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你倒很是了解她
她避世太久,已经甚少去插手前朝之事,皇帝对于她这种状态也很满意。
所以她无法判断是谁在背后操手。
“那这件事……咱们要管吗?”
“不,不用管。既不是冲着格格府来的,也不是冲着盛家来的,咱们凭什么管?就让皇帝烦心去吧。”
“那咱们还要入宫吗?”
“当然要去,还要大大方方的去,最好让暗中操手的那人知道咱们去了。”
“殿下英明。”
一如往常,盛采薇踩着点去了萧府,却发现萧景昭并不在府上,便唤了十三来问,“你们家大人人呢?”
“大人一大早便出去了?”
“出去了?”盛采薇吃惊,暗暗担心,“他身上的伤还没好全,怎么就到处跑呀?”
“郡主您别担心,萧大跟在大人身边。大人这些年就是这么忙过来的,平日里生病发热也不见得休息一下,不光大人他习惯了,就连我们这些下人看着都习惯了。”十三给萧景昭在盛采薇面前刷了一下存在感。
果不其然,盛采薇那张小脸上隐隐有担忧之色。
“他怎么这么不爱惜自己呀……”盛采薇看似责备,实则眼中全是心疼。
盛采薇知道他的身世,甚至比旁人知道的更多,知道萧景昭身世的人少之又少,当年皇帝封口的命令不是白下的,就连盛采薇也是从梦中得知的,这些年萧景昭一个人进,一个人出,每个人陪他,兴许连饭都吃不好。
盛采薇更心疼了。
“你可知他具体去了哪里?”
“听说是去了宫里。”十三适时回道。
盛采薇点点头道,“好,那我去找找他。”
盛家的马车还没有来得及离去,便又载着敦和郡主去了宫里。
盛采薇是宫里头的常客,没怎么查就把她放了进去。
她直奔皇帝的御书房。
李多海和李德海两兄弟正在门口守着,这么一来,皇帝确实在御书房无疑。
“见过郡主。”两人行礼。
“免礼免礼,”盛采薇也没空跟他俩客套,问道,“两位公公可曾见到小萧大人?”
“就在屋子里头跟陛下说话呢。”
“麻烦两位公公向陛下通传一下,就说……就说我也来看看陛下,若是方便的话,还请陛下放我进去。”
“这……”两位公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李多海站出来说道,“里头的人可有些多呢,郡主您进去大抵是不方便的。”
“人多?不只是小萧大人一个人吗?”
“太子殿下,大格格,还有小萧大人都在里头呢。”李多海道,“小萧大人一大早便来了,是来得最早的,没过多久太子殿下也来了,再然后……大格格也来了。”
敢情这是四人凑一块打叶子牌呢。
盛采薇心想,这太子,萧景昭,还有自己祖母,他们三个人也没什么联系呀,怎么就凑一块儿了呢?
她半是好奇,半是心急,“我知道这样不好,但是我担心小萧大人,还是麻烦公公为我通传了。”
李多海见劝不动她,只好叹口气,认命似的进去禀报。
果不其然,皇帝让她在外面等等,这会儿里面没她事儿呢。
盛采薇可没遭过这待遇,但是她分的清轻重,跟着李多海去了偏殿,“那麻烦陛下愿意见我的时候,公公及时来叫叫我。”
“这是自然的。”
那边书房里面,四个人面对面,说着大抵都是一样的话题。
那就是婚事。
“长姐,”皇帝难得有个好心情,笑眯眯地说,“”这一大早啊,景昭就跑到寡人这边来说,请寡人赐婚。”
“寡人从前也同他说过婚事,他自己和寡人说的不着急不着急,怎么这会儿生了一场大病就突然着急了呢?”
大格格瞧了萧景昭一眼,心下叹了一声这白梅和宁国公两人也真会生,得亏生出来是个男子,若是个女子,那岂不是得祸国殃民?
她面上带着慈眉善目的笑意,道:“这还是得问小萧大人,我年纪大了,倒是摸不清小萧大人的想法。”
萧景昭站在两位上位者的面前,却丝毫不露怯。
月白长衣,长身玉立,站在那里便如月下清辉一般清贵雅致。
这会儿没太子什么事儿,太子站在一旁,感叹,真不愧是小萧大人,能这么自如的面对两个见惯了大风大浪的长辈。
萧景昭躬身行了一礼,道,“新阳一行,我同郡主坠崖,悬崖之下她舍命相救,将臣一个大男人背回山洞,悉心照料,后来更是为臣寻吃食,险些命丧蛇口。臣一直将这些细小恩惠记在心里,也许这都是小事,换做任何一个善良的人在那种关头都会去做,但是她不一样,因为她就是她,臣便从那时,决定日后无论发生什么,都要和郡主携手面对。”
“你这是认定她了?”皇帝脸上带着从容地笑意,斜斜往椅子中一靠,问道。
“臣是陛下看着长大的,从小都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东西,特别想要得到的东西,唯有郡主,那时候臣便想,她救了臣,臣便想和她过一辈子。情难自禁,故今日入宫,向陛下请旨赐婚。”
皇帝笑着问他,“京中的一些传言,寡人不相信你没听过。”
就连太子也望向了萧景昭,想看他怎么回答。
他不相信萧景昭会仅仅因为京中对盛采薇的传闻,而喜欢上盛采薇。
毕竟那些传闻中描述出来的盛采薇,换个正常人都不敢喜欢吧。
“臣略有耳闻。”
“比如她骄纵蛮横?”
“郡主天真善良,从不滥杀无辜,何来骄纵蛮横一说。”
皇帝又问,“比如她不读书?要知道现在君子当道,人人都拿自己学富五车当做交际谈资,她呢?多的是人说她空有貌美,却胸无点墨,不得长久讨人欢心。”
“臣喜欢她,便是臣讨她欢心,并不需要她来讨臣的欢心。她只需要站在那里,臣就觉得万般柔情涌上心头。更何况郡主也不知胸无点墨,她只是不喜欢读之乎者也,念四书五经,她很聪明,风土人情,四方图志为她所爱。”
皇帝乐了,“你倒很是了解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