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课)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孟子·告子上》)
贵:以为贵,看得贵重,珍视。于己:在自己身上。
人:别人。相对于“己”而言。贵:使显贵。良贵:最好的显贵。指天然具有的显贵。
赵孟:指春秋时晋国的赵氏宗主。按:《左传》中赵盾、赵武、赵鞅、赵无恤均称“赵孟”。
饱:充足。德:恩惠。
所以:……的原因。愿:希望,羡慕。膏:肥肉。粱:精细的小米。膏粱:肥美的食物,精美的饮食。
令:善,美好。闻(wèn):名声。广誉:四处流播的美誉。
文绣:刺绣华美的服饰。
(一)
对玄日玄月说:“读而诵之,明日检查”
第二天,先生检查完成情况后,说:“今天有同样的学习任务”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孟子·离娄上》)
事:侍奉,服事。孰:哪一个。亲:亲人,特指父母。
“失其身”是说在无意中丢掉了自身本有的善性。
曾子:曾参,字子舆,春秋时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后世称为宗圣。曾皙(xī):姓曾名点,字子皙,是曾参的父亲,孔子的弟子。
彻:撤去。
请:请示。所与:给予的对象。请所与:请示父亲把剩下的酒肉给谁。这是向父亲表示酒肉还有余。
复:再,又。以复进:以之复进,拿剩余的酒肉再次奉上。按:朱熹《孟子集注》:“曾元不请所与,虽有言无,其意将以复进于亲,不欲其与人也。”
口体:口和腹。
养志:奉养父母的意愿,即奉养父母能尊重其心意。
(二)
先生说:今日的任务是,用这一种方法表达爱意
【系统更新】
系统说:悄悄告诉你一个秘密——可以留下你的复制品,让他去完成剩下的任务
楚天道:好的,我知道了。
(三天后)
楚天回归了现实,但他认为应该记录自己现在的生活。他说:“现在的我和过去的我,已经不再是同一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