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梦游留别记

第1章 阿琛

梦游留别记 猪柳蛋与荔枝 2734 2024-11-12 10:20

  阿琛走出了大学老师刘天慕的办公室,微微欠身地对老师说着:“刘老师留步,这段时间您辛苦了。”

  “哎呀,你才辛苦啊。既要忙自己的工作,还要忙我们出国的材料。”刘天慕走出了办公室,随手把门在背后带上。阿琛是她退休前所带的最后几个学生之一,对这个学生,刘老师是十分满意的。一方面是因为阿琛在学校期间表现得就很优异,另一方面,他在待人接物方面也确实表现得十分成熟。而即使阿琛已经离开大学校园六年多,他与刘老师之间也没有断了往来。自己有成熟的作品完成,他还是会把稿件第一时间传给老师,请刘天慕把关文字与细节。虽然没有多少酬劳,但对刘天慕来说,学生交稿并请自己审阅,终究是一种信任与崇敬的表现,更不用说,阿琛平日里还会帮着她办理诸如为顺利出国参加学术会议而一遍遍跑学校国际交流处、离退休处的琐事。

  不过,学生和老师相处终究还是有些拘谨的,特别是到话别的时候,道别的话已说出口,下一步是转身离去还是继续尴尬着寒暄,其中尺度并不好拿捏。阿琛抬眼看看了天空,一片晴朗、万里无云。七月份的江平市就似一个大火炉,天气湿热得厉害,只有过境的台风才能带来一丝微凉。前一天台风刚刚过境江平,到了今天,虽然风还不算小,但终归把暑气压下去了一点。“刘老师,您进去吧,虽然不太热,但风还是有点大的。”借助台风天气,阿琛想以这样的话结束两人在门口的寒暄。

  “好好好,我就不远送你了。再会!”刘天慕微笑着,佝偻着身子进了办公室。

  文学系办公楼的旁边,是江平师范大学的篮球馆,从外面经过的时候,可以很分明地听见篮球“咚咚”匝地的声音,和馆内喧腾的人声。篮球馆的旁边,是一大片碧绿的草茵地。昨天台风过境带来的降水,把草茵地浇灌得绿绿葱葱,在阵风吹拂下,野草忽低垂下头忽又挺拔自己的腰杆向后仰去,如此坚韧不折的姿态,让陷于困境中的人看着会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欣赏。走在篮球馆和草茵地中间小道上,阿琛的内心并没有被篮球馆的球声、人声,草茵地里的野草的欢舞影响,有一种许久未有过的平静。

  走了大约一百米,阿琛就到了教学楼北侧的停车场。站在车前,他把从刘老师处取得的修改意见稿放进了车里,关上车门后随手点了根烟。有的时候,吸烟并不是要提升自己大脑皮层的兴奋度,而更有可能是想使难得来到的内心平静得到进一步延展。在吞云吐雾间,阿琛既看到了此前半年的种种过往,又回想着昨天所经历的狂风暴雨,更看到了即将来临的凄风苦雨。

  思忖间,阿琛手机震动了,是微信。来不及多看,阿琛还是选择先开车回家,并提前设置成“消息免打扰”模式。阿琛并不想在回家之后,面对父母时仍然会收到来自番茄的信息。

  上车的时候,阿琛回想起了和番茄相识的点点滴滴。

  “多年以后,当面对父母的逼问与压力的时候,作者阿琛会回想起和番茄认识的那个晚上。”阿琛暗自思忖道。这句马尔克斯式的开头,正是他给刘天慕所看手稿的第一句话。刘天慕在办公室里很清晰地告诉了阿琛,在中国文坛,这样一个夹杂着未来、过去和现在的开头似乎已经有点俗套了。但阿琛并不认为小说开头需要被修改,因为这正是他在完稿之时内心的真实独白。他的小说写的是真事儿,他和番茄的相识及在相识中建立的感情也是真事儿,那么这样的感受也就是真实的。所以,可以改景物描写、改人物对白,增加小说深度,但这第一句话,他是坚决不会修改的,就像他对番茄的感情是真实而不可以修改的。

  在阿琛的记忆中,他和番茄相识于2月2日的深夜。2月2日,距离农历新年还有一周的时间。

  “真的很感谢老师和师兄师姐们的光临。”新娘子孙晓佳走出了江平大厦,向为参加回门酒而来的刘天慕和几位师兄表达谢意。大冷的冬天,身着单衣的孙晓佳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你是我们师门最小的师妹了,如今比你几个师兄更早遇到良人,我们当然是很开心的。所以我说无论如何,都要把他们几个喊回江平,参加你的婚礼。你今天真的很漂亮。”刘天慕笑着,孙晓佳是她关门弟子,她给予了孙晓佳许多特别的爱意。

  “行了小孙,你别送我们了,快进去吧。我送刘老师他们回去了。”不忍心看着孙晓佳瑟瑟发抖,也是想赶快结束应酬回家钻暖被窝的阿琛,既语带关心但又有催促之意地说道。

  “行行,我们走了晓佳。一定要幸福啊,白头偕老、早生贵子!”刘天慕说到“早生贵子”的时候,给了一个很大的加油手势,让她这样一个快要七十岁的老太太做这姿势,确实看上去还是有点乐趣的。说罢,刘天慕坐上了阿琛的轿车,两人往师范大学家属区的方向开去。

  阿琛其实还挺害怕单独和刘天慕共处的。阿琛今年刚30岁,刘天慕已经快七十了,和这样一个比自己大了近四十岁,又夹杂着学究气和官员气的大学老师共处,也时常会让阿琛有不适应的地方。为了打破尴尬的氛围,阿琛以孙晓佳结婚为突破口说道:“小孙能和小陈喜结良缘,确实是她的命好。小陈人还是很不错的。”但他很快将为这句话,迎来一个更加尴尬的话题。

  刘天慕没接话茬。阿琛透过后视镜,看到了刘天慕的神情。老太太坐在右侧,脸望向窗外行色匆匆的路人,和擦肩而过的汽车。由于沿街路灯映射到了镜片上,这让阿琛并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她究竟是微睁着眼睛还是双目紧闭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刘天慕的嘴角露出丝淡淡的笑容。虽然独处时有尴尬,但不知是相处时间久了,还是自身有种敏感体质,阿琛还是大概能揣测到,刘天慕此时此刻是有话想说的。

  “她很年轻啊,今年应该25还是26啊?”刘天慕在沉默了一会儿后终于说话了。还没等阿琛应上这句话,她接着又直白地说:“我其实最记挂的就是你的终身大事儿了。你家庭条件嘛不错,长相谈不上帅,但至少干净、阳光,你怎么到现在都还不谈一个呢?”刘天慕这句话说到最后,又爆出了经典的咯咯笑声。

  “真的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我就不该扯到这个问题上。”阿琛暗自思忖道。他静了静,清了清嗓子,说:“现在年轻人不结婚的很多,我觉得青年人晚婚甚至恐婚,是现代性的一种表现。现代的年轻人更看重的是感情,而不是那一张纸。”阿琛思考片刻后,终于向刘天慕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刘天慕没有再接话茬。作为一位文学博士,师范大学的教授,她并不质疑阿琛的看法,她也时常以因自己的思想与年轻人接近为豪。阿琛的答案,其实也是她自己对当代年轻人婚姻状况的看法。一句话,现代性是始终绕不开的话题。

  在寂静了近二十分钟后,阿琛将刘天慕送到了校园内。又过了一刻钟的样子,阿琛回到了自己的家里,简单洗漱之后,便钻进了温暖的被窝,打开了手机里的快点,那是一个社交短视频平台。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