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让你出个警,你把看守所塞满啦?

第17章 警察日记

  2024年7月30日,星期二,中雨。

  校园高利贷这事儿当时闹的很大,但又很小。

  很大是因为这事儿惊动了太多兄弟单位也惊动了太多家长,很小则是因为这件事的影响可控,而且必须可控。

  这事儿最终受到处罚最重的一个是赖头子,他没那么干净,他扮演的角色一直都非常不光彩,而且他早就已经是成年人了,通俗来说以社会闲散人员身份去学校欺负学生放高利贷,性质过于恶劣。

  另一个处罚最重的是孙坤,这小子虽说还在读高三,可他真的已经满18周岁,而且当时把他拎过来的上个星期,他刚过了18周岁生日,当时还有一堆人给他庆祝。

  关键是根据笔录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整件事儿真的是围绕着孙坤展开的,这都已经不只是性质恶劣的问题了,要是不重罚,他以后到了社会上还不一定是啥样。

  除此之外处罚最重的就是以孙坤为首的所谓的拜把子兄弟【十三鹰】。

  这年月劳教所还没取缔,这些人当中就算未成年的大多数也被送进了少管所。(注1)

  但剩下的人,少数性质恶劣的同样送进少管所,可大多数就只能是以批评教育回家反省为主。

  一方面是他们并不是孙坤以及十三鹰主要核心成员,另一方面还是那句话,他们还都是学生而且人数实在太多太多了,要是全部一股脑拎到少管所,且不说少管所能不能放得下的问题,这要是传出去那还了得?

  可能用20年后的眼光来看,肯定会有人觉得是胡扯蛋,这么多未成年根本没法管,也成不了多大气候?

  事实上恰恰相反,这事儿其实并不是本地特色,几年后,广东赫赫有名的黑龙会被公安机关成功打掉,里面也有很多未成年,号称网罗了60余名中小学生当马仔,老大被抓的时候才27岁,判死刑的时候也才31岁罢了。

  不过就眼下这个案子而言,事实上这事儿从拿到笔录把事情查清楚之后,剩下的具体到底应该如何处置,就已经跟我们派出所无关了,我们只管把事情查清楚抓人,至于具体如何判罚事实上与我们关系并不算太大。

  公、检、法、司,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职责,流程其实一直都非常明确。

  后来我听说其实按照部分学校的意见,这群人要么集体送到少管所,要么全部开除一个不留。

  但全部送进去是不可能的,全部开除更加不可能,这么多人全部就这样输送到社会上?想啥呢?

  以前好歹还有学校约束,咋滴,到了社会上是给他们提供更加方便凑在一起搞大事儿?

  学校摆明了不想接这个烫手山芋,但他们必须接着,因为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这事儿学校确实有很大责任。

  一方面学校最初如果不老是和稀泥,不至于发展到现在这种局面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另一方面学校的职责不只是教书,还有育人。

  而且学校保卫科也没发挥任何作用,他们那群人都不能说是良莠不齐,有兄弟单位走访调查得出的结论是,现阶段大多数学校保卫科除了年迈人员,剩下的部分年轻人本就经常跟校外那些小混混混在一起,有些甚至本就是小混混,对于外来社会闲散人员进入学校,他们压根就不怎么管。

  合着学校保卫科就是刁难学生不让随便进出,但对进学校的小混混却视而不见?

  除此之外自然是家长,许多家长对孩子要么是一味纵容,要么是非打即骂,而且这年月多数家长一直跟孩子强调的是【在学校一定要听老实话】,甚至20年后还是如此。

  这话原本勉强也算是没毛病,毕竟老师是传道受业解惑的园丁,可问题是长此以往这就给心智不成熟甚至完全可以说是不健全的学生潜移默化的传递了一个信号--------在学校老师就是他们的天。

  这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当部分老师不作为,甚至当他们遇到某些问题校方选择和稀泥,而家长又没时间没精力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站出来给孩子撑腰,孩子的【天】自然而然的也就塌了。

  这些孩子恐怕并没来得及仔细想过,这个世界上其实有很多人是可以超过他们的老师职权的。

  实事求是的说,如果不是老师校方与家长双方缺失并且没有正确引导,学生何至于如此畏惧那些在社会上混的非常不如意只能来学校逞凶的小混混?

  他们难道不应该瞧不起这种人才对吗?

  与此同时,我个人认为我们也是有责任的,普法工作尤其是校园普法,任重道远。

  幸运的是,这些年我们的努力还是颇有成效的,比如当年02年那会儿那么多学生那般畏惧校外小混混,甚至觉得他们很风光,可20年后的今天,据我所知我们很多同事包括其他单位朋友家的孩子,大多都非常鄙视那些个小混混。

  鬼火少年虽然依旧无法彻底杜绝,但想要再像当年那样风光已经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20年的今天,社会闲散人员尤其是小混混只要敢去学校欺负学生,保卫科是真的有一键报警,派出所也真的会重拳出击。

  现在大多数学校附近甚至都有警务室,而且经常会进行校园普法行动。

  但说了这么多,孙坤那些学生难道自己就没责任吗?

