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她于北漠之上

第4章

她于北漠之上 楠漱 4389 2024-11-13 10:58

  翌日

  杨暮芸一大早便起来拾掇自己。

  今日她跟姐姐约好了一同去西郊赏花的,看外面天气甚好,心情似乎也跟着格外晴朗了呢。

  杨暮芸更衣梳妆后,匆匆用过早膳,便吩咐清泉速速出门罢。

  这时斐儿也自觉跟了上来,杨暮芸顿了顿道:“你就不必跟着去了,去赏个花太多人跟着也不自在。你今日没事儿就带小刀去府内走走,熟悉一下环境罢,以后吩咐她做事儿也不至于找不到北了。”

  说罢她便带着清泉往二夫人住处去了。

  杨芳菲没有单独的小院,一直是同二夫人住在一起的。

  二人走了不多时便到二夫人的小院,只见杨芳菲早已经在门口等着她了。

  见杨暮芸来了,她忙上前去拉住妹妹的手轻声道:“咱们走吧,今日这天气甚好,去晚了怕是人多,这吵吵闹闹的坏了赏花的雅兴。”

  “等等...”杨暮芸拉住杨芳菲。

  这时清泉递过来一个精巧的木雕盒子,杨暮芸接过来打开,只见盒子里面装着一支梅花金钗。

  这金钗每一片花瓣都嵌着成色极佳的玫红色宝石,在阳光的映射下熠熠生辉,好不惹眼。

  杨暮芸把钗子递到杨芳菲面前道:“大姐,这是昨日母亲给我的。你是知道我的,平日里我也少有衣衫衬得住这红梅金钗的,就送与了你吧。”

  “那怎么成?这是母亲给你的。”杨芳菲看这也不似寻常金钗,看着颇为贵重,便有些推辞。

  杨暮芸也不多说什么,转而将钗递给杨芳菲身边的丫鬟道:“春兰,把这钗给大姐戴上吧。”

  春兰只得上前双手从大小姐手里接过金钗,转而为芳菲小姐轻轻将钗插到发髻上。

  既已戴在头上,杨芳菲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再推辞下去,倒显得两姐妹有些生分了。

  况且杨芳菲平日里也是珠翠罗琦惯了的,这种华丽的发饰戴在她头上确实为她增色不少。

  看到杨芳菲此刻的样子,惹得杨暮芸不禁夸赞道:“大姐生得貌美,如今这支钗戴在大姐头上,也不枉费了它的存在价值。”

  女子家自然喜欢听夸赞之词的,杨芳菲自是欢喜,抬手摸了下梅花钗露出笑意道:“真的?妹妹可别诓我!”

  “自然是真的。”

  杨暮芸拉起她的手又说道:“走吧,去赏花吧。哎,不过现在想来,这京城里最美的景色大概就是大姐你了吧?”

  “瞧你这小嘴儿跟抹了蜜似得,你瞧瞧你,如此素净的装扮都掩盖不了你的貌美。那要再精心打扮起来,不得引得这满城的皇子少爷们踏破我们这丞相府的门槛了嘛?”杨芳菲打趣道。

  杨暮芸故作生气道:“大姐惯会笑话我,如若再取笑我,我可不理你了。”

  ......

  看这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逗趣儿,后面的丫鬟们也跟着咯咯得笑出了声来。

  一片欢声笑语中,一行人乘坐早在大门外备着的马车直奔西郊去了。

  这西郊虽比不上什么名川大山,却胜在离京城近,且依山傍水的。

  这里四季都有鲜花常开不败,夏日里更是绿柳依依,映衬着白雪似的玉簪花,给炎炎夏日里平添了一抹凉意。

  因此每到这个时节,便有好多小姐公子们纷至沓来。他们是赏花也好,结友也罢,这个地方总是不缺人气的。

  杨暮芸一行人到了后,便径直来到湖边的景亭。他们感受到缕缕清风迎面拂过,让人好不惬意。

  然而这份惬意却被一声尖锐的女声打断了。

  “哟,这不是丞相府的大小姐吗?”

