木牌子,灵牌光泽有润,看得出来是细心擦拭了的。

  祠堂不大,众人都是有序排队祭香,门口有专门的人呈递细香和坐烛,这礼制和李初来上世倒是相似,只不过族人都是手搓灵火,用不上打火机(滑稽)

  等到李初来接过细香,迈入殿门,瞧着角落几个低声抽噎的族人,一时间百感交集,唯在心底替其哀悼一声:

  “节哀顺变。”

  行至大殿中央,李初来对着古鼎顿首祭拜,举香齐眉,嘴上道着祭词:

  “李家子弟李初来,敬乞吾祖吾宗,今承先祖之遗泽,遂有今日……愿先祖鉴此微忱,黜然庇佑,尚飨!”

  等到这一系列祭礼完成,李初来又讨来了两炷细香,分别插在两块紧紧挨着的灵牌前的香炉上,恭恭敬敬的叩拜一番后缓步离场。

  少年就像是和周围哀悼的人在两个象限,他脸上的神情淡的骇人,不见一丝的哀色。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