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她于北漠之上

第8章

她于北漠之上 楠漱 4352 2024-11-13 10:58

  跟二夫人谈论过后,杨芳菲连续几日都没去学堂了。就连杨暮芸来看她,她也差人说是病了,身体不适,不愿见人。

  杨暮芸只得三不五时得带些补品过来,然后让丫鬟转达她来看过姐姐了。

  就这样过了些时日。

  杨芳菲再出现在学堂上也是小半个月后的事了,看起来像是真的大病初愈般,清瘦了不少。

  杨暮芸见姐姐来了,忙上前去关切一番,得到已经无大碍的答复才放下心来。

  日子就像这样过着,好像什么都没变,但似乎哪里又不一样了。具体的杨暮芸自己也说不上来。

  直到有一日下学,狄承拉住杨暮芸说傍晚会去找她,带她去一个地方。看他这神神秘秘的样子,杨暮芸暗自猜测着是有什么好玩儿的东西要给她看。

  傍晚,暮色初起,快要完全落山的太阳把天边映衬得格外亮。

  杨暮芸早早来到大门口等候,不多时狄承就到了。

  “怎么你一人?出门也不带个随从?”杨暮芸看他只身前来。

  狄承笑了笑:“就在附近散散步,不必带人,你也让清泉她们别跟着了罢。”

  他转头又对清泉说:“放心吧,一会儿我就把你家小姐安全送回来。”

  清泉看着杨暮芸,笑的别有深意,“既然世子都如此说了,奴婢们自不好再跟着的。”

  随即,她招招手让其他两个丫头跟自己回去了。

  杨暮芸本以为有什么好东西要带她去看,却看狄承不紧不慢的样子确实像只是散散步的架势,不由得有些失望。

  两人就这么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并排走着,狄承也没有刻意找什么话跟她说,杨暮芸有些生气得想:这你说要一起散步的,也不说话,就这么一直走着吗?真搞不懂这个闷葫芦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正想着,两人已经走到城东一条小河边了。河道两边种着长势极好的柳树,傍晚有些风,柳枝随风摇曳,似一位位婀娜的姑娘在轻舞一般。

  沿河是酒肆商铺,这里是京城最繁华的街市了。华灯初上,大红的灯笼高挂,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杨暮芸走到河上的石拱桥上,双手随意得搭在石栏上,她想跟狄承好好说会儿话。这么久她一直担心着姐姐的身体,好似也无暇顾及别人,她把很多事都放到了一边,可能忽略了狄承。

  正考虑着怎么开口,突然听到“嘭”的一声,着实吓了她一跳。紧接着,夜幕下绽放开来一朵五彩斑斓的烟花。

  大家都驻足抬头仰望着,小孩儿更是兴奋得指着天空跳起来欢呼着。

  接着又一朵朵烟花随即散开来,把已经暗下来的天空照得明亮起来。

  杨暮芸看着漫天的烟花:“今儿也不是什么节日,为何有人在今日放烟火啊?”

  狄承低头看着身旁的杨暮芸,不禁面带笑意,多希望可以一直这么陪着她看尽这世间沧海变迁。

  “暮芸,你想去看看北漠孤烟落日的景象吗?”

  杨暮芸抬头望了一眼狄承,又转头继续看着天空,小声得说:“只要是你眼中所见之景,无论北漠落日也好,江南烟雨也罢,我都想看。”说完她有些害羞得低下头,脸颊也微微泛了红。

  听完杨暮芸的回答,狄承内心欢喜,却习惯了不喜形于色。然后他拿出一枚玉佩,递到杨暮芸眼前。

  “这玉佩是我自小便带在身上的,母亲告诉我,这是我出生那日祖母赠予的,今日便送给你吧。”

  “这玉佩自你出生就从未离开过你身,送给我怎么行?”杨暮芸明白这玉佩对于狄承的意义非同一般,自是不愿轻易接受的。

  狄承自然得拉起杨暮芸的一只手,并将玉佩放在了她手心。

  “它是没离开过我,那将它放在你身上,你自此便陪在我身边,它不也还在我身边吗?”

  这话谁都能明白是为何意了。

  其实这么久杨暮芸渐渐清楚了自己内心对狄承的情意,也看明白他和姐姐并没有一开始她想的那样。

  于是她点了点头“嗯”,便没有再说其他什么了。

  女儿家自然不能主动去追求自己爱慕之人,那爱慕之人主动跟自己表露了心声,杨暮芸也不再扭捏,故作作矜持了,很坚定得给了狄承肯定的答复。

  她其实也明白狄承问她想不想看北漠风光的含义。

  北契国位于梁国的西北方向,有大片的沙漠,这是她从未见过的景象。狄承如此说,便是想带她回北契国的意思了。

  早些日子闲来无事时,她其实也幻想过狄承会不会娶她,如果她真嫁给了北契国的世子,将来自然是要跟他回去的。父亲有几个子女,自有人孝敬他老人家。母亲除了她也还有大哥,老了也会有儿孙围绕在膝下,因此也不必担心无人侍奉她。所以她可以安心得跟狄承去北契国,可以追求自己想要的简单幸福的生活。

  今日狄承终于开口了,她也不必含糊了。想到这儿,杨暮芸便情不自禁得笑了。

  此刻美景在眼前,美人在身侧,狄承终于忍不住缓缓将杨暮芸轻轻揽入怀中。

  而他们没想到的是,在不远处的庆兴楼二层窗户边,太子跟一些王孙公子们正聚在一起品茗闲聊,其实无非就是闲来无事时出来笼络笼络关系。

  突然一人道:“诶,你们快看,那石桥上的两人可是世子与丞相的千金?”