  当然有,而且是主要责任。

  家长、校方、老师,甚至包括我们派出所,我们可以为他们找这么多客观存在的理由和借口,是因为他们本质上终究还是孩子,是因为他们才是祖国的未来,所以我们主动或者被动去揽责,可归根结底,他们必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但只要涉及到未成年,这事儿不只是20年前不好处理,就算是20年后同样不好处理,甚至愈演愈烈。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个人认为有些法案也真的应该改一改了,只可惜这些我们个人说了不算,就像这个案子我们也说了不算一样,不过相信以后总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健全的。

  其实我私底下问过孙坤一个问题:“你以前明明被同学欺负过,为什么后来你要去欺负同学?”

  “?”

  孙坤奇怪的看了我一眼,说了一句非常印象深刻的话:“就是因为我以前被欺负过,现在我起来了,我自然要变本加厉的欺负回来,有什么问题?”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很自然也很认真。

  可恨吗?当然,但与此同时有句话说的好,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这句话其实不那么必然,但在孙坤身上是适用的,因为从本质上来说他当初被欺负的时候没人帮过他。

  是从来没有。

  我看过孙坤爸妈的笔录,也听过他妈妈在警区一边掉眼泪一边对他埋怨:“我跟你爸这么辛苦,就是希望你可以在学校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以后有出息,你怎么能做这些?”

  孙坤缓缓握紧拳头,抬起头来深深的看了他妈一眼,然后就是长久的沉默。

  不否认,但也不解释。

  我观察的很仔细,孙坤那种又无奈又自责又怨恨又矛盾复杂到极点的眼神,让我记忆犹新。

  这也就最终导致,后来等我有了孩子,从他上幼儿园第一天起,我每次去接他都会问他几个同样的问题:

  “在学校跟人打架没?”

  “有没有同学欺负你?”

  “都没有?那老师有没有骂你打你?”

  “听老师的话没问题,但真遇到事儿也不要只是听老师的,一定要跟爸爸讲,爸爸会给你想办法跟你一起解决问题。”

  是的,这些问题从幼儿园就开始了,隔三差五我总是要问一遍的,我始终坚持认为孩子是自己的,何必假手于人,又何必那么轻易信任别人,哪怕那个人是老师。

  我并非完全不信任老师,也并非故意抹黑,只不过就算再如何尽职尽心的老师,一个班几十号学生,他不可能事无巨细,他管不过来的,与其寄希望于别人,还不如咱自己多上点心。

  君不见天鹅到家月嫂事件,那位28周的早产儿,在号称阎王见了绕道走的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挺了3个月活过来出院了,结果却死在了月嫂手里?那月嫂看的可只是一个婴儿吧?

  信任这种东西有时候真的不要太过想当然,比如我永远无法理解那些骑着电动车在马路上横冲直撞的人,尤其是部分穿着打扮光鲜靓丽甚至完全可以说是花枝招展的女孩,露着大腿挺着纤细的小腰,手里还拿着手机时不时看两眼,就跟孔雀开屏一样,您觉得您美得冒泡?您觉得您在机动车道横冲直撞的时候那些司机会夸您?

  嗯,的确会夸您,就俩字,傻逼!

  拜托,那是一个吨起步的铁疙瘩啊,您觉得他会让您,可万一他要是不让您呢?

  年轻女孩不懂事儿也就罢了,我更加无法理解的是有些已经当了爸爸妈妈的人居然也这样,您是觉得礼让行人,所以所有车子都会让着您?就算您不为自己的安全考虑,您难道就不该为自己的孩子考虑考虑?您难道不觉得就这样把您和孩子的安全寄托在一群完全陌生的司机身上是不是太草率了一些?

  大概是19年左右我出过一个警,一个不到30的女子骑着电动车一前一后载着一儿一女,女儿5岁儿子才不到3岁,绿灯亮了她为了抢那几秒居然敢跟大车抢道,被大车直接就碾过去了,司机还真不是故意的,那里刚好是盲区,女子和大女儿当场死亡,小儿子被送进医院抢救。

  就为了那几秒,图什么?您觉得人家一定会让您,结果人家压根就没看到您,而且有些司机脾气暴躁,人家真不会让您,人家正常行驶人家凭什么让您?

  而且大多数车子是全险,真碰到硬茬子就直接怼您身上您又能咋滴?先打120再打110,全程配合,走完流程车子让交警拖走,保险公司介入,人家直接就可以走了,您能把人家司机怎么滴?

