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重生七八从娶女知青开始

第24章 放下锄头就是土匪

  “你说,这钱要是让杨爱军、王老二他们那种人挣了,怕是连一毛一斤都不愿意给村里人,还不如让咱们挣了,我要是发达了能不回报乡亲们吗?”

  张诚一通忽悠,把李小可侃得头晕眼转。

  她总觉得哪不对,不该这样做的,可听着张诚的话,又觉得有几分道理。

  毕竟没有张诚找到销路,村民们连一毛一斤都挣不了。

  “我,我说不过你,你只要别作奸犯科就行。”李小可憋了好半天,说道。

  合着你对我要求这么低啊。

  张诚无奈中又带有一抹怜爱,这个时代的女人大多如此,之前对方说过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可不是随口说说。

  “这钱你拿着,咱家以后你负责管钱花钱,我负责赚钱,说让你和孩子过上好日子,就绝不会食言。”

  张诚说着,麻袋又塞给了对方。

  李小可吓得往后一退,拼命地摇着头;“这么多钱我拿着不踏实,还是你拿着吧,你不是说要钱生钱嘛,本钱多点你也方便。”

  “我这里有你之前给的一百二十四,足够花了。”

  她又把麻袋塞给了张诚,抿了抿嘴唇道:“你,你要是,我说的是万一,遇到什么困难,回到家里还能管你饭吃。”

  我去,你这么搞,我眼里很容易进砖头啊老婆。

  张诚心里暖流升起,一把就将李小可抱在怀里,恨不得把对方给揉进自己身体里。

  自己从前怎么就那么畜生,这么好的姑娘都能辜负?

  还好,还好自己尚有机会……

  李小可顿时小脸通红无比,一边慌乱地看向四周,一边想要推开张诚,可惜力气太小推不动。

  “嘿,干嘛呢?当街耍流氓?”一个扫地大妈喊道。

  “我们两口子。”

  张诚松开,解释道。

  “两口子怎么了?这是大街,不是你家,要亲热回家亲热去。”大妈眉头竖起道。

  面对战斗力颇强的大妈,再加上一旁羞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的李小可。

  张诚只好带着后者落荒而逃。

  忘了这会儿不是后世,幸亏是78年,搁明年说不准就要按流氓罪抓进去了。

  别说搂搂抱抱,就是当街牵手,在这个时期都属于开放。

  “这趟来得多带点东西回去,油得买吧,肉也得买点,你这身子骨得多吃肉才能让咱孩子有充足的营养,再说生孩子也需要力气。”

  “还有衣服、鞋子,你以前不挺喜欢看书?再买几本书回去看……”

  张诚路上絮絮叨叨着,他太想给李小可花钱了,恨不得把能买的东西全都买回家。

  主要是家里确实是啥啥都缺,连桌子都缺半截腿,下面垫了石头还歪斜着。

  村里倒是通了电,但按电灯的没几户,回头倒是可以考虑按个电灯,再整个电视机。

  “不,不用买这么多。”

  李小可很久没有体会过这种幸福的烦恼,她提醒道:“财不露白,太张扬的话,村子里说闲话的人多。”

  不光人红是非多,人富也是非多。

  别人家都穷,就你家有钱,那是要成公敌的,尤其是这钱来路说不明白的情况下。

  “呵呵,不张扬点,有些人怎么咬钩?”

  张诚轻笑一声,他得洒足够的饵,才能刺激到某些人出手。

  李小可听明白了,这是自家男人要对付人,她没劝阻只是提出另一个问题:“咱没票。”

  计划经济,买啥都要票。

  “有钱就有票。”张诚大气道。

  现在国内物资其实逐渐在丰富,放以前那是有钱也买不着东西,如今嘛,满大街都是票贩子。

  在沿海地区,譬如广东,连票都不用,多得是过海来的外国货。

  供销社外,张诚看到了上次卖自己烟的家伙。

  后者也认出这昨天的熟客:“这回要什么烟?”

  “我要票。”

  张诚顿了顿,“有多少我要多少。”

  以他目前的家庭条件,啥票都能用得上。

  嚯,口气不小。

  那人明显不信,一脸怀疑之色。

  张诚也不含糊,一小叠钞票手里拍打着,让对方眼珠子都快凸出来了。

  就这一叠,他目测起码得五百块。

  一时间,看张诚的眼神都变得不对了起来。

  这是个大肥羊啊。

  “别特么打歪主意,没看见老子打哪来么?抚招。”

  张诚拿出自己二流子的气质,嗤笑道:“你要不明白,回去找明白的人打听去,老子是拿那位的钱替那位办事,想死就拿着。”

  说着,他就把一小叠钞票往票贩子手里搁。

  票贩子就跟这钱烫手似的,赶忙推了回去,挤出笑容道:“大哥,你误会了,咱都守法良民。”

  “这买卖能做不能?”

  张诚翻了白眼,一脸不耐烦。

  他太了解这帮人的德行了,拿起锄头就是农民,放下锄头就能当土匪。

  “能,能。”

  票贩子摸不明白张诚的来路。

  不过看对方来的方向确实是抚招,也就打消了歪心思,打算回头打听一下再说。

  抚松县城就这么大,五百块现钞还真不是谁都能拿出来的。

  张诚这架势也不像是有钱的主儿,后面估计还站着人。

  票贩子不知道从哪拿来一小布袋,里面全是各种票证。

  “肉票、布票、油票,全国粮票怎么才十斤……”

  张诚凡是觉得能用上的,都给拿上了,看得一旁李小可是既心疼,又不好上手拦。

  “哎我去,你这儿还有缝纫机票?”张诚是真吃惊了,哪怕到了78年,在抚松县城这块工业票也是稀缺品。

  没想到这票贩子手里居然就有一张。

  听到缝纫机仨字,李小可也不心疼了,手搭在张诚的衣角上,满眼就写着我想要。

  这玩意儿可是三大件之一,手表、自行车、缝纫机。

  谁家迎亲要是推着自行车,抬着缝纫机,新娘的手腕上再带个手表,那在大城市绝对都是羡慕的眼神。

  当然到了八零年代,有了新三大件,冰箱、电视、洗衣机。

  但现在,搁到他们抚松县,谁家有台缝纫机,那属于人上人,关键这玩意儿不光是个摆件,平时做个衣服啥的还能挣外快。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