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灵感
李浅墨请了专业的场馆工作人员来讲解馆内的各种文物。
这一时期费用也才百十块钱,折合美刀不到20刀,当然,这主要是因为在国内博物馆不是用来盈利的。
它的用途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喜欢历史,培养民众的民族自豪感。
来参观博物馆甚至是免费的。
只需要提前预约。
“我没想到这些东西是我们免费可以看到的,”霉霉拉着李浅墨的手,看着来自几千年的文物感慨。
“国内的博物馆都是免费的,我们国家博物馆也是如此。”讲解员的英语水平相当不错,完全达到了接待外宾的水平。
“这么说的话,国家博物馆的藏品岂不是更丰富?”霉霉一开始甚至忘记了这只是地方博物馆。
“当然,不过我们这里也不差,论规模,我们是国内第二大博物馆,论藏品的话,国家博物馆从我们这里借走了很多文物,”讲解员对自己工作的单位很是自豪。
不过她此刻并不知道自己接待的年轻情侣是谁,所以表现得更自然一些。
河南博物馆共收藏了大约15万件以上的文物,严格来说已经不能说是馆而是博物院。
事实上它的官方称谓确实是院。
只是民间比较习惯称呼为馆。
在十多万文物中称之为镇馆之宝的大约有十件,莲鹤方壶、云纹铜禁、贾湖骨笛、武则天金简、杜岭方鼎、妇好鸮尊等等。
讲解员大致就是按照这些文物来讲解介绍的。
莲鹤方壶是工艺极其复杂、精美的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全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
“大约在2800年前,贵族们已经在用这种精美的器具来饮酒作乐?”霉霉摇了摇头。
她觉得即便是现在的科技想要制作这种工艺相当复杂的青铜器也不容易。
差不多三千多年前,西方……
这次来到东方也算是开了眼界了。
云纹铜禁的工艺看不上去甚至比莲鹤方壶更复杂,不过有莲鹤方壶珠玉在前,霉霉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她也不是历史或者考古学家,对失蜡法铸造的铜器,没有多震惊了。
她甚至不知道什么失蜡法。
后面终于到了,她最感兴趣的贾湖骨笛。
“这是本馆珍藏最古老的文物之一,据考证是来自新石器时代的乐器,距今已经有7800~9000年的历史,这说明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有了对音乐的追求……”
李浅墨明显还是把时间说短了,或者说他取得是靠中间的数值。
最早的骨笛差不多有9000年历史,博物馆展览的是其中的一支七孔骨笛。
传统的笛子中6孔到12孔都有,最常见的确实是七孔。
但是贾湖骨笛和普通的七孔笛子是不一样的,它通常都比较弯曲,有的甚至呈现S型和Z型,孔与孔之间的距离也和普通的笛子不一样。
“这上面似乎还有图案,”霉霉凑近看发现稍微有些弯曲的笛身上好像有明显的动物图案。
“是的,这种骨笛在八千多年前制作就非常精美细致了,表面常常雕刻着各种图案,通常会有龙、虎、鹰等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反应了新石器时代已经有了比较浓郁的艺术气息。”
“它怎么吹奏的?”霉霉询问。
“这个其实还没有定论,不过斜吹法比竖吹法要更容易发出清晰、悦耳的声音,音色也更加圆润﹑饱满。英国《自然》杂志网站上的骨笛音乐,发出的尖细﹑刺耳或微弱的声音是竖吹法导致的。”
讲解员在讲解的同时,也纠正了国外试图抹黑骨笛的说法。
但是,霉霉并不知道那个小众的报道,她是从李浅墨这里第一次听说的贾湖骨笛,这也是第一次来博物馆见到真容。
“能现场演奏么?”霉霉询问。
她很想听听来自八千多年前的乐器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目前我们讲解员没有这个水平,我们馆内音乐表演节目——华夏正乐,前一期倒是有贾湖骨笛的表演,不过这一期刚刚更换了节目内容。”讲解员无奈地表示。
“啊?”霉霉稍微有些失望,如果没有这个节目就算了,可他们居然来的这么不巧。
“我推荐你们可以看一下央视上面方锦龙大师吹奏骨笛的视频,这个在网上是可以搜索到的。”讲解员提出了建议。
而她推荐的其实是CCTV4的一期节目环球综艺秀,国典乐器大师方锦龙现场用九千年前的骨笛吹奏七阶音乐,向来自全世界的观众展示了穿越九千年的声音。
“你都不告诉我,”霉霉碰了一下李浅墨的肩膀。
“我跟你一样在北美,我也不知道啊!”李浅墨真没听说这档节目,来了博物馆后他几乎不插话,也是因为相比之下,他不专业啊!