  关键这也不是赔偿的问题,真出了事儿您扛得住吗?何必呢?真就是惯的是么?可您确定所有人都会惯着您?您真信网上xxn那些屁话啊?他要是心情不好就直接撞上来呢?

  互联网xxn集美们冲锋的确非常厉害,现实里您试试?逼急了他真弄您!这种情况我们见过太多太多了!

  您怕不是忘了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本质上都是暴力水准决定层级,您确定您顶得住?

  法律?要不您考虑下法律到底是靠什么维持的?

  还是那句话,何必呢?您的命就这么不是命?

  话说的很难听,但要是等您真出事,那就说什么都真的已经太迟了。

  我个人骑车一直很小心,我不会把自己的安全交给别人,不用说骑车,开车上高速的时候只要老婆孩子在车上,我下意识的都会压一压速度,我对自己的车技很自信,但在路上开车的不止我一辆车,我信得过自己信不过别人。

  言归正传,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我可能的确跟大多数同龄人不太一样,许多家长把游戏视为洪水猛兽,我主动买的游戏机,三个手柄那种,时不时就会带老婆孩子一起打,打完了就把手柄全部搁在我书房里,也不用上锁,我儿子截至目前为止还没自己偷拿过。

  适当游戏我觉得是没问题的,但手机不行,我儿子小时候我从来不允许他玩手机,尤其不准他刷抖音快手那种短视频,我坚持认为那种算法那种快速满足不停爆点的短视频真的会毁了孩子,别扯什么抖音也可以拿来学习涨见识,你涨了多少?大多数时间不还是刷那些没用的并且越刷越猛?大人都控制不住自己,何况他还只是个孩子?

  不用说抖音,就连我太太买的斑马ai课我都不允许儿子直接用手机看,而是投屏到电视机。

  一方面不想让孩子养成看手机的习惯,另一方面现在我本地学校一个班戴眼镜的孩子比例已经一半以上了,咋戴的眼镜?不是刷手机刷的咋弄的?

  至于学习,其实在这方面我始终秉承的是放养状态,如果一个人连学习都需要别人整天督促那到底还有什么意义?我觉得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远比逼着他去学,逼着他去上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辅导班要强的多的多。

  总有人告诉我们【幼儿园阶段对孩子影响最大】【一年级是孩子最重要的阶段】【二年级是打基础最重要的阶段】【三年级四年级八年级了】都还是这一套话术,我倒是觉得爸妈对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我极其讨厌那种【我都已经为了你如何如何你还不好好学习】的自我感动教育方式,何必呢?

  好好学习是好事儿,考上一个好大学也的确是我们普通人最好的一条出路甚至是捷径,但社会发展的如此之快,现在回首五年前,我们敢想象五年后的今天是这样的吗?十年前?二十年前呢?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咱们国家是1995年第一次落实双休制,1999年咱们才第一次拥有了黄金周,20年后的今天呢?

  从我个人角度出发,我们城中这批人当初复员回来参加工作那会儿,家里有本事的都给安排去了县城里目前最大的支柱产业国棉厂,没的选才会来派出所。

  不过世事无常,后来没几年……国棉厂倒闭了,警察却依旧是警察,而且薪水待遇也逐渐变的越来越好。

  再往前,最抢手的热门单位是农机公司与种子公司,没想到吧?

  可后来这俩都已经变成几乎不怎么招人的单位了。

  社会变化如此之快,既如此,咱们又何必非要用现在的目光去判断孩子二十年后的未来?

  学习辅导班截至目前为止我一个都没给孩子报过,不用说学习,就是有一天他突然看到广场有滑旱冰的那种班在搞活动,他要报,我依旧没给他报。

  因为我知道他现在只是一时兴起三分钟热度,我没理由为他一时的热情就买单,我得确定等他真的喜欢并且坚持,而且一再主动跟我说他想学,那我会毫不犹豫立刻掏钱。

  他主动要我都没给报,我主动给他报辅导班让他被动接受,那是我更加不可能做得出的事情。

  事实证明,他的确没兴趣,第二次再见到滑旱冰的班他就直接略过了,因为他现在对骑自行车更加感兴趣。

  说这么多,我真正想说的是,其实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更多的或许是正确引导,而不是直接替孩子做决定。

  有些时候可能我们真的没必要把所有精力都盯在孩子学习上,那样做孩子累我们自己也累,或许我们让孩子做一些自己感兴趣自己主动去做的事也未尝不可。

  这样子,他可能考不上985211,可他大概率不会走歪,他至少不会从阳台一跃而下。

  督促学习是好事吗?是,但刘鑫也好孙坤也罢,他们爸妈难道没有督促过吗?

  虽说有时候我们很无奈,虽说有时候我们总是觉得正是因为自己过的不够好,才更加想要孩子过的更好,可你又如何确定这是孩子想要的?他才多大?他能理解这种寒窗苦读十几二十年年就为了考一个好大学的想法?咱们小时候能理解?如果咱们小时候都不能理解,那凭什么现在要求自己的孩子理解呢?

