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她于北漠之上

第3章

她于北漠之上 楠漱 4338 2024-11-13 10:58

  夫人和大小姐正坐着说着话,门外进来一丫鬟请她们移步到前厅用晚膳了。

  杨暮芸有些不悦,怎的今日有家宴也无人知会她一声。

  由于府内人多,平日里都是各自在自己的院里用膳的,也就是一些重要节日或生辰什么的才会把大家聚齐了。今日又不逢年也不过节的,更不是谁的生辰,怎的就要聚到前厅去用晚膳了?

  杨暮芸素来不喜参加这种家宴,父亲坐在中间,大家都奉承着他,小心翼翼得说着话,一不小心说错了话就会被训斥一番。就算老老实实不说话埋头吃饭,也免不了被父亲抽问到最近的学业有何进步没有。

  这种看似阖家欢乐的场面,其实每个人都神情紧绷。杨暮芸实在不喜欢这种感觉,时常丫鬟来请她去前厅用膳都会被她回了去。

  今日倒好,她人已经送至母亲面前,看来躲是躲不掉了,于是乎只得硬着头皮跟着母亲去了。

  来到前厅,除了丞相和杨暮宇,大家都已经到了,并且规规矩矩得围坐在桌前。

  众人见夫人来了,纷纷站起来给夫人行礼问安。

  夫人径直走到了主坐旁的位置坐下,杨暮芸并没有跟随,她好久没见到姐姐杨芳菲了。

  只见杨暮西挨着杨芳菲坐着,杨暮芸走过去轻轻拍了下杨暮西的小脑袋道:“去去去,去挨着暮然坐,让姐姐们说会儿话。”

  杨芳菲见状笑着帮杨暮西挪了挪板凳,而后邀杨暮芸坐下。

  两姐妹最近都各自忙着自己的事,丞相府太大。虽说在一个府内住着,但不约着去自己院里聚一聚,平时见面可能真得靠运气看能不能碰上了。

  有好些日子不见了,女儿家自是有一大堆事情可以闲聊分享的。

  两个女孩子正说得兴起,看大家都安静了下来,便明白是父亲来了。

  只见丞相带着杨暮宇走了进来,所有人再次站起来行礼。待丞相落座主位后吩咐大家都坐下罢,大家才又坐下。

  夫人和杨暮宇一左一右坐在丞相旁边,似乎彰显着正室和嫡长子在这个府里的地位。

  杨暮芸倒是不喜欢凑上前去,喜欢落座在远远的地方,少了些人的注视倒是轻松自在不少。

  父亲在场时,她们两姐妹也不敢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了,安安静静得吃着饭,听着父亲的问话。问到自己时,便仔仔细细得回答,不敢怠慢。

  酒足饭饱,大家也都松泛了些,杨暮芸小声跟姐姐说道:“大姐,明日咱们去西郊游玩吧。听闻那儿的玉簪开得美极了,我们也一同去瞧瞧可好?”

  杨芳菲不假思索道:“好呀,最近天气也着实闷热,成日在这院子里都快闷坏了,出去透透气也是好的。”

  ...

  两姐妹正商量着明日出游的事情,突然二夫人郑重其事得说道:“相爷,妾身有一事相求,还望相爷成全。”

  “说来听听罢。”丞相看着二夫人道。

  “妾身近日听闻太子府内的学堂,有一位骆师傅学识甚是渊博。于是,想让芳菲以后也同大小姐一道去太子府跟随骆师傅学习。即便是她不能像大小姐那样聪慧,学到多少学识,出去长长见识也是好的。”二夫人说道。

  夫人听闻脸色一沉,还没待丞相开口便说道:“怎的?你这是觉得府上请的师傅不够有见识了?”

  看夫人不悦,二夫人马上站起来像做错了什么事情一般道:“妾身不是这个意思,只是想着让大小姐去太子府路上多个伴也是好的,也想着让芳菲多出去走动走动。”

  “出去走动走动?你不是一直教导你女儿要做一个恬静优雅的小姐吗?怎的现在要多出去走动了?”

  那句“如今有些不安分了”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夫人看大家都在也不好把话说得太难听,就止住了。

  丞相看两位夫人争论起来,马上打圆场道:“好了罢,芳菲年纪也不小了,成日里在这府内也确实见识浅了些。多出去跟大家说说话,也改了她这闷葫芦似的性子。将来如若嫁人,依她现在这性子是要吃亏的。”

  到底都是自己的亲生孩子,虽有嫡庶之分,但也都是疼爱的。

  见丞相都如此说了,夫人也不好再说什么。

  再说下去,一则怕惹恼了相爷,让自己难堪;二则大家肯定会觉得她偏私自己的女儿,有失丞相夫人的气度。

  听到父亲应允让大姐跟自己一同去太子府学习,杨暮芸激动得拉着杨芳菲的手说道:“大姐,大姐,以后我们可以一同去太子府了。你可不知在那学堂里仅我一女子,别提有多别扭了,以后终于有你陪着我了。”

  “嗯,以后我们同去同回,又多了些相处的时间了。”杨芳菲也是开心的,因为她对这个妹妹也是真心的喜欢的。

  ......

