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傲和张均贺快速赶到洗衣房,将彩儿提到大牢。
彩儿先是拒不承认,沈傲只得将她绑到墙上,准备用刑。沈傲接着厉声喝道:“前段时间李美人找过你,所为何事?”
彩儿只说是前来探望,随便聊了几句。沈傲拿着匕首在彩儿面前晃了晃说道:“你不招也没关系,一会见了李婷夫妇我看你怎么说。”一听李婷,彩儿的脸色都变了。
凌峰将李婷夫妇带入大牢,让她辨认当日是这个婢女吗?
李婷只道看身形听口音应该是当日之人,但只因当日那人蒙着面实在不敢确认。
沈傲气愤地说道:“如今只有看彩儿自己了。”
众人只见沈傲拿着匕首面色冷淡地走到彩儿跟前,豪不犹豫地刺入彩儿的左臂恐吓道:“李婷夫妇已指认就是你给了她们银票,并让她们诬陷沈昭仪。你要是不想要这条胳膊,就死扛到底。”
沈傲说着猛地将匕首拔起,空中只留得彩儿那撕心裂肺的叫声。张均贺没有想到一向和善的沈傲,原来也有如此狠毒的一面。李婷早已吓得目瞪口呆。
彩儿哀求道:“是李美人指示我找的王顺谋害皇嗣,又用花钿栽赃翠芸的。”
“那小丁怎么落水的。”张均贺问道。
“她怕小丁出卖我们,只好灭口,将她从背后推入水中。”彩儿喘着气说道。
“那这次呢?”沈傲接着问道。
“没有除掉龙胎,李美人自是不甘心。故将我打发到洗衣房,打算再次除掉龙胎。我找机会将女华粉抹放入宵才人衣服中,让她慢慢中毒。沈统领,求你饶我一命,我也是奉命行事。”彩儿哭着哀求道。
“饶你一命可以?这么大的事她李雪嫣一人做的了吗?你还不说实话?你们逸夫宫里还有谁参与了此事?”沈傲这是在引导彩儿招出淑妃。
“奴婢确实是受李美人指示,其他人奴婢不知,沈统领一定要明查。”
怎么用刑,彩儿就是没有招出淑妃。
张均贺将所查结果禀报皇上,李美人即刻打入大牢。沈昭仪解了禁足,翠芸从牢房放出,多日的用刑折磨,翠芸已没了半条命。
还没等李美人和彩儿对质,第二日彩儿在牢中自裁了,临死前还写有血书说一切受李美人指示。如今已觉愧对皇上,一死谢罪。
沈傲和张均贺审问李美人,李美人只道要见皇上,其它的什么也不说。
李美人知道淑妃这是想杀人灭口,可自己怎么斗的过淑妃呢。
皇上不想去见李美人,明明劝说还是去见一见吧。明明自然也不相信李美人有如此大的本事做得此事。
皇上来到牢房,李美人抓住皇上的衣脚说道:“皇上,臣妾是真心爱慕皇上,求皇上看在过去的情分上,饶我一命。”
“事到如今,你还想说什么?”皇上拖起李美人的下巴问道。
“臣妾嫉妒宵才人得宠,指示王顺往宵才人的药里加入了草乌。但是小丁不是我害的。这次的熏香臣妾确实不知道,我要和彩儿对质。”李美人一脸无辜地说道。
“彩儿死前写有血书,说全受你指示,你还不承认。”皇上一把将李美人的脸甩向远处。
李美人一听彩儿死了瘫倒在地。
“可有人指使于你?”李美人敢说出淑妃来,弄不好害的落个诬陷旧主的罪名,再说自己确实也有加害龙胎。
李美人咬着牙说道:草乌事件是臣妾一人所为。皇上,臣妾虽有加害宵才人,但龙胎并没有事呀!求皇上饶臣妾一命,臣妾定当日日为皇嗣祈福。”李美人跪在地上磕头哀求。
淑妃呀淑妃,你真是手眼遮天,怕是彩儿的死你也脱部了干系。朕再不惩罚于你,以后你还指不定做出什么事来。
淑妃乃京都检证孟剑平之女,又是三皇子生母,前朝多有大臣支持。后宫前朝本为一体,牵一发而动全身。
皇上将三皇子交于太妃扶养,并警告淑妃道:“你做了什么,当朕真不知晓?如果再不安分,朕会让阳儿出嗣,让他永无机会继承朕的大统。”
淑妃已吓得汗毛耸立,哭诉道:“皇上臣妾是冤枉的,可你为什么要把昭儿带走。”
“你真是旺为人母,连一个胎儿都不放过,朕于你无话可说。”皇上扔下一句话走了。
皇上基于前朝后宫的平衡,虽然没有处置淑妃,但不允许她见孩子,这也算是对一个母亲很大的惩罚。明明也懂得皇上的顾忌。
明明是又憎恨又可怜李美人,明明怏怏地说道:“李美人到底是侍候过皇上的人,还是饶李美人一命吧,就当为腹中的孩子积福。”
皇上只言:“朕知道明明是最善良的,那就将李美人幽居若云苑,没有朕的旨意,永不放出。”
翠芸从牢中出来后,自知愧对沈昭仪,愧对沈家,病情更加严重了。在弥留之际,还嘱咐沈昭仪忘记过去,不要因为她和皇上生分了。
沈昭仪叫着翠芸的名字,眼泪不住地往下留。
“娘娘,我要下去侍候小皇子了,你一定要好好调理好身子,早日诞下皇子。”
“翠芸,你侍候我多年,是我连累了你。”沈昭仪眼看着翠芸就剩下一口气了,赶快让如冰去叫沈傲。
“不娘娘,是我不小心,遭人设计害的娘娘被禁足。”
沈傲火急火燎地赶到了飞云殿,叫了声翠芸。
“少爷,翠芸要走了,但是我放心不下少爷。”翠芸伸手要去拉沈傲的手。
“翠芸,你放心我会好好照顾姑姑的。”沈傲拉着翠芸的手说。
“少爷你知道我说的不是这些,少爷,你要答应我忘了宵才人。”翠芸是下了多大的决心才说出这句话的。
“翠芸,你不要说这些,万一隔墙有耳被别人听去………”
她们眼看着翠芸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众人叫到翠芸翠芸……。翠芸终也是带着遗憾走了。
沈之海在樊州对外抵御孟国,对内严格禁粮多有成效。每次回京奏折中,都提及沈昭仪。皇上为安抚沈将军报国之心,晋沈昭仪为妃。皇后也从内庭拨了一宫女给沈妃,取名惜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