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易医生,开局就指点老师

第7章 三个指标

  马院长脸色一垮,增添人手,还几个,说的轻巧。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的贵。

  “小秦啦,还是专注医术的好,不该自己考虑的事,最好不要乱参合。”

  送走了上面的领导,秦茂良呆呆站在门诊大楼前懊悔不已。

  门诊大楼是医院的脸面,建造自然是重中之重,除了楼房装饰,四周树木环绕。

  本应春种海棠夏植槐,秋看百合冬倚梅。这是调节人间的一抹亮色,依时而兴,四季分明,狗见了都能多撒几次欢。

  可叹医院管基建的,呵呵,只种了些春天应景之树。

  夏季还好点,到了秋冬二季,枯枝败叶,病人看了,说不出的凄凉。

  本着有枣没枣打一竿子的想法,为易凌霄帮点忙,这点小心思立马就被院长识破。

  不是心有所属,急诊室需不需要人,是一个主任医生直接向院长反应的事吗?看院长的表情,今天的努力只怕都打了水漂。

  他“唉”的一个长声。

  阳光可不管人们的心情如何,还是尽责尽职地将城市朗照。

  到了下班的时候,值班医生纷纷起身,同时把鄙夷的目光看向准备打扫办公室的易凌霄。

  一个医生气不过,经过他身边的时候,故意将撮箕碰翻。

  “这个医院的医生护士是不是有病,我打扫办公室有错吗,为什么都这样对我。”

  待大家都离开后,易凌霄苦笑着扶起撮箕,还是细心将办公室、留置室和临时病房打扫干净。

  ————

  听到秦茂良向自己要人,马院长内心冷笑不止。

  上半年,协会就给了三个招工指标。僧多粥少,按职位、论资历,怎么也轮不到主任医生这种级别的人插手。

  他刚从几个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当上了一把手,正是下车伊始,欲展其才的时候,偏偏碰上了分配指标这样的麻烦事。

  不说当年,就是现在,世界的尽头在体制,而体制的精华在都市。

  秦茂良好打发,院里其他几个领导就不是这么好打发的。要是再过几个月,等自己坐稳了院长位置,安排指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想了半天,最后还是没有拿定主意。他从那大班椅上站了起来,围着办公桌转起了圈圈。

  细看马福,天庭饱满,长面大耳。长相倒也不算太差。

  只可惜用脑过度,顶上已秃,全靠地方支援中央。

  他也知道自己的短处,每逢外出,总是别出心栽地站在地势高的地方。

  三个指标,本来在上届院长手里就内定了人选。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还没来得及在院务会议上落实,他就得了重病,下位了。

  世事如棋局局新,指标一事又得重新考虑了。

  第一个指标要照顾老院长的小儿子,这是协会来人宣示人事变动时的暗示。

  不是特殊情况,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也是惯例。

  老院长退了休,还是意外病退,不管以前的功劳也好,过错也罢,谁愿意在这个节骨眼上上演人走茶凉的戏码。

  第二个指标想都不用想,新院长上任,谁敢来扫他的兴。

  就剩下了最后一个指标。

  想起竞争院长时常务副院长对自己使的绊子,马院长心里一肚子的气没处撒。

  这个指标给不给他呢?要是表现出臣服自己,也不是不可以考虑。毕竟,俩人竞争,谁不为自己打算。

  院务会议上,大家都在等着看新任院长如何烧这第一把火。

  就这点出息,差点让人脑子打出了狗脑子。

  前面几件无关紧要的事还算顺利,都是千年狐狸,谁也不用跟谁说聊斋。

  到了刺刀见红的时候,没想到常务副院长昏招叠出。

  常务副院长姓张,行政出身,资历比马院长老,上届就是常务。

  也不知谁的手长手短,反正上面最后定了马院长。

  他在与马福的竞争中铩羽而归后,心里正窝着一肚子的火。

  喝了口水,压了压复杂的心绪,看看大伙一副等待院长发话的样子,人生几回伤往事,局势变了。

  不能犹豫了,再不开口,一旦定了调子,自己的面子就保不住了。

  他匆匆说道:“按照老院长的指示,这几个指标应该照顾一线同志的家属,这是上届常务通了气的。”

  说罢,扫了其他几位院领导一眼,不过终究没有与马院长对视。

  拿上届常务通气的调子,干预本届事务,抢院长的风头,要是以前,他也不至于这么昏聩。

  大家都知道,他的一个在本院上班的亲戚,有个孩子要安排,也许那个亲戚对他很重要。

  除非万不得已,一般人是不会这么做的。不是亲儿子,什么样的亲戚能比自己的前途还重要?

  多心的自然会想到另一种可能,他是不是想趁马院长立足未稳,先声夺人。

  谁知宝宝心里的苦啊。

  行政副院长姓杨,背着他瘪了瘪嘴,新院长已经上任,你唱起老调有人听吗?

  没想到马、张二人这么快就剑拔弩张,就看马院长怎么接招。要是疲疲沓沓,窝窝囊囊,不值得投效,那就怪不得自己了。

  马院长心里一愣,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发声。

  想要倚老卖老吗?本来还打算,只要他老老实实呆着,事情并非不能通融。这么急着跳出来,我的面子往哪里放。还想要一个指标,做梦去吧。

  从哪个方向反击呢?照顾一线同志的家属,这个提法是根红线,对着来搞不好就要得罪院里的大多数人。

  想想自己要调进来的哪个人,想想张副院长的亲戚,马院长一下有了主张,用一个更实际的方案来压制他。

  清清嗓子,他似笑非笑地说道:“照顾一线同志的家属,原则上是不错的。只是医院牵扯的是患者的健康,与其他单位不同,还是招专业人员为好。”

  这就是为头的好处,调子可以自己定,解释权在自己手里。这要干不过手下,那就拿块豆腐撞死算了,省的丢人现眼。

  张副院长脸色一黑,上次研究人事的时候,老院长两个指标,自己一个指标,本来是你好我好的事,谁知天有不测风云,这下怎么办?

  此时收手,还是一团和气的局面。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