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莲儿复仇记

第236章 236祖孙自尽

莲儿复仇记 吴楚东 3444 2024-11-13 10:52

  “我只是最后看他们一眼,这要求很过分吗?”

  成山王府。冯知音怒视着面前的采蘋。

  从小良好的家教不允许她发火,否则,她早就咆哮起来。昨日早朝过后,莲儿就把冯太尉及其子冯远征被迫“告老还乡”一事,“好心”告诉了冯知音。冯知音虽然早就知道祖父没有实权,也料到皇上迟早会把这虚衔作废,但未曾料到会来得如此突然,又如此迅猛,连父亲冯远征都被迫削职还乡,就在今日,一大家子就要离开京城,踏上返乡之路了。昨晚她便一夜未眠,可杨启光和莲儿始终在紫霞宫,府上所有下人都拦着她,不让她进宫去找他们,更不让她去找其他人,连这王府大门都不让她踏出半步。

  “我们家乡在南方,路程就要几个月,他们若是这一趟去了,只怕此生不会再相见。”她见说不动采蘋,只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企图打动采蘋,“祖父他已年逾七旬,只怕承受不住这一路颠簸,我们这一趟相见,大概是此生最后一回了!况且我只是去送他们一程,送至灞桥我就原路返回,你们是信不过我吗?”

  采蘋面无表情道:“不是信不过你,而是寻常女人嫁出去,一年中探望娘家的日子都是固定好了的,你一个王室侧妃,一举一动都关乎成山王的面子,这样不顾身份跑去送被贬的娘家人,将我们王府的颜面往哪儿搁?”

  说罢,采蘋还补充了句:“这些可都是华亭郡主的吩咐。”

  听到这个名字,冯知音更加恼火。莲儿拥有的一切本该是冯知音的,就算不是冯知音,那也轮不到莲儿这个奴才出身、捏泥巴捏出来的“侯爵之母”。对莲儿的“郡主”身份,她本就嫉恨有加,可气的是,采蘋作为莲儿的丫鬟,对她一个侧妃也时常不给好脸。她忍了,之前全都忍了,可是现在只连最后探望祖父他们一眼的要求,莲儿和采蘋都要出手干预。

  冯知音忍不下去了。但从小良好的家教不允许她发火,况且她也知道发火毫无用处。冷静了片刻,她转念一想,既然杨启光、莲儿、阿富阿贵他们最近都在宫里,府上也只剩下采蘋等一众仆人,总归看管没有那么严格,应该是有机会溜出去的吧?

  这么想着,冯知音脑子里迅速飞转起来。她只需送至灞桥就折回,时间上用不了太久,也可以叫陈梅帮忙打个掩护,这些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溜出去。这府上四面高墙环护,加上精明的采蘋又把所有梯子一类的工具都锁了起来,以她的身手是万万翻不出去的。

  于是,她假借散心的名义在府上四处转悠起来,瞄来瞄去,试图找到一个能够溜出去的地点。

  殊不知,采蘋在身后望着她的背影,嘴角勾起一丝冷笑。

  另一头,冯家也已经卷铺盖完毕,即将踏上返乡的旅程。

  马车载着冯家一家子,平缓地行驶在路上。每个人脸上都面色凝重,一言不发。大家都知道这是一趟灰头土脸的旅程。

  冯太尉掀起帘子,探出头去,最后望了一眼皇城,想要把这个他待了一辈子的地方,深深铭刻在脑海里。

  马车渐行渐远,在京城的道路兜兜转转,皇城也渐渐消失在眼中,他动了动嘴唇,似乎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说,只化作一声苍老的叹息。

  成山王府,冯知音转悠了半天,也没发现可以爬出去的地方,心里焦躁又郁闷,窝火又憋屈。

  难道此生注定不能再与亲人相见?她不死心,又将王府重新转了一遍。

  当走到后院北面的一处墙角时,她突然发觉,这里倚着围墙多出了几个很大的布袋,它们看起来沉甸甸的,堆放在角落,磊起一座一米多高的小山丘。她疑惑地走过去瞧了瞧,发现那些布袋里装的满满的都是沙土。

  她的心兴奋地狂跳起来,四下望望,见无人,手脚并用地爬上了这“小山丘”,如此一来,围墙顶部就仅在咫尺了。

  脚下的沙土包袱仿佛是为她量身打造的一般,踩起来又稳又结实,她踩了踩脚下,确认牢固,接着瞄准墙顶上方,纵身一跃,用力攀住了墙顶。

  墙面粗糙不平,还有石块与雕花垒砌,脚踩上去十分容易,三下五除二,她就爬上了围墙的顶部,坐了上去。

  这面围墙位于王府北面,紧挨着的一条小道平日没有什么人会经过,也给她的出逃带来了很多便利。可望着外头的路面,她害怕了——外头的地面比院子里低许多,不能直接跳下去。即使是跳下去了,待会如何爬回来也是个问题。

