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伍桅大量翻阅了关于脑电图超高频分析和精神分裂问题的研究资料,虽然没有明确的结论可以拿来使用,但是这些信息的积累逐渐在她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有点清晰的图像,多重人格的问题确实与大脑里一些异常活动有关。
伍桅在思考的问题则是,如果对大脑进行人工诱导产生这些异常,是否可是制造一个多重人格。这个猜想不仅没有任何已有的证据支持,本身也非常挑战伦理,所以几乎没有实验的可能。
但是现在伍桅不管这些,她在蘑菇的帮助下已经知道这个“异常活动”的门牌号是多少,现在她缺的就是一把能开启它的钥匙。
好消息并不总是迟到。
第三天晚上十点多,蘑菇打来电话,声音难掩激动:“找到了,在CPz和POz之间藏着个一小信号,每次眨眼频率切换的时候它就会出现。你猜怎么着,这个小信号的频率恰好等于眨眼频谱里的公差!”
“蘑菇,太好了!我觉得我们可以做试验了。”
说起来是伍桅邀请蘑菇一起合作的,但是蘑菇实际上一直在做伍桅交给他的作业,并不清楚伍桅会如何利用他提供的结果达到自己的目标,况且这中间还有很多大脑科学的背景知识是他完全陌生的。
蘑菇清楚他帮伍桅找到的高频异常确实是一个重大发现,但他以为这不过是众多复杂环节中的第一步。所以当伍桅说已经可以做试验,并把这个简单粗暴的实验计划告诉蘑菇的时候,蘑菇下巴都要惊掉了。
“所以你就打算毫无准备地对自己的大脑轰一堆电子,然后祈祷电流按照你的意愿完成改变本征频率的任务?”
“我知道有点牵强,但是那些隐约的线索都在那,虽然我现在无法证明,但我还是相信自己的直觉。另外,也不是毫无准备,我要先测量自己的那个高频频率在哪,然后还要计算电流的强度。”
稍微停了一会儿,伍桅问蘑菇:
“对了,最后一个问题,CPz和POz之间的那个小信号跟眨眼信号里高频变化的符号有没有什么关联?我是说,你能依据这个信号来判断眨眼信号的频率是变快还是变慢吗?”
“非常遗憾,我也花了很大功夫去找那样的关联,但是一直没有结果。那个信号的波形和相位全是一样的,无论眨眼信号怎么变。”
“哦……这样……”伍桅想了一会儿,继续说道:“不过没关系,我马上去问毕减索把我的盒子和笔记本要回来,这样我就可以事后验证试验结果了。”
“今天这么晚了,不用这么急吧?”
“拜拜,我挂了啊!”伍桅没有理会。
挂断电话,蘑菇心里有点忐忑。伍桅的口气和态度让他想起了过去,但是她的这种转变应该没有这么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