“华夏正乐这一期节目虽然没有有关贾湖骨笛的演出,但是有其他很多种古典乐器,大概四十分钟后开始演出,你们如果有兴趣观看的话可以提前购买门票,如果这一场来不及,下午四点还会有一场演出。”
讲解员提醒他们。
这一时期网络公众号还没有那么好使,李浅墨直接去柜台买了门票。
这剩下的四十分钟时间,他们又观赏了妇好鸮尊、武则天金简等文物。
讲解员还详细介绍了妇好这个最早的女性民族英雄。
霉霉听完后发现国外女权闹得轰轰烈烈,反倒是东方在古时候才有如此杰出的伟大女性。
西方杰出女性能提起来的似乎只有圣母玛利亚,其他的基本都是近现代的,最近的或许就是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再往前找的话得往神话上靠了。
而东方三千多年前就有带兵出征的女将军、王后。
在妇好之后还有武则天、花木兰,这些人物诞生的年代比西方的历史都长。
这刷新了霉霉对东方国度的认知。
后来观赏武则天金简,也证实了,女性在曾经确实承载过天下。
根据金简上的铭文所示,武则天在公元700年,大学1300多年前的七月初七来到中岳嵩山祈福。
这是代表朝廷和百姓的盛大祭祀活动。
女皇遣宫廷太监胡超向诸神投简,以求除罪消灾,天下承平。
很显然,作为女性,而且是非常杰出的女性,妇好作为王后率军抵御外敌和武则天祭祀天地诸神,为天下祈福对她的冲击是很大的。
后面被誉为“中华第一剑”的玉柄铁剑,3000年前中国是如何铸造铁器的,精美的四神云气图壁画描绘了西汉初年东方神仙思想的壮丽诗篇,对她都已经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了。
比较有追求的人总是想要向更杰出的人看齐。
她目前别说同时期最杰出女性,甚至不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女性音乐人,她似乎有了额外的动力。
上午11点,两人走进了河南博物院多功能音乐厅。
华夏正乐每一期的名字都会取与演出相关的名字,隔段时间表演的内容也不相同,但大致都是展示古典乐器,弘扬古典音乐的节目。
这些节目都是由博物院的华夏古乐团表演。
李浅墨也是第一次知道有这么一个默默推广传统文化,推行古典音乐的乐团存在。
华夏古乐团至今已经成立十多年,他们每一期的节目都是要将一件件中原音乐文物、一首首文献中的乐谱、一个个历史的场景活化呈现给观众。
尽量将可以聆听的历史,以华夏正声的盛世重现。
当演出开始演员身着汉服,曲裾深衣,环佩叮咚,仿佛古代乐师款款走来。
其后有各种乐器的表演,钟鼓磬瑟、箫管琴笙,还有能发出宏大声音的编钟,这些节目可以说奏响了古与今的“合唱”。
对霉霉而言首先是汉服对她的冲击力。
她在洛阳也见过有人穿汉服,但是这一时期的洛阳远比不上十年后满大街的汉服小姐姐,高大金吾卫,是不成规模的。
而且身材窈窕、气质绝佳的演员穿上汉服和普通人穿汉服,观赏性天差地别。
在五彩灯光的氛围下,演员们身穿汉服演奏古乐器,至少突出一个意境古色古香,如果演奏的乐声足够悦耳,演员的身姿足够婀娜多姿,那对观众的冲击力可就相当大的。
“好看么?”霉霉轻声问李浅墨。
李浅墨下意识点头。
等他想要摇头的时候已经连贯不上了。
“我也觉得好看,我以前怎么就没有发现,东方有这种好看的服饰呢?”霉霉倒不是想要“捉弄”他,她看着台上的演员,觉得是在看不同于西方的,另一种形式的时尚秀。
背景音乐还都是她觉得陌生,但是别有韵味的乐器发出来的声音。
如果抛开东西方的成见,认真的去聆听乐声,这种声音确定不同于现在的流行音乐。
他们似乎更宏大、更古典。
而且是真正的古典,就像是真实历史中穿越出来的声音。
这时候,霉霉的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她前几天尝试以霸王别姬为故事蓝图写一首歌,怎么都没有进展,感觉就是缺一种东西。
会不会就是这种宏大、古典的声音,会不会就是这种独特的韵律呢?