  她左右巡视,忽然发现不远处有一棵大樟树,生得枝繁叶茂,刚好可以借助它爬下去,待会儿也可以顺着它爬上来。她连忙向那棵树挪去,一边挪心中一边道:今天真乃天助我也。

  围墙顶部很窄,她只能一寸寸地挪,可这里又很高,一个人坐在墙顶目标实在太大。唯恐被发现,她必须加快动作,一边挪,一边瞄着院子里是否有人注意到这里。

  怕什么就来什么,就在她费了千辛万苦快要挪到树旁边的时候,院子里头突然传来了一声丫鬟的尖叫:“啊——快来人啊!夫人翻到墙顶去啦!”

  冯知音大惊,又气又急,连忙加快动作,试图尽快挪过去,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越急越快不起来,而院子里头,丫鬟们的动作快得很,只见采蘋三步并做两步冲来,转眼已经爬上了“小土丘”,仰面伸手,似乎想要将冯知音从墙上拉下来。

  冯知音吓得浑身一个激灵,连忙抽开那只腿,慌乱中失去了平衡,只觉得身子一晃,从围墙的外侧摔了下去。“啊——”

  只听外头传来扑通一声,伴随着冯知音凄厉的惨叫。

  丫鬟们相视一眼,忙不约而同向后门处奔去。采蘋自然也是其中一员,只是她的脸上,挂着难以掩饰的笑。

  另一头,冯太尉一家的车,也行至城郊渭水。

  一路颠簸得有些累了,在一处凉亭边,他们暂时停下脚步,坐下歇息。

  冯远征打开包裹,拿出一些吃的,让大家填饱肚子。大家默默吃着,没有心情去谈天说地,只三言两语说着行程的安排。

  冯太尉来到不远处的河边,望着东逝的流水,苍老的面颊上,皱纹如同一道道沟壑。这一带附近不远,便是盘江林苑,皇上常常带着些王公贵戚去那里郊游。今日看来,却是充满了“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的讽刺。

  只可惜他不是那渭滨垂钓的姜太公,此生也等不到周文王这样的人出现。被皇上赶出京城,只能望水兴叹,连举起钓竿的力气都所剩无几了。

  “玄文处幽兮,蒙瞍谓之不章。离娄微睇兮,瞽谓之不明。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知死不可让,原勿爱兮……”

  他默默念着诗句,颤颤巍巍爬上一处岩石,脸上是视死如归的平静。

  脚下是急速流淌的渭水。“扑通”一声,他毫不犹豫,一跃而下,眨眼间就淹没在浪花里。河水卷着浑浊的漩涡,不知疲倦地流向远方。

  成山王府。

  冯知音是从围墙的外侧摔下去的。没有那些“小土丘”的缓冲,加上外侧地势较低,她摔得格外严重——一只胳膊和一条腿都摔断了,在地上别成奇怪的形状。

  丫鬟看到她的时候,都吓得别过头去,或捂住眼睛,或失声尖叫。采蘋脸上满是担忧,眼底却掩饰不住得意的笑。

  理所当然,冯知音被抬回府上,叫来大夫为她好生诊治,接下去,便是漫长而无期的休养。伤筋动骨一百天,况且她断的不是一处骨头。

  虽然采蘋吩咐下人将今日之事上报给杨启光和莲儿,但冯知音并不认为他会回来。最多是莲儿,会回来看她的笑话。

  首先,他丝毫不在乎这两位侧妃的死活。其次,他已经把皇宫——准确来说是紫霞宫,当作了他的家。照道理,除了太子,没有一位成年的皇子可以整日留宿在宫中,而他是个例外。先前的那些手艺人,王厚德也好、何季勋也罢,皇上再是喜欢,也不会做建造宫殿这种奢侈至极之事。那座宏大的宫殿,是“华亭郡主”的独享。它富丽堂皇,只怕阿房宫在世也不过如此。

  冯知音愤恨地想着,如今孤零零躺在病床上,大半边身子动弹不得,眼前的一切景象,都好像在给她徒增烦恼伤悲。感染、发炎,还有即将面对的莲儿冷冷的嘲笑……更大的痛苦还在后头,好似一座接一座的大山即将迎面倒塌下来。

  她望着房顶,呆呆地流下泪来。眼泪就这样一直流啊流,不知过去了多久。

  她转头望向床边的一个小柜,那上面摆着一个小小的白瓷碗。她忍着剧烈的痛,挣扎着侧过身子,伸手努力去够,细小的汗珠从额头上渗了出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