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里呆了这许多时日,长公主每天都在庆幸没听了暗桩的汇报就着急攻打,若不然真是被坑惨了。
江若在枫阳皇宫接到了长公主的信函,看到信纸上的几个大字头疼不已。
“我没钱了。”
长公主本人英姿飒爽,字迹却像个小女孩儿,写出来如同花笺一般。
“这是跟我撒娇呢?”江若莫名想笑。
从姚安递上来的折子看,这小丫头自作主张自己一个人跑了那么远,还好意思写信回来?
“小宏宏!进来!”江若冲着殿外喊道。
一个小太监忙不迭地跑了进来。
“殿下。”
其实这小公公原是御膳房里干杂活儿的,江若路过御膳房发现他手脚勤快便要他进内殿了。这也是个不大的孩子,不过十二三岁的模样,宫里人都叫他“小宏子”。
小宏子刚到江若身边不久,看着他高高在上的,更映着他的小命儿捏在人家手里了。对于江若管他叫“小宏宏”的事情,虽然不喜,却也不敢表露。
江若见他战战兢兢的,觉得有趣的紧,晾了他半天,看他快绷不住哭出来了才道:“去喊工部的那个谁过来。”
“李大人?”小宏子小心的提醒道。
“啊对,那个老李头,让他过来找我。”江若掰着手指头数了数,大致知道一会儿会发生什么了。
不多时,李大人便匆匆赶到了。
“微臣叩见摄政王。”他一撩衣摆,请了个安。
江若摆了摆手让他起来,还没开口,便被堵住了。
“殿下,老臣正要找您啊,如今边疆战事频发,国库吃紧,修整皇后殿也花费了不少银两,如今更是入不敷出,可如何是好呀?”
李大人用袖子轻轻擦拭并不存在的泪水,把眼睛都揉红了。
“别跟我扯那些没用的。”江若提笔,在纸上刷刷几下写了几个名字,反手丢给了李大人。
见几个平时作风不端的同僚都在名录里,李大人心里一惊:“这是?”
“抄家会不会?弹劾会不会?”江若挑眉看着李大人。
可毕竟他不是言官,便一头雾水,茫然地摇了摇头。
“吃饭会不会?喝酒会不会?哭穷...这个我知道你肯定会。”江若提示着,“银子要不要?”
“要。”李大人忙不迭地点头。
这事情居然这么好解决的吗?
当晚,李大人便哭丧着脸去找同僚喝酒聊天了。
一场宴席过后,数位言官义愤填膺的离开了李府,殊不知这老小子看着他们生气,自己便开心。
第二日,弹劾名单中几人的奏折如落雪般纷纷而至。
江若坐在朝堂上:“哎呀,我很生气。”
群臣惊恐的抬头看着看上去并不生气的摄政王。
“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江若演的很假,一点都没走心,磕着瓜子说着不痛不痒的话。
言官见状便弹劾的更厉害了,生怕江若觉得贪污腐败不算严重的事情,轻轻放过。
见朝堂气氛越来越热,江若笑了:“抄家吧。”
他一指几人:“你,你,还有你,散朝别走。”
被点到的几个官员纷纷抖若筛糠。
也不怪江若突然发难,这几个从前不是暗中替方家办事,便是替吕家办事的,并且关键时刻全都反水了,本身帮人家的时候就知道底子是卖国,风光的时候不提,树倒猢狲散,他们还反咬了旧主一口,江若本身很看不惯这样的作为。
背信弃义,出尔反尔。
似乎是瞬间的事儿。下狱处刑,抄家流放。短短一日之内,言官方弹劾,几家人便利落的被处理干净了。
分明是早就准备好了,有备而来!
银子很快便足了数,江若调用山庄的暗线护送着银两物资去了边境。
姚安看着大队人马送来的金银无数,甚至还有粮草物资,一阵头疼,这一看便知是长公主又做了什么。
乔先生也傻了眼:“咱们的东西还不够多?庄主这是要把家底儿全掏给媳妇儿啊?”
“他们的事情咱们不好掺和,不过这事儿是有些奇怪。”思量片刻,姚安突然缓过神来,“这是要劫富济贫啊?不过为何要劫枫阳的富济杰越的贫?他们真的就这么穷吗?”
姚安虽然有个不靠谱的爹,但是好歹也是吃大米白面长大的,自是体会不到杰越皇室的荒诞以及百姓的哀愁。
“唉,之前长公主吩咐的事情,已经有了眉目了。”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都要吓得人魂飞魄散了!
乔先生念着姚安还年轻,并不想把事情挑明了说,奈何这小年轻还非等着他说下文。
乔先生吞吞吐吐,最后实在是难受,便心一横,道:“暗桩来报,红馆里的女子多是掳来的,咱们枫阳那都是罪臣家眷仆从被押送到这种地方,生了儿子便又是当兵,生了女儿便继续在红馆养大。杰越这些与咱们处理的都相同,不过他们的红馆,大多是城里的好人家出身,男人被征了兵,女人便也被掳去,儿子留在市井自生自灭,能活到成年便抓走充军,女儿就自小送去军营里官阶大的将领身边伺候着。”
随着乔先生渐渐把话说出来,姚安的脸色也变得越发阴沉。
“那长公主身边的几个孩子呢?”
“怕是家里人留了心眼儿,将孩子们放出来了。”乔先生叹了口气。
没想到与枫阳同处一片大陆,各占一席之地的杰越,竟然是这样糟朽不堪的样子。亏得从前觉得他们生的剽悍,恐主动出击讨不到好处,当真是多虑了。
如果长公主在,知道乔先生这想法,只怕也会连连点头。
据长公主所知,由于杰越皇室迷恋巫蛊压胜,身体早就被各类丹药毁了肌理,且一代比一代更为阴柔。
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然而不管是哪一方的百姓,都是无辜的,两国之间的硝烟战火,也不该累及他们。
杰越皇室的作为确实令人发指。一想到从前朝堂上方承良竟然一路坐到宰相的位子,长公主便不寒而栗。
幸好那时内忧外患,方丞相站错了队伍,阴差阳错的远离了朝堂,若是昭王仍然信任他,那真的是要国不将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