她开始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摒弃了其他全部的杂音。
慢慢的她完全进入了自己的世界,她的意识在乐声中往来穿梭,一点点的音乐符号开始出现。
她似乎找到了久违的感觉。
华夏正乐的节目表演结束,她同时睁开了双眼。
“纸…还有笔,”她看向李浅墨。
她需要把此刻的灵感全部写下来。
李浅墨起初的注意力还在节目表演上,后来发现了霉霉不同寻常的地方,知道她可能是有所启发,一直都小心地看护着她。
听到她需要纸和笔,立刻就起身找工作人员。
他耐心地解释,两三分钟后返回的时候,带回来了笔和A4纸,以及借来的硬纸板。
这里没有书写的桌子,他就让霉霉垫着硬纸板趴在他的背上写。
按道理来说表演节目结束,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会关闭这间多功能音乐厅。
但这次他们只是在门口默默等候,没有驱逐两人离场。
大约二十多分钟,霉霉结束了奋笔疾书的状态,她一口气把一首歌的主体框架写出来了。
剩下的就剩小修小补以及填词了。
填词本来就是她的强项,她相信应该不成问题。
就是其中有一部分旋律得用国内的古典乐器取声,这点倒是有些麻烦。
因为市面上的乐器良莠不齐,尤其是编钟,基本上没办法买到合适的,她想通过博物院华夏古乐团的乐器来取声。
后续也更能完善其中的细节。
霉霉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李浅墨。
李浅墨思考了一下,他觉得并不是没有可行性,但今天肯定不行,得回去谋划一下。
“给我两三天时间,我来搞定这件事,”他目前有两种方式。
一是花钱聘请乐团协助。
第二,挑明身份寻求合作。
他觉得两种都可行,回去好好考虑一下哪种方式更适合就行了。
“嗯,”霉霉很信任他,收好A4纸,跟他一起离开了博物馆。
下午,李浅墨带她去看了郑州段的黄河。
目前黄河算是处于枯水期,不过上游的小浪底水库发挥了调节功能,从上游开闸放水。
这一段河段看上仍然非常壮观。
困扰霉霉许久的事终于解决了,她的心情相当不错,站在黄河大堤下,对着滚滚东去的河水放声大喊。
目前为止,她对自己这次东方行非常满意。
两人游黄河的同时,博物院的工作人员已经知道上午来的两个年轻情侣是霉霉,以及她的中国男友了。
他们进馆排队时有人认出来了拍摄了照片,然后经过网友比对确认无疑。
而且推测他们是从洛阳出发,去的省博物馆。
第二天一大早,博物馆的门口,不管有没有成功预约的游客都来了一大堆,而且年轻人居多,他们围得场馆外围水泄不通。
等李浅墨和拉着霉霉出现的时候,顿时就出现了很大的欢呼声。
还有人高喊泰勒这个名字。
这把他吓了一跳,他是没有这个心理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