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重生七八从娶女知青开始

第25章 富贵还乡

  “别提了,就这一张压箱底的好玩意儿,还有工业券,你要了现在就能买台缝纫机搬回家。”

  票贩子看出两人的意动,张口诱导着。

  “少扯犊子,是好东西没错,但压箱底是卖不出去吧?”

  张诚嗤笑一声,戳破了票贩子的自吹自擂。

  需要这票的,找熟人朋友换换就能凑到,何况在抚松县城买得起缝纫机的人家本来就没几个。

  “嘿嘿,还是个行家。”

  票贩子愈发摸不清张诚的来路,对票证的买卖也这么熟悉,看着不像是农民。

  “这些,我都要了,五十。”张诚也没问成不成,就拿了五十给对方。

  这价可能比散卖低,但够对方赚头了。

  正好这里面的粮票、油票等等杂票,他都能用得上,连工业券也省得再找。

  “成,就当交个朋友。”

  票贩子少赚点,可也少了风险和麻烦,巴不得多几个张诚这种大客户。

  买完票,转头张诚就带着李小可往供销社进。

  “咱这抚松县城太小,好多东西想买都没地,等什么时候领你去春城百货大岭转转,那才叫齐全。”

  张诚嘴上没溜地跟李小可胡吹着,实际上他也没见过七、八零年代的春城,但不用想也知道这座出生了第一辆‘解放牌’大卡车的城市,如今有多繁华。

  就说现在,春城的经济总量也是排全国第五。

  相比之下另一个与省同名的JL市,自打五十年代省会被抢后,就成了万年老二。

  “这,这么多就够了,再买我们也带不回去。”

  李小可却没当成是假话,一脸认真地思考道:“去春城还得花钱吃饭住宿,就在县城挺好。”

  这傻妮子……

  张诚宠溺地看着对方,半真半假道:“到时候咱开小汽车,一天能跑好几个来回。”

  嗤~

  供销员嗤鼻一笑,还小汽车?

  瞅那样,怕是连自行车都没有,真以为自己是干部啊?

  就算是干部,级别低了,也只有脚蹬的份。

  张诚懒得跟供销员掰扯,票证拿出来,钱拿出来,他要买的东西足够把对方累够呛了。

  到了把缝纫机票拿出来的时候,这回供销员是真高看了张诚一眼。

  “这玩意儿供销社暂时就一台,京城产的燕牌缝纫机,143块,你要是想要其他牌子,可以等个几天让人托运过来。”供销员说道。

  她也是好心,一般缝纫机也就卖一百出头,燕牌贵了大几十,能剩到现在也是价钱的缘故。

  而正常家庭买缝纫机其实不挑牌子,这年头产品质量都不差。

  “就这台了。”

  张诚也不犹豫,当场就给买了下来。

  这一消费,算上缝纫机,花了232块,就这还是李小可拦着,不然得往三百块上去。

  期间公安人员还来了一趟,盘问了一下张诚的身份,和钱的来路。

  后者报了井上次郎的名字,才算应付过去。

  有那一瞬间,张诚都觉得周遭人看他的目光带上了几分鄙夷,为东瀛人办事在大众眼里那就跟二鬼子一样。

  但他也很委屈啊,先不说他这个‘二鬼子’是赚鬼子的钱,就说不套个二鬼子的皮,他就是有钱都不敢花。

  之前那卖香蕉挣的钱,上不了台面,人家一句投机倒把全给你充公,都没地说理去。

  等着吧,等到他挣着小东瀛的钱,骑到小东瀛的头上,这面子就回来了。

  张诚把老头给喊了过来,东西装到驴车上。

  来时满满当当,回去也是满满当当。

  不过这回他也能坐上面了。

  晃晃悠悠又是四个钟头,到村子的时候天还没黑。

  不知道谁家的小孩光着屁股就跟着驴车跑了起来,连带着其他小孩也围了过来。

  各家各户门前蹲着人,一边往嘴里扒拉着饭,一边闲唠嗑。

  村里连个有电视的人家都没有,顶了天也就石红霞家里有台收音机,啥乐子都没有,那唠嗑就是最大的娱乐活动了。

  搁往常,张诚两口子就是回来,也没人当回事。

  生怕挨得近了,再被借粮食。

  但这回就不一样了。

  那眼珠子一个个就差镶在驴车上。

  毕竟早上张诚出发的时候,他们可是真真地看着拉一车大花菌出去的。

  这玩意儿真能卖钱?

  “来,喊声张叔好,有糖吃。”

  张诚掀开搭在驴车上的布,从一口袋里随手一掏。

  本来以他的想法,是不准备盖布,打算招摇过市一把,但李小可觉得新缝纫机不宜风吹日晒,再加上这年头治安差强人意,强烈要求下还是给盖上了。

  小孩们看到张诚手里的糖,眼睛都亮了起来。

  “张叔好!”

  “张叔吉祥!”

  擦,这谁家教的,莫不是宫里出来的?

  张诚把老式硬糖撒了出去,任由小孩子们争抢。

  这‘阔气’的一幕,顿时令大家伙的视线集中到驴车上的物件。

  油、布、肉……

  尼玛张家这是要过年了,还是又娶个媳妇过门?

  逢年过节,也没见谁家这么阔绰过。

  “哎,我没看错吧,是不是有个铁玩意儿?”

  “卧槽!缝纫机?还是牌子货!”

  “真嘞假嘞?我听说这东西少说上百块,张诚能买得起?”

  “那还有假?我之前在县城亲戚家见过。”

  随着众人的卧槽声四起,骚动也愈来愈大。

  我滴乖乖隆地洞!

  缝纫机啊,村子里是见过没用过,提起来都觉得是城里的物件,谁曾想张诚能带回来一件?

  就是放在抚松县城,那也是稀罕货。

  周遭惊奇和艳羡的目光,让李小可情不自禁地低下头,不敢去面对。

  反倒是张诚,抬头挺胸脸上带笑,坐在驴车上也不忘拱手朝四周打招呼。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何况他是特意这么招摇走一遭,不下猛料,怎么钓得着大鱼?

  “张诚,这是你家的缝纫机?”

  围观人群逐渐变多,终于有人张口询问。

  “新买的,燕子牌,大家以后要是有需要缝缝补补的,尽管到家里来。”张诚点头道。

  这熟络而又亲近的态度,也让村民们复杂的心情恢复了许多,琢磨着今后真得多去张诚家走动走动了。

  不说攀个交情,起码缝个衣服被子啥的,能张开这个嘴。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