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国佐就是国佐,他做到了一般人做不到的。
国佐严肃地对郤克道:“元帅,寡君之所以让我代表敝国与元帅您谈判,目的是为了两国和好,共同维系诸侯秩序。
您提出的几个条件,关于归还侵占鲁卫国土之事,敝国愿意接受。
那是因为,敝国虽然与鲁卫两国有领土纠纷,但既然现在诸侯以晋国为长,理应听从贵国的意见。
再说,是敝国占领他国土地在先,现在归还,理所当然。
但寡君之母乃齐之国母,晋齐两国原本就是甥舅之国,且世有姻亲,齐之国母相当于晋之国母。
元帅请想想,如果有哪个国家,强行要将贵国国母押为人质,晋侯会答应吗?
贵国向诸侯颁布天子的命令,却说一定要诸侯的母亲做人质作为凭信,将何以对天子之命?
这是以不孝来命令诸侯,是没有恩德之举!
再者,敝国之田垅,已历数百年,这是按齐国的地势百姓自然修筑的。
如果为了贵国一时之私欲,而强行让敝国民众劳民伤财,去修筑这毫无意义的工程,岂不是是天下人都来笑话贵国吗?
先王划定诸侯疆界,治理天下,考察土性所宜而分派其利,朝南朝东修起田埂。
现在贵国划分和治理诸侯的土地,却要全部将田垄改为东西向。
这分明是告诉全天下百姓,贵国,只顾有利于贵国的战车出入,而不顾各地土性所宜,这难道不是违背先王遗命吗?
违反先王就是不义,试问贵国还怎么做诸侯的领袖?”
郤克沉着脸,大声道:“既然贵国不愿意接受和平条约,那也就不要怪敝国不客气了!”
国佐毫不退让,他针锋相对,霍地站起来大声道:“敝国愿意和平,也愿意接受有德之国的领导!
想当初,四王统一天下的时候,树立德行,帮助实现大家的共同愿望。
五伯称霸诸侯的时候,勤劳王事,安抚诸侯,奉行天子的命令。现在您却谋求会合诸侯,以满足无止境的贪欲。
如果贵国不同意,那寡君已有言辞在先了。寡君说,您率领贵国国君的军队光临敝国,那敝国一定会以微薄的兵赋来犒劳您的随从。
由于畏惧贵国国君的威严,敝国军队遭到了挫败。承蒙您为求取敝国的福佑,不灭绝敝国社稷,使敝国继续同贵国保持旧日的友好关系,敝国决不敢吝惜先君这些破旧的器物和土地。
既然您不答应,那就请贵国继续整备军队,敝国欢迎贵国帅师而来。只请贵国在敝国的城下留一块让敝国将士列阵的区域,就此一战好了!
一战不够,就两战!两战不够,就三战!三战不够就四战五战,直到战无可战,敝国灭亡!”
这里,国佐和齐顷公又为中华历史文化贡献了一个成语,史料原话是“请收拾余烬,背城借一,况其不胜,最不唯命是听!”
这个成语就是“背城借一”,即在我们的都城前面借一块地方给予我们列阵。
春秋早期之前的冷兵器时代战场,那是需要列阵而战的。不象春秋后期,以及后来的战国时期,作战的方式方法多了去了。
孙武还作了兵书十三篇,这些战法如果放在春秋早期,那是要被人痛骂的,因为严重违反战礼军礼。
既然两国要开战,那便先列好阵再冲锋。这就是为什么说以前的战役非常有意思,这个有意思就在于那是贵族战争。
旁边的鲁国和卫国代表一看,齐晋谈判闹僵了,担心本国原本已经达到的要回土地的事也要黄,便一个劲地劝郤克道:
“元帅,算了吧,齐侯已经知错。且齐国愿意归还土地,服从晋国。
齐侯此人也是血性的很,齐国国内人心齐整,如果逼迫过甚,怕起反作用。真的要僵下去,别让楚国给占了便宜。”
郤克这才省悟过来,自己是晋国的中军将,代表的是国家利益,而不是个人私欲。
如果因此而让本可以臣服的齐国再次叛晋,而主要原因却是齐国的那个老太太曾经羞辱过自己,自己一定要报仇。
这事传到晋国,估计在激烈的权力斗争中,自己以及郤氏家族分分钟便要被其他虎视眈眈的其他大家族给拿下的。
看来,自己是被报仇之念给迷惑了心智。
郤克既然反应了过来,便立即陪上笑脸,道:“夫子切勿生气,我也就开个玩笑。既然贵国愿意降服,那便安排盟誓吧。”
公元前589年七月,晋国与齐国在爰娄结盟。
就这样,齐顷公本想着与晋国一战从而确定齐国的霸业,重塑爷爷齐桓公时代齐国辉煌的梦想,随着晋齐鞍地之战以齐国失败晋国得胜而完全破灭。
爰娄,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根据盟约,战败后的齐国,让出了原来侵占鲁国和卫国的土地,并表示断绝与楚国的联系,全面服从晋国的领导。
原本按晋国的意思,战败的齐国还将被迫改变车道、送国母赴晋国为人质等条件。如果没有国佐,可能齐国将无奈接受这一屈辱的不平等条约。
这位国佐,为齐国争取到了最大的国家利益。
国佐,生辰不详,卒于公元前573,齐国世袭上卿。我们说,齐国有两个世袭上卿,一个是国氏家族,一个是高氏家族。
几百年来,这两大家族是齐国的名门望族。想当年,齐桓公能够先于公子纠而回到齐国即位,关键中的关键,正是有了这两大家族的支持。
齐桓公薨后,群公子夺位,把齐国给乱成一锅粥。但凡是后来继位为国君的公子,都必须得到这两大家族的支持。否则,想当齐国国君那是免谈。
国佐辅佐了齐惠公、齐顷公以及后来的齐灵公,三朝元老,位高权重。
国氏家族和高氏家族两大宗主,作为齐国世袭上卿,其执政地位是以三年为一轮,轮流着来的。即高氏家族宗主执政三年,再让给国氏家族宗主执政三年。
而且,两大家族永结同盟,互相依赖支持,是齐国政坛常青树。
这一次,代表齐国与晋国谈判的正是执政上卿国佐。他在齐国战败被迫和谈的不利局势下,据理力争,为齐国争取了最大的利益,可谓是功莫大焉。
当时齐顷公戏弄晋、卫、曹、鲁四国使臣时,国佐曾劝过齐顷公,认为齐顷公这样做实在不妥当,还预言今后齐国将有国难。
这个国难,正是齐晋的鞍地之战,以及齐国战败后,晋国对齐国的咄咄逼人,提出极其不合理的条件。
国佐虽然反对齐顷公戏弄外国使臣,但在国家有需要时,他还是挺身而出,与晋国中军将郤克据理力争,使齐国不致于蒙受更大的损失。
当然,这一次齐国战败后,除了归还鲁国、卫国的土地外,还向晋国贡献了纪瓯、玉磬等宝器。
对晋国来讲,一个鞍地之战,成功地让齐国脱离楚国集团,成为晋国的小弟,并且作为中原诸侯联盟盟主,帮助卫国和鲁国要回了被齐国侵占的土地,收获当然是满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