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柳絮若雪。
京师,温府。
温谨的儿子、温府大少爷温敬在府中练剑。
十岁的他还提不起重剑,不过一把短剑舞得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不多时,他已大汗淋漓,转身从仆人手中接过水,忽然看见墙角探出个小脑袋。
那个与他年龄相仿的姑娘发现他在看她,羞得转身就跑。
温敬不由好奇——他从未见过府上有这个姑娘。
他水也没喝就追了上去。
那姑娘跑得倒快,温敬呼哧呼哧追到一个院子。
他不由暗自惊奇:这院子前段时间不还空着吗?
再看那个姑娘,她羞涩地躲在树后,玉簪丝衣,肌肤雪白,吹弹可破,一看就知是有钱人家的孩子。
“你是谁?”
“爹爹说,不许随便告诉别人名字。”
温敬一脸疑惑:“可这是我家啊。”
小姑娘一歪头:“我叫王清辞。”
“……你不是说不告诉别人名字嘛。”温敬无语。
“你是好人——”她天真地笑了。
二人相谈约莫半个时辰,温敬才知道,她是秦晋王氏商帮族长王元方的女儿。
温敬也不是等闲之辈:他出身于在朝廷和江湖上都最为神秘的温氏,祖祖辈辈文武双全,皆是朝廷重臣。
此时的秦晋之地,正进行着一场鏖战:王元方作为本地望族的族长,在大战中与朝廷派来的温敬之父温谨相交甚密。
秦晋战乱,王元方恐怕伤到独女,便借着关系把她送到了温府寄养。
“我怎么不知道你来了呢?”温敬不由疑惑。
“我昨天才到呀。”王清辞笑得宛若桃花盛开。
次日,温敬还在梳洗,窗外传来了娇娇的喊声:懒虫!起床啦!
温敬打开窗户:“我早醒了。”
春天早晨还有些凉,王清辞裹了个披风,盈盈一笑:“我也早醒了呀。”
温敬关上窗户,以最快的速度穿上衣服,赶了出去。
“吃过早饭了吗?”温敬一边整理衣服,一边问王清辞。
“没呢。”
“一起吃?”
“好呀!”
温敬走在王清辞身侧,不由暗想:这姑娘怎么这样活泼,感觉她似乎没有任何担忧的事呢……
虽然她嘲弄了他,不过还是挺天真的……
温敬不由叹了口气,官宦之子终究不如富商之女自在。
六月,朝廷调集幽冀、巴蜀、淮南三地大军,与温谨带领的京畿军、王氏私兵在长安合并,浩浩荡荡开往祁连山。
这是一场决战。
朝廷军队与戎狄恶战到次年三月,终于活捉了被逼上悬崖的戎狄王。
这次大战,在史官的笔下,被称作“祁连山之战”。
西北边境,就此安宁。
幽冀军首领穆忠君、巴蜀军首领于信、淮南军首领田保被封为节度使,王元方封户部尚书,温谨拒绝了官职加封,只接受了金钱赏赐。
王元方也解散王氏私兵以表诚意。
毕竟都是领过兵的人,没人愿意落得功高震主的下场。
王清辞听说父亲留在京师为官,自然高兴得不得了,虽然家里请了先生,她却非要去温府跟温敬一起读书。
王元方也没办法,只得由着女儿。
两人平日读书、吃饭都在一起,甚至温敬练武王清辞也要跟着学。
王元方也是哭笑不得,但能与温氏有上这样的交情,倒让他很满意。
温敬虽小,但眉宇间也能看出玉树临风的气质,将来必定……
想到这,王元方不由暗笑自己:女儿还没到十岁,自己就开始考虑这些事了。
他想好了,女儿嫁谁,要他和女儿一起商量,决不能他强行决定……当然,也不能让不知人间险恶的女儿自行决定。
温敬和王清辞倒浑然不觉:每次出游,王清辞摘花给温敬,温敬却常常捉个小鸟、野兔什么的给王清辞。
后来王府里多了好几窝兔子。
不知不觉,几度春秋。
当年在战乱中受任于危难之际的皇帝励精图治,不过短短几年,国家竟已有了盛世之兆。
温敬已经开始准备人生的第一场科举。
王清辞也很少去温府,不再打搅他。
但是,王元方和温谨已经商量好一件大事:
温敬今年已经十九,王清辞也有十八了,这次科举,不管温敬有没有考过,都要成两家一件喜事。
为了督促温敬努力读书,温谨骗温敬说:只有中了进士才能娶王清辞。
王清辞也被王元方骗了,每次温敬忙里偷闲去找她都会被她轰回去读书。
桂花开了,杏花开了,温敬也熬到了殿试。
他身边不无白发苍苍的答卷者。
温敬暗暗告诉自己:跟这些人比,他还有很多时间,千万不要慌乱……
终于,他昏昏沉沉地走出了宫殿。
温谨、王元方和王清辞正在宫门口等他。
“怎么样,能不能抱得美人归啊?”温谨看着满脸自信的温敬,笑呵呵地问。
温敬冲王清辞一笑:“诸位等着喝喜酒吧。”
王清辞脸“刷”一下红了。
王元方看着这一对男女,不由笑道:“贤弟,你还是告诉他们真相吧。”
温谨笑着把与王元方的“阴谋”讲给了温敬和王清辞。
王清辞顿时开闹,温敬却笑道:“二位真是一片良苦用心哦。”语气有点怪,却又说不清怪在哪里。
此后几日,温敬和王清辞日日闲逛。
发榜那日,温敬拽着王清辞挤进人群,他还没看清,王清辞已经叫了起来:“温郎,你是榜眼呢!”
温敬顿时一惊,他虽然认定自己考得上,却不敢相信能拿得到榜眼。
他仔细地看了又看排在第二位的那个人,没错,是他。
他回过身,轻轻抱住王清辞,两人喜极而泣。
当日晚,他便被皇帝召进宫。
原来皇帝欲分他到兵部,并且叮嘱他:“朕只有一个儿子,他不甚聪慧,将来军国大事还要你多多扶助。”
温敬自是表明忠心。
就在此时,宦官来报:“有一异者说要献给皇上一件物品。”
“异者?”
“是。”
皇帝犹豫了下:“要他进来。”
一个浑身绿衣的人走了进来。
“草民叩见皇上。”
“免,找朕何事。”
“回皇上,草民偶得一物,乃是江湖上流传已久的‘阳符’,特将此献给皇上。”说罢掏出一枚玉扳指,那扳指竟隐隐发着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