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为固国本,应早立太子,皇上眼下有八位阿哥可以选择。”
孝宪昭皇后的三阿哥早殇,还有毓儿是养子不能继承皇位以外就剩八位阿哥了。
“那爱卿们都有什么意见?说来听听。”
“自古以来不是立嫡就是立长,臣以为大阿哥为长子,当可立。”李大人道。
“李大人所言有理,臣以为四阿哥为皇上的嫡子且皇上早封为贝子,当可立。”张大人道。
“臣不赞同,臣以为八阿哥虽然为庶母所生,但八阿哥自幼成才,当可立。”刘大人道。
“自古立储不是立嫡就是立长,臣以为应先考虑嫡子。皇后娘娘有三位嫡子难道还不够选吗?刚才刘大人所言甚是,四阿哥早封为贝子且是文武全才,五阿哥贪玩且不考虑,六阿哥虽然年纪小但已经显露出了不凡的才能啊,臣以为当立嫡子。”宋大人道。
“宋大人所言甚是,朕也以为,四阿哥文武双全,六阿哥聪慧都可立为太子,但立储乃国之大事,岂可轻率?此事容后再议吧。”
“皇上,国之大事不可耽误啊。”
“朕说过了此事容后再议。”
“皇上,立储乃大事啊,断不可推迟啊。”
“是啊,立储乃国之根本,朕也断不能轻率,若是国之根本动摇了,那我大清国岂不岌岌可危?不急在这一时,容朕细细考虑。”
“臣等遵旨。”
“退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上几年来每次下朝都是来永寿宫,就连批折子和用膳都是在永寿宫,皇上也逐渐习惯了,一天不来就感觉到不舒服。
“爱妃又练字呢。”皇上进门就问道。
“皇上做臣妾的师傅,臣妾岂能不努力啊。”
“嗯,不错,朕看你这字练的和朕已经十分相似了”
“皇上亲手教了十几年,臣妾要再写的不像那不就成了笨蛋啦?”
“朕的皇后最聪慧了,怎么能是笨蛋呢?”
皇上说完就躺在卧榻上闭目养神,眉头还稍稍有些蹙成一起。
“皇上今天怎么不批奏折了?臣妾看皇上好像忧心忡忡的。”
“朕烦心的很,今天早朝有大臣提出要早立储。”
“立储?皇上正值英年且身体康健何必过早考虑储位之事呢?”
“话虽如此,但是立储乃国之根本,也确实要考虑一下了。”
“那皇上的意思呢?”
“朕也不知道,朕想立咱们的嫡子。”
“立储关系着大清的千秋万代,皇上还是要慎重考虑。”
“璟儿文武双全,朕心之向矣;稷儿年仅十岁,但展露出了非同寻常的才能,朕倒以为似有神童之状。”
“皇上还是仔细考虑吧,毕竟璟儿和稷儿都是臣妾所生,臣妾自然要避嫌。”
“这么多年了,朕还不信你么?朕也就说说罢了。”
“皇上信任臣妾,臣妾自然知道,就怕就其他大臣们抓住把柄就说不清了。”
“也罢,你给朕读奏折吧。”
昕璐早就习惯每天给皇上读奏折,这样皇上也能闭目养神一会儿。
昕璐念完之后,皇上接着道:“百年大旱啊,免赋税一年,着户部拨款一千两赈灾。”
“是,臣妾把折子放旁边了,皇上待会儿起来批。”
“不了,朕看你的字已经炉火纯青了,和朕的别无二样,你就替朕写了吧。”
昕璐放了奏折起身道:“臣妾读奏折就已经逾矩了,批奏折,这……臣妾不敢。”
“朕让你写的,再说了这也不是你批,是你代朕写的,以你的字没人瞧的出来。”
昕璐知道拒绝皇上很难,这么多年来昕璐也极少拒绝皇上。再说昕璐心疼皇上,也很想让皇上休息。
“臣妾听皇上的。”说完便坐下开始写。
一下午就把折子全批完了,皇上随便拣了一本道:“不错,别无二样,朕都没有瞧出来。”
“只要皇上能休息好,臣妾甘愿。”
“其实朕也有别的用意,等朕去了……”
皇上还没说完,昕璐就堵着皇上的嘴:“说什么呢?也不怕犯忌讳,你不会的。”
“朕只是比如,新皇继位,朕怕朝政荒漠,权臣掌权,江山易他人之手。所以朕会留下遗诏,封你为太后,辅佐新皇。”
“皇上思虑周全。”
“哎,明天上朝肯定又一群大臣嚷嚷着立储的事情。”
“立储是大事,不能急在这一时,皇上还是考察一下吧。”
“也是,朕好久都没考察皇子们的功课了吧。齐昊,去传大阿哥和二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