  杨暮芸转头,只见八王爷的女儿琳茹郡主在几个官家小姐和丫鬟的簇拥下走了过来。

  还没待她开口,又听得琳茹郡主说道:“这旁边的不是芳菲小姐吗?怎的打扮得如此花枝招展的,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才是丞相府的嫡出大小姐呢。”

  说罢,她便抬手捂着嘴笑了起来。

  旁边的人见状也跟着笑,还时不时得顺着郡主的话讥讽杨芳菲两句。

  杨芳菲素来少与外人打交道,在府里虽不是嫡女,但同样是丞相的千金,也没人会这么跟她说话。哪里受过这等子奚落,气得尽半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琳茹郡主是八王爷和八王妃唯一的孩子。由于八王爷惧内,尽管八王妃自生下郡主后便不曾再有生育,八王爷也是万万不敢起纳妾的念头的。

  所以夫妇二人可是把这个唯一的女儿宠上了天,她性情乖张且跋扈,在这京城圈子里可是出了名的不好惹。

  但尽管如此,郡主也不致于看谁都会前去奚落一番。

  只是路过此处,旁边跟随的小姐看到杨芳菲头上戴的金钗跟郡主的极为相似,就顺口说了一句郡主头上这金钗果然非同一般,就算戴在身份低微的人头上也让她显得贵气了不少。

  可能女子见到一个容貌胜过于自己的人总会有些嫉妒,况且那人还戴了跟她一样的金钗,自然是心情不畅快的。

  这金钗原本是一对,是八王妃先得来的。这一支给了自己女儿,一支为了笼络关系,送给了丞相夫人。

  只是琳茹郡主万万没料到,如此珍贵金钗,最后尽然会落在了这个杨芳菲手上,好巧不巧还跟她同一日戴出了门。

  这边杨暮芸自然是不会见姐姐受了委屈还不吭声的,她上前几步走到郡主面前道:“哎,这其他人家子嗣多,自然就会有嫡庶之分。不像八王爷府上如此福气了,数来数去呢就郡主您这么一个宝贝女儿,哪里需要分什么嫡庶?这大好的福气,一般府上还真是求不来呢,对吧?”

  说完还笑着望向后面的几位小姐们,大家都明白杨暮芸这是在讽刺八王爷府上人丁不兴旺。

  琳茹郡主一听也明白杨暮芸是什么意思,“你...”

  可她却说的是事实,这让恼怒的郡主不知怎的回嘴,恼羞成怒下抬手就想打杨暮芸。

  杨暮芸岂是任人欺负了去的主?她反手就把琳茹郡主的手挡了回去,还顺势把郡主推开了。

  郡主哪里受得了这气,刚站稳后就又张牙舞爪得要上来打人。

  紧要关头下却听旁边一声呵斥道:“住手。”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太子和几位皇子不知什么时候也来了。然而呵斥郡主的人,却是已经走到杨暮芸她们身边的狄承世子。

  郡主平日里骄横惯了,也并不忌惮这位北契国世子。在杨暮芸这里吃了亏,总得找个人把这气撒出了,要不然她郡主的脸面往哪里搁?

  于是趁杨暮芸不注意,抬手准备打杨芳菲一耳光。还好狄承眼疾手快一把把杨芳菲拉了过来,并且挡在身后,琳茹便只打到了狄承身上。

  这时太子他们也走到了景亭内,司凌南道:“琳茹,你还不快停手?”

