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灵异悬疑 我在时间岔路遇上她

第5章 时间岔路四

  23岁的我奔跑在向东不断延伸的大路上。

  这条修建完毕、刚刚通车的学府路旁,欧尚超市正在建设之中。在巨大砖红色长方体的框架对面,是母亲曾经工作的因缺乏订单濒临倒闭的国营工厂。

  2005年,这一年,49岁的母亲办理了提前退休的手续。红色女式24寸自行车失去了主人。

  飒爽晨风迎面袭来,一时间,我仿佛有种站在辽阔江边的错觉。那是童年时代的我,经常在家附近的江边码头上所感受到的那种无比猛烈、带着泥腥味的浩荡江风。

  那时,在江边码头上久久玩着江沙的小小的我,不停地将从这条大河底部挖出晒干的沙子堆砌成各种形状,逐一复制我心中幻想出的风景。可脆弱的作品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总是在无情剧烈的江风中坍塌涣散,重新恢复成一抔洁净的沙子。意犹未尽的孤独的我就这样徒劳无功又乐此不疲地堆砌着,幻想着,任凭灰白色的江沙一次又一次地在有形和无形之间悄然转换。

  终于,依旧年轻的我回到了小区的门口。静谧的雾笼罩着小区,绝大多数人们依然身处梦境之中。这个世界,这个时刻,无数人的无数梦境如江沙般悄然构筑着什么又悄然湮灭,那些或甜美或可怕的梦境犹如沙堡般短暂而虚幻。被梦境阻隔在外的时间依然大江大河般万古奔流,赠与一切又夺走一切。只剩下此刻微妙的风景并不因梦境的短暂和时间的无垠而有着丝毫改变。

  送奶工的蓝色身影出现在不远处,牛奶瓶碰撞的声音在湿漉漉的晨雾中如驯鹿铃声般清脆动人。熹微晨光刚刚爬上大门口“朝阳小区”的字牌。我从跑步的姿势变成行走的姿势,用毛巾擦了擦汗。

  回家路上,在公寓楼的东边拐角处出现一只猫。它是那么幼小,那么美丽,绿色的猫眼如同翡翠,周身如同刚刚成熟的橙子般呈现淡淡的金黄。它好像刚刚睡醒,正用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探索着世界,而其柔弱无助的身姿又好像一夜未眠,从幽暗的漫漫长夜里一直走到这清朗光明的晨曦中。

  我俯下身子,摸了摸它柔软光滑的橘色皮毛。它的头和身体仿佛两个小小的球似的连接在一起,像是一枚可爱的葫芦。幼猫用清澈到不可思议的眼神凝望着我。我知道它并非像它的同类那样只是渴望着我带来的食物并努力记住投食者的脸,而是用所有生命诞生之初时那种不染纤尘的目光打量着我,打量着一个与它平等无间的生命。看我是否是依然这个美丽初生世界的一部分,是否愿意在这里做永久地驻留,抑或只是匆匆耗尽一生的短暂过客。

  上楼前的一霎那,我回头看了看北侧的公寓楼,在五层的一处阳台上,我看见了白色窗帘在飘动。

  进入楼道,我登上2楼。

  掏出钥匙打开大门,身上的汗水和疲惫早已随风消逝。

  我回到了过去,这一点无比鲜明地烙印在意识之中。

  将身子扔在柔软陈旧的布艺沙发中,将湿透的毛巾丢在缺了一角的玻璃茶几上。眼前的老式电视,沙发右侧的2005年的挂历正翻开到7月份。

  休憩间,忽然,闻到一阵烟草的气味,循着气味我来到了自己的卧室。

  从朝北书房搬到朝南卧室的老旧书桌上,天鹅烟灰缸里正燃烧着一支香烟。它似乎刚刚被人点燃,随手搁在烟灰缸的边缘。旁边是一台正在运行的白色VAIO笔记本电脑。

  电脑屏幕上,一行行文字排列着,光标闪烁在文字队列的尽头。它的右侧和下方,是等待书写的崭新的大片空白。

  久久注视着这些文字,晨风袭来。微微飘动的白色窗帘掀开了这世界幕后的一角。一段往事,一段岁月,一段早已失踪的记忆忽然闯进脑海之中,像是一节早已丢失的车厢忽然又连接上庞大列车的尾部。

  我究竟离开了多久?

