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阿哥和二阿哥都已二十了,所以做起事来不像以前那么毛躁了。
“朕好久都没考察你们的功课了,朕今天叫你们来是想问几个问题,周敦颐的《爱莲说》朕甚是喜爱,其中一句‘出淤泥而不染’”皇上故意停了停。
“‘濯清涟而不妖。’”汿儿马上就接道。
“嗯,不错,那汿儿可知文义?”
“嗯……周敦颐喜爱莲,对莲的美丽而赞美。”皇上并没有急着反对,又对毓儿道:“毓儿可知?”
“皇儿认为周敦颐是对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但却不沾染毫分淤泥的品质赞美,其实也就表达了周敦颐对那些不同流合污的君子的赞赏。我们大清朝也需要这样的才子。”毓儿不仅解释了文义,还说了我朝也需要这样的人,可显灵活运用了,更是关系朝廷。
“嗯,很好,解释的不错。汿儿只懂字面意思,却不懂更深层的含义,实在有所欠缺,如此和没读又有什么分别呢?。”
“谢皇阿玛教诲,皇儿记住了。”汿儿有些不好意思道,毕竟那么大的人了,面子上总是过不去的。
“那皇阿玛这儿还有一个问题,傅玄曾说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周敦颐也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汿儿觉得他们谁对呢?”
“嗯……皇儿以为傅玄说的对。”
“汿儿觉得傅玄说得好,原因呢?”
“皇儿打个比方来说,民间的孩童若是和好习为优的人在一起玩,那就会变好。反之,则就会更劣。”
昕璐在旁边心想:民间孩童就一定会如此么?难道皇室贵族就不会?
昕璐在旁边笑着摇了摇头。
皇上还是没有反对,又同样问毓儿。
“皇儿以为因人而异,取决于自己。若是一身有定力,那么即便身处和莲一样的处境也不会同流合污;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的定力,那么很容易就会被带偏,从而可以改变自己。”
“好,举一反三。朕记得吏部左侍郎的位置空着,明天朕早朝下旨了你就可以上任了,历练历练总是没有错的。你先回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准备的。”
“谢皇阿玛,皇儿告退。”
皇上对汿儿道:“朕今日早膳时才说过你,你还是不上进,你要做众皇子的表率才行啊。你还不如你的皇弟,朕天天看你捧着书,竟不知把书都读到哪里去了,真是让朕失望。”
“皇儿知罪,皇阿玛息怒。”
“齐昊,拿四把戒尺来。”
听到这儿汿儿显然有些慌了神,失了那风度翩翩的雅俗。
昕璐在旁边也停下了笔道:“皇上息怒,大阿哥大了,这样有损颜面。功课不足训斥几句就罢了,不必如此吧。”
“是啊,马上都要做阿玛的人了,举一反三竟也做不到。朕今天没请家法就已经很仁慈了。”
昕璐见不足以说服皇上便也没在说什么了。
齐昊办事速度很快,马上就端着四把戒尺来。
皇上看都没看就随便拿了一把戒尺,扔给了汿儿道:“举着戒尺跪在旁边,没有朕的口谕不许起来。”
“齐昊,去传四阿哥,五阿哥,六阿哥。”
四阿哥今年快十三了,文武双全,深的朝中一些大臣的支持。五阿哥总不爱读一些圣贤书,就爱贪玩,对此皇上和昕璐也是无可奈何。六阿哥虽然只有十岁,但也不逊色于毓儿。
“皇上怎的让齐昊拿了四把?”
“朕只是随便说了个数,朕只但愿另外三把用不上。”
皇上问第一个问题时果然璟儿和稷儿先抢着说了出来且两人皆精通文义,只有乾儿不知所云。
璟儿对于第三个问题讲了很多,而且观点正确。
稷儿的观点和毓儿完全相同,但稷儿的解释更清楚明了,更具有说服性一些。相较于毓儿和璟儿反而有新的创意。
“不错,朕心甚慰啊,稷儿想要什么?”
“皇儿想要皇上的那本诗选。”
“诗选?你是想看朕的诗啊,朕准了,齐昊去养心殿拿,稷儿先退下吧。”
皇上很高兴,皇上很喜欢写诗,自己的孩子要观赏自己写的诗,总是有些自豪也是没错的。
“璟儿呢?皇儿想要皇阿玛养心殿里黄庭坚的真迹。”
“这个……这个是朕的珍藏啊。罢了,朕也准了。”皇上忍痛割爱。
“谢皇阿玛。”璟儿一脸的宠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