  人这辈子不是只有学习这一条路可以走的,难道不是吗?

  我见过许多同事家属说是担心怕以后孩子长大了会埋怨嫌我们做爸妈的当初没好好督促他学习,其实我觉得这事儿纯粹杞人忧天,而且还应该自己反问自己一句:“难道我们养这个孩子二十多年,就是为了让他背井离乡?就是为了送他去距离我们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所谓的大城市工作生活定居?那我们到底图什么呢?”

  “大城市到底有什么吸引我们的?是花花世界吗?问题是那个花花世界有一砖一瓦是属于咱们的吗?咱们得付出多大努力才能买那一砖一瓦?那个大城市祂真的欢迎咱们这些外地人的孩子吗?”

  “在那个大城市赚的钱,不是都在那个大城市花完了,最后剩下的到底有几个子能带回来呢?”

  “而且我怎么记得最早倡导的是【先走出家乡,再回来建设家乡】来着?”

  “回来了吗?”

  “不回来也没关系,咱做父母就希望看到孩子过的好对吧?可问题是孩子在那个所谓的大城市,每天朝八晚六挤地铁,享受着996的高额福报,他真的过的好吗?”

  “你问问他那个大城市真正让人流连忘返的灯红酒绿,他除了拍个照片发个朋友圈打卡,他真的消费的起吗?”

  “他累死累活一天,回到他那个逼仄的出租房,有时候还要跟合租的人挤洗手间排队洗澡上厕所,这真的是他想要的生活吗?”

  “你去看看动物世界,你何时见过大草原上的动物为了一日三餐以及一砖一瓦就要去耗费自己二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

  “就算他最后做到了,他到底得用多少年?他还有多少年?他最好的青春最好的年华又到底都在干什么?”

  “既然是这样,我们为什么要替他们做决定?我们只是正确引导,让他自己选择他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不好吗?”

  我不是说我的看法就一定对,这也只是我自己的一厢情愿,

  我只是想说,生命不应在沉默中腐朽,而是应该在激情中燃烧。

  而且学习固然重要,可学校里书本上教的只是做人的道理,从来都没教过处世做事的能力,有谁教过孩子说话的方式与言辞把控?又有谁教过孩子如何控制和释放自己的表达欲?

  如何与小人相处,如何与同学与领导同事相处,如何与坏人相处,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

  又有几个人教过孩子当友谊破裂、感情受挫、宠物死亡、被欺凌、焦虑孤独压力大的时候还如何调节自己?

  不愁吃穿,满黑板的公式与文字,只知道感冒吃药成绩差了就恶补,可是然后呢?

  作为成年人我们完全可以换个角度来看待孩子读书这件事,暂且不说大学,从小学到高中,至少需要12年,大多数情况下是每天6:30左右起床,7点出头到岗,晚上18点下班,而且有时候还需要长期加班到晚上22点。

  在这12年间,至少有9位直属上级每天无死角盯着你,有时候一个很小很小错误都要对你吹毛求疵,而且还总是质问为什么你的业绩总是不达标?

  回到家家里人时时刻刻盘问你这个月业绩如何,在公司排第几,想不想进更好的公司,有时候家里人甚至会像看犯人一样看着你。

  而且这份工作没有收入,关键是就算你想辞职也不行,至少要持续12年才终于换来一丝熬出头的可能。

  大家都是成年人,如果换了是你,你怎么想?你会愿意熬这12年吗?而且还是至少12年?

  关键是12年后你离开家乡又至少需要深造四年,可深造完成你突然发现你之前12+4加起来16年的努力,又要进入一个更大的竞争环境继续从头开始,你怎么想?

  而且还有人告诉你,虽说这十六年你没收入,但他供你吃供你穿就想让你以后有一个更好的未来,你得感恩,你怎么想?

  你确定你真的能理解并且接受吗?

  所以,何必呢?

  明显双输,何不换个方式双赢?

  时代变了,或许咱们做家长的在孩子学习这方面的态度也是时候做出一些改变了。

  人这辈子无论你活成什么样都会有人说三道四,这个世界我们都只来一次,吃想吃的,见想见的,做喜欢做的,

  这样,就好。

  年轻的时候几乎所有人莫不希望这一生就是琴棋书画诗酒花,可最终都逃不过柴米油盐酱醋茶。

  自由在风里,而答案一直在路上。

  (吃眼前饭,喝眼前水,做眼前事,看眼前人,福莫长于无祸,既无大喜,又无大悲,人间极乐。---------by《狗作者的养生之路》)

  (注1,劳教所是2013年全面取缔,但少管所截至目前为止其实从来都没有取缔过。)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