  拿起这根刚被点燃就搁在烟缸边缘的香烟,我尝试吸了一口,口感熟悉而浓郁,香甜而慰籍。我将它吸完,将烟蒂丢入烟缸中。随后又掐了掐自己的大腿,疼痛感如昙花一现。

  我叫了声妈妈,又叫了声爸爸。

  公寓里全无回应,这里,此刻,空无一人。

  只有清晨的鸟鸣和漂移的晨雾无止无休。

  蓦然回首,我想起自己进入时光隧道前的情景。

  坐在轮椅上、即将沉入黑暗的我艰难地回头望去,白发苍苍的母亲和满脸沧桑的父亲并排站在公寓楼的入口处,看着渐渐远离的我。夕阳余晖的映照下,他们苍白无助的脸庞上刻满皱纹,相互依偎的姿态如风中残烛。随着我的离去,他们得到的将是无尽的空虚。在老无所依的凄凉中,或许还残留着一丝丝企盼重逢的希冀。

  重逢——多么熟悉的情感!在我和小雪之间,也在父母和我之间。

  他们为何如此无奈?这仅仅是回溯时间的小小离别为何如此寂寥伤感?我们依然会在时间的岔路口重逢,这不过是一次时光旅行的结束,是一次回到10年前时间岔路口的重新选择。他们只是这岔路风景的一部分,是平行宇宙的创造物,是背景,而背景是不会有着如此复杂深邃的情感的。

  他们一定是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什么。因此,尽管我重新回到了10年之始,却依然能感受到上一个10年中他们那浓浓的伤感。记忆,并不因时空的更迭转换而消失,小雪如此,我亦如此。这些藕断丝连的、如血缘红线般连绵不绝的记忆,连接了4个10年,打通了所有不同的时空。我却完全没有发现,这竟是一件完全背离时间旅行法则的怪事!这奇妙反常的记忆告诉我,此刻的公寓中,他们离开了我。正如在方才的记忆里,我离开了他们。而他们仍然在另一个时空中苦苦等候着我。

  小雪在信中写道:

  我无法改变这个世界,因为这是你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你本身。

  这不是埋怨,也不是比喻,她没有说谎。我终于明白了一切。

  其实,我并未回到10年之前,一次也没有!我永远地停留在了这里。地下室,是我失去意识后的世界的入口,整个世界,是我创造出的梦境。

  这支香烟并未燃尽,那是因为刚刚点燃它之后我便失去了意识。于是它的幻影便留在了这个世界中,成为了我记忆的残片之一。它一直燃烧着,一直等候着我,直到我将它重新拈起,将它吸完。

  在我创造的梦境之外,则根本没有这支香烟!

  一切的一切都循环在永恒而嬗变的幻想中。

  自己根本就没有醒来,也就谈不上时间旅行。时间旅行,不过是处于深眠中我的幻觉而已。

  小雪、碟形地球、保时捷、橘猫,图书馆,公寓,地震,彩票,车祸,父亲的离去,母亲的发福,这一切都是我沉睡世界中的故事和风景。而这个小区里熟睡的人们,这些楼房,这间公寓也只是我幻觉世界的布景而已。