  见太子语气不好,她也不敢再造次了。

  事情到这里,杨芳菲也明白郡主在恼她什么了。还不就为了她头上这支跟郡主一样的金钗嘛,憋屈了这么久,杨芳菲一把扯下钗子放到杨暮芸手里,然后不吭声得转身便走了。

  杨暮芸看姐姐走了,知她此刻心情不好,便让狄承快跟着姐姐。

  这时恰巧景亭外一位粗布衣裳的妇人走过,杨暮芸快步走上前去叫住妇人:“大婶,这金钗送给你。”

  妇人一愣,有些不敢相信。杨暮芸微微笑意,诚恳的样子不像骗人的。妇人还是有些心动的,却看这金钗过于贵重,又不敢相信这天上掉馅儿饼的事能被自己遇到,偏偏这馅儿饼还砸到了自己面前。

  杨暮芸见妇人迟迟不敢接这金钗,顺手便把金钗插在了妇人发髻上,头也不回的去追杨芳菲他们去了。

  琳茹郡主见杨暮芸居然把跟自己一对的金钗戴在一个穷苦妇人头上,这不明摆着让大家看她笑话吗?她堂堂郡主,跟这么一个身份低微的人戴同样的东西?

  她气得扯下自己头上的金钗,重重得扔到了湖里,脸色铁青得推开众人,然后吩咐丫鬟回府。

  跟她一同游玩的小姐们也只得悻悻得跟着走了。

  倒是这边的太子和几位皇子们笑意难掩,六皇子司凌浔鲜少与大家外出,也不曾跟京城的小姐们有什么接触。今日倒是让他见识到了比眼前的青山绿水更有意思的场景呢。

  遂对大家笑道:“这丞相府的大小姐甚有意思。”

  旁有人立马打趣道:“是大小姐有意思,还是六皇子对这大小姐有意思?”

  太子一听皱了下眉,便开口让大家都散了罢,不愿再听一帮男子背后议论人一个小女儿家。

  ......

  狄承陪着杨芳菲走到了一座石拱桥处,桥旁有一个小商贩支了个小摊。小摊摆着各种玉簪花样式的头饰,都不是什么名贵珠宝制成,但样式都各有特色。

  杨芳菲随手拿起一支瞥了一眼便放下了,这种成色的珠花着实跟她平日里得来的那些没法比,实在入不了她的眼。

  只见狄承从摊角拿起一支白玉做的素簪,样式简洁干净,递给杨芳菲。

  “杨小姐对这支可还满意?”

  杨芳菲抬头看了看狄承,又看了看这白玉簪。不得不佩服狄承的眼光,这簪子的玉簪花刻得栩栩如生,仿佛正在慢慢盛开一般。

  她随即点了点头,然后微微低下头。本以为狄承会帮她把玉簪戴上,结果狄承只是将白玉钗放在了她手上,便自顾得去把银两付给了小贩。

  刚付过钱,杨暮芸便带着清泉赶了过来。她没过多得去注意杨芳菲手里的东西,一心怕她还在难受,赶忙过来安慰她。

  杨芳菲将白玉钗收了起来,故作轻松得表示已经不在意刚才的事了,这才让杨暮芸放心了下来。

  她指着旁边的狄承说:“大姐,这就是北契国的世子狄承,他也去太子府学堂,他为人特别好。”

  随即她又转头对狄承说:“这就是我姐姐杨芳菲,你不曾到过我们府上,姐姐也鲜少出门,你们应该第一次见吧?”

  狄承点点头,然后对杨芳菲道:“经常听暮芸提起她有一个貌美心善的姐姐,今日一见果如她所言。”

  杨芳菲一扫刚才的不悦,低眉轻笑,也不多言。她自知这既然以后大家都在一处学习,时常会见面的,有什么话也不必急于一时。

  于是对杨暮芸说:“妹妹,咱们先回了吧。”

  杨暮芸知道经过刚才一事,大家也没了游玩的兴致,便跟狄承道了别和姐姐一同回府去了。

  回去的路上,两姐妹也没有如出门时那般兴奋聊一路,各自坐在马车上若有所思。

  杨芳菲握着那支白玉簪,不禁得用力拽了拽,好似握住了她这十七年来得到的最重要的东西一般。

  本来她对去太子府学什么东西一点也不情愿的。然而经过今日,一想到可以再见到狄承,好像就变得有所期待了。甚至不经意间露出了一抹不让人觉察的浅笑。

  看来,以后的日子大概会变得越来越有意思了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