  司凌南一听丞相的千金,杨芳菲还是杨暮芸?急忙看向窗外,让他心里一紧的一幕,桥上狄承拥着的确实是杨暮芸。

  他脸色瞬间沉了下来,用力握着茶杯的手指关节都有些微微发白了。

  他们本就是聚在此闲聊的,看到这个画面,这北契国世子跟丞相府大小姐在一起了,这传出去可是所有人喜闻乐见的大消息呀。

  有人笑道:“看来这沉寂了许久的京城又要热闹起来了。”

  “谁说不是呢?”

  “明日碰到丞相一定得问问他,这杯喜酒我们何时能喝上。”

  “哎,这杨大小姐可是京城里生得数一数二美丽的女子了,居然便宜了这北契国的世子。”

  “谁让人家近水楼台先得月呢?天天呆在一起,自然是日久生情了。是吧,太子殿下?”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得谈论着这桩似乎板上钉钉了的喜事。

  只有六皇子司凌浔心细觉察到了太子脸色变化,他其实早就看出三哥对杨暮芸的心思。可想而知,三哥看着眼前这一幕该是多么揪心啊?

  司凌南重重放下茶杯,茶汤有些洒落出来,旁边伺候的丫鬟忙拿来手帕替太子搽手。他有些不耐烦得抽开手,皱皱眉头,便起身离开了。

  众人面面相觑,以为是这丫鬟笨手笨脚惹恼了太子。

  而这丫鬟更是不知所措,低着头连大气都不敢出。

  大伙儿见太子都已经先行离开了,也只得都无趣得散了。

  京城人多自然嘴杂,狄承和杨暮芸的事情很快就被大家传开了来,竟连身处后宫的皇后娘娘都有所耳闻。

  得知此事后,皇后明白有些事不能再耽搁下去了,否则自己一片苦心的安排就真的要付诸东流了。

  即刻她便传话请丞相夫人入宫了。

  事情发生后,丞相夫人也明白皇后召见自己的原因,所以一路上都忐忑不安。

  见到皇后后,还没等她行完礼,皇后就质问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本是让暮芸去太子府跟太子亲近的,怎的现在就传出了她跟狄承世子的事情?”

  “这个,妾身也是才有所耳闻。”夫人在面对这个身为皇后的姑母时也是小心翼翼的,生怕自己说错话。

  皇后有些不相信,厉声说道:“才有所耳闻?暮芸天天在你眼皮子底下的,你居然不知道,也是跟本宫一样才有所耳闻?”

  “这暮芸跟世子打小就相识的,他们走的近些,妾身本以为他们就是比旁人多了几分自小一起长大的情分而已,谁也没想到会发展到这一步的。”夫人解释道。

  看她模样也不像欺瞒什么的样子,皇后也不再质问她。

  “罢了罢了,既然事情发生了,你同本宫在此再追究什么也无济于事。现在要紧的是怎么补救,难道你真要让暮芸嫁到北契国去?”

  “当然不行。”夫人脱口而出。

  见她在此事上跟自己依然是一条心的,皇后也就放心了。

  “既如此,本宫就下月借中秋佳节,替太子选妃吧,你到时把暮芸带到宫里来。哦,对了,还有你府上的那个丫头也带来,叫什么名字来着?”

  “回皇后娘娘的话,大女儿名叫杨芳菲”

  “噢,杨芳菲,一起带来吧。本宫到时候再挑选几位身份贵重些的小姐,一起做做样子,让太子来挑选他中意的女子为妃。”

  夫人有些担心得问:“那要是太子挑选了他人该如何是好?”

  “这民间婚嫁尚且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皇家婚配何时由得了他自己?本宫自会提前知会太子该选谁,他会懂得孰轻孰重的,不会违背本宫的意思的。”

  皇后对着贴身丫鬟招了招手,那丫鬟便呈上来一个木制盒子,打开来里面放着一对精美绝伦的凤凰金镯。她接过盒子递给丞相夫人道:“回去后把这对镯子给暮芸吧,就说是本宫送她的小礼物,让她无事便进宫来陪陪本宫。还有,你也得在这件事上花花心思了,不要再让本宫失望了。”

  丞相夫人赶紧接过盒子跪下谢恩:“妾身替暮芸谢过皇后娘娘,妾身自不会让皇后娘娘失望的。”

  从宫里回府后,夫人便命人去大小姐院里寻她过来。

  然却被告知大小姐没在府上,夫人此时真是后悔当初没有对这个女儿严加管教,任其性子自由散漫惯了。

  这边杨暮芸下学后便与狄承到西郊泛舟湖上,好不惬意。

  已经七月下旬了,天气也不似之前闷热了,时而会有些凉风从湖面吹过。

  杨暮芸站在船头张开双臂,闭上双眼静静得感受凉风。狄承坐在她身后,看着她衣袂翩跹的样子,好似一个不染尘埃的仙子。如果可以,他真希望带着她融于这如墨染般的山水画卷中,不问世事,只要她作伴该有多好啊!

  正想得出神,被杨暮芸的一声轻唤打断了:“狄承,你的家乡是不是跟我们这里不一样?我去了,会习惯吗?”

  “嗯,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呢?”

  “你去后自己亲眼所见后便自然知道了,不用我来告诉你。”

  杨暮芸突然害羞起来:“谁说一定会跟你去了?”

  “你不想去吗?”狄承笑着问她。

  杨暮芸轻咬下唇,脸颊绯红,看她平日里嬉笑打闹的欢腾劲儿,和独独在自己面前表露出的这一抹娇羞,让狄承觉得她甚是可爱。

  而此刻杨暮芸也觉得自己可能是这世间最幸福的女子了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