  回到起居室,我望向挂在电视机上方墙上的、15年前刚刚搬入这里时购买的绿色边框的圆形时钟。我清晰地记得它是我在搬家前于古城第一百货商店里购买的最后一件商品。千年之交时,第一百货商店和这座古城依旧繁荣,正如母亲的工厂依旧生意红火。此刻,这挂钟陈旧的外观提示着我那已是很久很久之前的一桩往事和一段记忆了。很久之前的我,刚刚搬来这里,是多么在乎这无情而精准的时间。那种在乎却又并非是真正的珍惜。刚刚成年的我,拥有着难以计数的时间刻度和漫长的未来之路。时钟的外圈被永不凋谢的绿色嫩叶浮雕所包围,时间,犹如被包裹在一圈永葆生机的常青藤之中。可是,在我深眠的世界里,时间却戛然而止。不再旋转的挂钟指针逐渐锈迹斑斑,永远停留在我失去意识的那个时间刻度上。任凭我不断地投去质问和恳求的目光,它都不再继续行走分毫。它的时针、分针和秒针都像被钢钉钉死般形成了一个永恒的角度。

  这是青春的角度,梦想的形状。只有当时间不再流逝,梦想方得以永存!

  回到卧室,寂寥之中,我不觉从电脑旁的烟盒里又抽出一支烟,却不知道应不应该接着点燃它。因为,我对自己究竟有没有染上烟瘾这回事,早已失去了判断。或许,在我的未来心愿中,我应该戒除吸烟这一恶习,戒除永远等候永远企望却又毫无行动毫无作为的平庸弊病,成为一个活出人生意义的人,一个珍惜光阴有所作为的人。然而此刻,这支香烟如同我熟悉的伴侣,与不断希望又不断失望不断发誓又不断沉沦的我须臾不离。它耗费着我的生命,但又带来些许及时行乐的心安理得。在我自己创造出的深眠世界里,过去和未来也许并不存在。我可以循着记忆或凭着想象,在梦境里肆无忌惮地活着。一次次回到当初,回到那拥有无限可能的10年之前,又一次次循着命运嬗变的轨迹去体验悲欢离合。大千世界如同泡影,曾经的憧憬和无穷的幻想却成了这泡影中触手可及的现实。时间,在我的手中终于变成了可以任意揉捏的橡皮泥,可以随意堆砌的沙子。但这一切很难说就是我所憧憬的完美结局,我似乎依旧没有真正满足。

  我再次点燃香烟,注视着这个深眠世界中一直点亮的孤灯似的笔记本电脑的屏幕。我想起来了,在我失去意识陷入深眠前的最后一件事,不正是坐在这台电脑前写着什么吗?我到底在写着什么呢?到底在用这些古老而奇妙的汉字,构筑着拼合着怎样的梦想和怎样的画卷呢?就在我弯下腰准备坐在桌前的椅子上,重新浏览这些屏幕上我所写的文字时,突然听见了北面的公寓楼上有扇窗户被打开的声响。伴随着哨子般激越的鸟鸣和若有若无的猫叫声,我的思绪随着袅袅飞散的烟雾又飘向了远方。那是谁?拉开了朦胧飘逸的窗帘,开启了那扇窗?将近在咫尺的楼宇变成了深邃神秘的风景?又是谁?悄然站在了那扇窗的后面,打量着窥视着这片永不消逝的我心中的幻想世界?这是我的世界,也是她的世界。当我与她再次重逢的时候,心中的不安和不满才会真正地化为乌有。因为那时,整个世界便失去了它所蕴含的太多太重要的意义,才能抛掉它所承载的一切重量,而仅仅幻化为接纳我们重逢的小小舞台。像古老传说中那浩渺银河在农历7月初7那天成为了鹊桥之会的舞台那样。在这宇宙中徘徊太久、迷失太久、也等待太久的我们将无比珍惜这历经了重重劫难的重逢。这将是我们在新的10年中的第一次相遇,但饱经沧桑的我们却已像是失散多年的至亲般了解彼此,珍惜彼此,拥有彼此。我站起身来,碾灭手中的烟卷,穿过卧室、起居室、餐厅和厨房来到北阳台的窗前,用一个激烈的动作打开那扇锈迹斑斑落满灰尘的窗子。阳光照射在这片鸟语花香的梦之世界,雾霭悄然散去,一切变得明朗而清晰。那站在对面公寓楼的5层某个南阳台上,等待着我寻觅和企盼的热切目光聚焦的人,究竟是谁?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