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周书·康诰》,西周时周成王任命康叔治理殷商旧地民众的命令,为周公所作,原文是:“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
顾,是常常地看着。諟,是此、这。
伊尹作书告诉太甲说:“人皆有此明德,而心志放逸忽忘者多,唯有您的先祖成汤,能心上时时存着,恰是眼中时常看着一般,无一时之怠玩,所以为商之圣君。”
《帝典》,就是《尚书·尧典》,记载尧施政期间的政典。克明峻德,峻,是大。
曾子引用这三段话,说“皆自明也”,文王、商汤、帝尧都是自明其明德。
(一)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盘,是洗澡盆。
作,是鼓舞振作。
极,就是至善的去处。
(二)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是《诗经·商颂·玄鸟》的一句,意思是说,王者所居的京畿都城,地广千里,但也不是无限大,总是有当止之处
缗蛮,拟声词,是一种鸟叫声。丘隅,是山上丘壑里树多的地方,那地方最安全,黄鸟就筑巢在那里。
(三)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穆穆,是深远之意;於,是叹美词;缉,是继续;熙,是光明;敬止,是无所不敬而安于所止。
(四)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淇,是水名。澳,是水边弯曲的地方。菉,就是绿。猗猗,是美盛的样子。斐,是有文采的样子
瑟,是严密之貌。僴,是武毅之貌。赫喧,是宣著盛大之貌。
“諠”是遗忘。
道,是说话;学,是学习。
恂栗,是战惧。
威,是可谓;仪,是有仪可象,可以作为表率
(五)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於戏,是拟声词,就是呜呼!前王,是指周文王、周武王。
楚天注:其,是指前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