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破译的所有情报均来自方舟档案库以及勘探纵队,除最高机密外,方舟所有公民享有查阅与共享的权限。
——《方舟情报共享原则》
第二轮共享情报:「军队与勘探纵队」
「废土」:狭义上指方舟居民对于地面世界的称呼。称呼源自地面上环境急剧恶化的前废土时代。据科研纵队和勘探纵队多年来的调查,废土的地形、气候、生态系统、已发生极其大的变化。废土中诞生的辐射生物以及严峻的自然条件导致人类始终无法在废土生存。
「世界语」:波兰籍犹太眼科医生拉扎鲁·路德维克·柴门霍夫博士(Ludwig Lazarus Zamenhof)于1887年发明创立的一种人造语言。在前废土时代,由于人口锐减、通信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文化体系受损严重等原因,对使用不同语言的人造成了极大的沟通障碍。因此幸存下来的各个避难所组织对外都陆续使用世界语。在城建时代以后,尽管废土已探测部分已无人类生命迹象,但方舟依然将世界语作为第二语言,在官方文献发布、科技资料、编程语言、对外搜救电台等方面使用世界语。
「方舟②」:方舟并不是人类简单的和战后避难所,而是人人平等,没有纷争与内部威胁的乌托邦。方舟的终极目标有两条路线,一条是找到解决废土生态危机的方法,实现人类文明的重建;另一条是发展科技与工业,使方舟成为完全自给自足的小型生态系统。
——《方舟高级学院政治教材3》
「纵队体系」:为了防止出现某人垄断医学、科学与军队等重要行业的现象,以及杜绝方舟早期出现过的科学研究、废土探索私有化的现象。方舟将重要的、事关人类发展的几大行业编制为执政院直接管辖的五大纵队,分别为:治安纵队、医疗纵队、城防纵队、勘探纵队、科学纵队(下设应用分部与理论分部)。各纵队权力高于一切民间组织与个人,执政院对各纵队的行为有最终解释权。
「勘探纵队」:方舟中唯一对废土进行探测与调查,收集来自废土的不可再生资源的纵队。下设4个小队,小队下又设24个战略小组。计划常住干员为600人,目前代理纵队长为伊维奇(无方舟标准格式姓名)。勘探纵队责任重大,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危险,平均单次作战阵亡率为24.7%。
「鼠式多功能装甲车」:方舟军队唯一使用的装甲车,长约6米,高3.5米,采用碳纤维外装甲、履带悬挂底盘以及铅合金防辐射装甲,分为「跳鼠式」、「鼹鼠式」、和「家鼠式」三种衍生型号。
「跳鼠式半履带轻型装甲车」:鼠式装甲车的衍生型号,使用半履带底盘,去除了重型装甲,可以外装机枪、机械臂等战略支援道具。行动迅速、造价较低、机动性强,是矿脉探测小组以及城防纵队使用的主要装甲车。
「鼹鼠式重型装甲车」:鼠式装甲车的衍生型号,增强了通讯功能以及防辐射装甲,去除了挂置武器,在装甲车前部装有钛合金钻头,可以在必要时潜入地底行动。车内置有充电雷达与通信雷达,可以搜索电磁波信号以及使用电磁波远程供电。是勘探纵队的必要载具。
「家鼠式越野装甲车」:鼠式装甲车的衍生型号,去除了所有防护性装甲与武器。供民用与运输用。
「蝠鲼式大型空中战艇」:方舟唯一的大型载人飞行器,机身长30米,翼展42米,展开太阳能膜后翼展面积最多达一平方千米,可以通过电磁波将太阳能传送给地面上的鼹鼠式装甲车。同时具有涡扇发动机以及螺旋桨,可在喷气飞机和旋翼飞行两个模式切换。最多可以满载36人(3个特种支援小队)和提供6个勘探总队地面战略小组的电力供应和战术支援。具有续航长、安全系数高、与地面部队同步率高、战术支援能力强等优点。
「蜻蜓无人机」:方舟的军用小型无人机。采用生物拟态结构,模拟蜻蜓的扑翼飞行。长一米,翼展长度两米,在货物运输、情报传输、电力供应中转等方面表现卓越,勘探纵队每小组通常分配1~2台蜻蜓无人机。
「阿尔法型单兵激光器」:简称阿尔法枪。勘探纵队的主要武器之一,形状类似于旧世界的自动步枪,依靠电能,满电可供使用者连续使用一小时。由产生的激光灼伤敌人,在对付小型辐射生物方面表现卓越。
「贝塔型电磁动能枪」:简称贝塔枪。勘探纵队使用的反器材、反大型辐射生物武器。外形类似于旧世界的轻型机枪,采用电磁弹射的方式发射15毫米直径的钢珠。威力大,对于电能的消耗较小。但有着换弹不便、灵活性不高的缺点。
本次情报共享已结束并发布至信息平板,居民可以通过查阅历史共享记录进行查看以前发布的情报。
下一轮关于「废土与辐射生物」的共享情报将在15个工作日内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