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夫人真是奇人
“像这个,这个用的是野玫瑰花瓣,做出来就是这种沉郁的红色,很适合一些重要场合,显得人庄重沉稳。木槿,月季,荷花,合欢,还有紫薇花等等,都可以拿来做口脂,每一种颜色都很鲜活。”
“而且口脂主要分成两种,一种偏橙红,一种偏粉红。粉红是寻常颜色,显得人娇嫩多姿,但是橙红也不输粉红,显得人轻快有活力。特别是你肤色不够白皙的话,用橙红色是极好衬肤色的。就比如说凤仙花,不光可以拿来染指甲,把它磨成花粉,再配上蜂蜡,就可以做成那种轻快的橙色,就是这瓶,也很漂亮。”
“不同的口脂也能搭配不同的衣裳,或者搭配不同的妆面。能做到不与旁人千篇一律,各具特色。而且做口脂的过程,需要凝神静气,也算是一个修养耐性的好方法吧。我有的时候读不下书去,做做口脂反而很快就能静下心来。”
林燕婉这次可真是被惊讶到了,她说:“不认识你的时候还不知道,原来你这么有底蕴,那些人真的是目光短浅,什么都不知道,你这般多才多艺,我若是你前几任夫君,哪里舍得把你放跑,恨不得造一座黄金的大屋子,把你藏起来,正所谓金屋藏娇,藏的必然是你这样的绝色佳人。”
盛采薇被她逗笑了,说;“你这话倒像是男子才能说出口的。”
“实不相瞒,你虽然说我长得娴静,实际上我们家是把我当男子培养的,你也知道,我爹是武官,从下我就跟着我爹骑马去剿匪。闽南那一带很乱,因为靠海嘛,我剑耍的很好,改日我们可以一起出去玩。”
“你还会骑马啊!”盛采薇这下可是找到知音了,“我的骑术是我祖母教我的,我自个儿也喜欢,到处喜欢骑着马逛,咱下次去马场,好好策马玩玩。”
林燕婉忙不迭点头。
这京中女子大多在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整日吟诗作对,有几个会骑马?这段日子可把林燕婉憋坏了,别看她名字温软娴淑,实际上最喜欢舞枪弄棒之类的事。
“就前日我听家父说你用剑抽那负心汉,当时我若是在场,恐怕要为你叫好。”
盛采薇跟她笑作一团,两人相处的很是融洽。
巧儿见到,也欣慰一笑,下去吩咐下人准备饭菜了。听二人的意思,中午恐怕是要一起用饭的。
林燕婉见到和自己性格相投的人,话那是说不完的多。二人手上做着口脂,嘴里一直唠着闲话。
盛采薇最远也就去过余杭,往日里看话本倒是对闽南和大漠很好奇。现在林燕婉口中的闽南风俗,把盛采薇吸引住了。
“闽南靠海,那里吃的东西也多以一些海味为主,那些玩意儿京中都少见。其中最好吃的当属海蛎煎。”
盛采薇听都没听过,问:“这是什么?”
“这是闽南那边特有的美食,若是运来京中就不新鲜了,所以只在闽南本地才能吃到,我入京之后恐怕也是吃不上得了。它选用海蛎中的上品,我们那边称之为珠蛎,将鸭蛋,地瓜粉,和切碎的蒜苗调匀,再用猪油把海蛎煎至两面金黄,好吃得很,是那种香脆的口感,恨不得让人把舌头都吃进去。”
“主食的话我最喜欢吃的是卤面。过几月不就是端午节吗?我们那边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吃卤面,里面配菜很多,什么肉丝啊,竹笋丝啊,蛋丝,菌菇,黄花菜,把他们炒熟,加入猪骨汤。猪骨汤是关键,若是没了猪骨汤便失了些灵魂,最后加点盐巴调味,用薯粉调成浓汤作为卤料,再把卤料浇到面上面,这时候还得加点油炸蒜丁和油炸的扁鱼丝,好吃得很。”
“还有我特别喜欢吃的一道菜是水丸子。用我们那边的海鱼,把鱼肉剁烂,加上薯粉,制成小小的丸子,软糯却又有嚼劲,好吃得很,在我们闽南这种小吃到处都是,你若是去了闽南我定要带你吃的。”
盛采薇听得入迷,她道:“实不相瞒,我打算到时候嫁一个寻常人,我们游历山水,到时候我定要去闽南看看,吃珠蛎,卤面还有水丸子。我们口味相近,你喜欢吃的我肯定也喜欢吃。”
“到时候兴许我们还能一起去呢!”
“一言为定。”盛采薇道,“我们到时候就拿够足够的钱,包车,走哪儿停哪儿,一路游历玩耍,人活了这么久,总不能什么地方都没去过,那多可惜啊。”
“最好我们还一起去大漠,大漠我也很向往,听说那里的姑娘都很豪迈爽朗,长得也很漂亮。”
盛采薇将这事儿记在心里,已经心心念念着跟林燕婉出去玩耍了。
就连巧儿传了菜上来的时候,两人还在商量以后出去玩的事。
下午的时候盛采薇带着林燕婉好好的把盛家逛了一圈。
盛家当年是皇帝赐的新院子,虽然不见得有多大,但是装修当年是徐氏一点一点和匠人们参谋画的图纸建造的,每一寸都极具匠心。
坐东朝西,五进大院,里面山山水水保留了余杭的特色,曲折幽深,其中花花草草无数,尤其是后花园那株盛大的玉兰花树,树枝盘根错节,看着很是震撼。
“这树原本就在院子里面栽种的了,当年陛下赐这座院子的时候,不忍心把这株玉兰树砍掉,索性就划给我们家了,现在正是花期,我平日里很是喜欢撑软椅睡在树荫底下。这些建筑都是廊道水榭比较多,我娘本家是余杭人,小时候在余杭生活过一段时间,所以对余杭很有感情,余杭那边山多水美,但是京中又没有这些,我娘只好自己建了不少假山和水榭,满足她对余杭的念想吧。”
“夫人真是奇人。”
林燕婉叹道,“这每一个地方应该都是花了心思的,我看来时的路上都种了清新雅致的花束,显得庄重有余,又带着一丝读书人的雅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