  四年前,三皇子被立为太子那日起,皇上就赐了太子诺大的府邸。还请了京城里最好的几位师傅常驻太子府内教导太子,同时也让几位年纪相仿的皇子后来也去了太子府一同学习,说是相互可以起到督促的作用。

  至于为何杨暮芸也去了太子府的学堂?那是为了一个人,这个人不是太子,也不是皇子中的某一位,而是来自北契国的世子狄承。

  狄承很小便被送到了这里,明面上对外宣称是送世子到繁荣昌盛的梁国游学的,其实是作为质子被困于此。

  作为一国世子,平日里也是受到该有的礼待,也无人敢苛待了他。所以自小也是同皇子们一起读书玩耍,生活也是有专人负责伺候。

  在一次皇上的夜宴上,杨暮芸跟随父亲一同前往。这是她第一次见到了刚来此的狄承,因为远离故国亲人的缘故,即便是有旁有人跟随在狄承左右,他也显得是那么得孤独无助。

  杨暮芸那时也才七,八岁,看着一个同自己一般大小的孩子在人来人往中埋头不语,于是乎便主动前去跟他说话。

  可能都是孩子的缘故,狄承对杨暮芸的主动示好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友善。

  孩子们的友谊就是来得如此的快。第一次见面,一起奔逐打闹一会儿,俩人便成为了朋友。

  夜宴结束,临别前狄承拿出一个银铃。这个银铃小巧而精致,他将它递到小暮芸手里道:“这是我母亲在我临行前交予我的,说是让我送给来梁国交的第一位朋友。”

  狄承的母亲知道儿子去了梁国一定会想家,希望他早一些交到朋友。小孩子有了朋友,一起打闹玩耍,这样也许就能排遣一些他的思乡之愁,就不会那么孤单了。

  一个简简单单的愿望,谁曾想,这么一个小小的银铃终会成为狄承一生的羁绊。

  小暮芸接过银玲并未细看,像她这种身份的小姐,各种珍奇珠宝是司空见惯了的。她根本不在乎这是什么东西,只开心今日自己成为了别人在异乡的第一个朋友。

  可能小孩子都对第一有着莫名的向往吧。

  ......

  这京城的达官显贵们都相互牵扯攀附着的,免不了平日里时常会碰面。他们也乐于自己的下一辈们多跟身份相当,或身份更为尊贵的人结交来往,多个这样的朋友可能也是未来路途上的一个助力吧。

  所以杨暮芸除了跟自家兄弟姐妹相处外,接触得最多的也就是世子和那些个皇子公主了。也并非她本意只跟这些人来往,像她父亲这种位居丞相的人,怎会让她接触到普通百姓呢?普通百姓的子女别说跟丞相的千金当朋友了,怕是见也很难见到吧。

  随着年岁得增长,一来二去的相处中,杨暮芸跟狄承从儿时的玩伴,逐渐成为了今日的挚友。

  后来无意间狄承说到与太子、皇子们一同读书甚是无趣,师傅又极为严苛。他因从小学习的东西不一样,对很多梁国的典故史籍不是很通晓,常被师傅提问时不知如何作答,便会引来一些皇子的嘲笑。

  杨暮芸听罢就当即表示回去求了母亲让她也一同去太子府上学习,以后可以偷偷帮帮他。

  回去后杨暮芸果真去求了母亲,本以为会费一番功夫,谁知母亲爽快得答应了。

  她不知其实她自己不提这件事,她母亲也在安排她去太子府上了。

  当今的皇后是丞相的亲姑母,而这位被立为太子的三皇子司凌南却不是皇后的亲生儿子。皇后多年来只有一女,便是大公主司安。

  三皇子的母妃在生下他后不久便生病去世了。

  因皇后无子,自此司凌南便被送去了皇后宫中抚养,他也就此成为了皇后的儿子。

  司凌南从小就聪明过人,偏又乐于勤学苦读,很快便在众皇子中脱颖而出。皇上对这位三皇子尤为器重,一早便称他堪为皇子表率。而后,加上又有皇后帮衬,三皇子年仅十六便被立为了太子。

  司凌南虽自己争气,但能顺利登上太子之位,这每一步都少不了皇后的思虑筹谋。但他毕竟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皇后也有自己的顾虑。她担心司凌南有朝一日成为皇帝后羽翼丰满了,便会完全不受她的约束。于是便计划着安排自己能够信任且不会背叛自己的人去司凌南身边,这样将来便可以随时窥探他的心思了。

  这样一来皇后自然便想到了杨暮芸,这个自己亲大哥的孙女。

  只要让她嫁给了司凌南为太子妃,未来皇后的宝座依然还在他们杨家。不仅延续了杨家的荣耀,而且作为自己母家人,杨暮芸肯定也会对她言听计从,要了解司凌南将来每一步的计划就不难了。

  另一方面,皇后也考虑到虽然现在司凌南已经被立为太子,但要走到成为一国之君那一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难保他这一路会招到多少觊觎皇位之人的暗害,那杨暮芸可是身系着丞相府和将军府的人,将来在朝上有丞相为司凌南进言,在外也有手握重兵的将军府为他护驾。

  思来想去,这天下尽没有比杨暮芸更适合成为太子妃的人选了。可以说让她成为太子妃,于她于司凌南二人都是最佳的选择了。

  ......

  早些时候,皇后便宣了杨暮芸的母亲进宫,跟她商议了此事。

  丞相夫人自然十分高兴,如若能让自己女儿当上皇后,试问还有哪条路比这条更让人满意了呢?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后宝座,无论如何也要让自己的女儿坐上去的。

  可太子年纪尚轻,贸然赐婚恐会引起他的排斥。于是皇后同丞相夫人便决定,先让杨暮芸跟太子府上京城最好的师傅学习以提升学业为由。实则就是让杨暮芸时常出入太子府,一来二去的,让杨暮芸和司凌南二人多多接触接触,培养培养感情,为未来选妃做铺垫罢了。

  如今倒没想到杨暮芸自己先提出了这个请求。这样也好,依她的性子,如若她不肯去,必然是费一番心思的。她既然先开口,了也省得去费口舌劝说她了。

  从那一日后,杨暮芸就开始了每日去太子府的日子。大家本以为这是促进了她跟太子关系的发展,却不想,是加深了她同狄承世子的情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