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异世十日旅

第11章 哀公问第九

异世十日旅 智襄子 1402 2024-11-14 16:41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一)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程颐说:“三月,天道小变之节,言其久也,过此则圣人矣。”

  (二)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钱穆解释说,废,就是“置”,力有不足,置物中途,把东西放下,休息会儿再走!

  (三)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程颐说:“君子儒为己,小人儒为人。”

  楚天注:如果我对超出我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做出好或坏的判断,那么必然会发生下面的情况:在坏事发生到自己头上或自己错过了什么好事的时候,自己将会记恨他人,把他们看成是坏事或厄运的直接原因,或者怀疑他们是这些烂事的间接原因。

  (四)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楚天注:逻辑一贯性

  (五)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正义》解说:“学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笃;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深。”

  【一】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逝”,是往

  (二)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畔”,就是叛,离经叛道。

  “礼”,就是履,履行

  (三)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万老师:“中庸”就是要在各种矛盾的欲望和手段中,寻找一个动态平衡,而不应该执着地倾向于任何一方。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里讲:

  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ěr)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述而篇第七》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张居正注解说,老彭,是商朝的贤大夫。

  (一)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识”,有两解,一般解作念zhì,记的意思。

  另一解,念shí,就是晓得。

  在《孟子》公孙丑篇有一段:

  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夫?”

  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子贡曰:“学不厌,知也。教不倦,仁也。仁且知,夫子既圣矣。”

  (二)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徙”,是迁,跟过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