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为汉帝

第59章 僵持

我为汉帝 薄荷热豆脑 2664 2024-11-15 08:08

  不过,这也仅是相对的。

  用兵之道,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马县长是过来人,知道里面水深的很,不敢想当然,故而他决定和外面这群人耗下去,直到对方亮明身份与目的。

  他有三子,都已成年。

  今晚让长子在城头守着,明日是次子,后天是三子,城内几百官兵也分成几批,由县尉和几个亭长轮流巡查。

  一切安排妥当后,马县长才回家休息。

  他是大半夜回去的。

  来的时候城头上乱哄哄的,没人在意这位整日笑脸迎人的县长,走的时候夜深人静,也没人知晓。

  次日,他又一早坐在城头,静静看着这支古怪的军队。

  自昨日扎营以来,这支军队还未来蓼城通传,可偏偏又正对着蓼城南门驻扎,直接挡住了蓼城往外的道路。

  城内之人想要出城,都要绕过军营,才能去其他县城。

  有胆大的百姓靠近观察。

  发现一众军士纪律涣散,大部分都在玩乐,摔跤的,遛马的,一些人干脆躺在军帐内,大白天睡觉。

  怎么看都像支吃空饷的军队。

  但越是这样子,马县长越是愁眉苦脸。

  太怪了,怎么会有这么怪异的军队?

  不攻城,不行军,不操练。

  这哪是能上战场奋战的兵卒,这是一帮游山玩水的公子哥啊!

  可这样的景象每天都在发生,马县长于城头坐了五天,这帮人就吃吃喝喝了五天,甚至城里的农户李二漏出消息,城外有领头的军士问他购买了几只山羊,价格比市场价高许多。

  李二帮着把羊送进军帐,发现有兵卒早已架好烤台木架,就等着他将宰好的羊放架子上炙烤。

  李二还未走出军帐,那烤肉味已经冲进他鼻头里,心中正感慨这群公子兵过得舒服,他又看到城北酒庄的几个伙计,推着几辆木车进来,车上装着一坛坛美酒。

  消息传开,蓼城百姓更加好奇。

  每天来城头观看的人络绎不绝,旁边卖瓜的几个瓜农都乐开了花,生意一下子翻了数倍。

  华彦这几日也上城头看了两次,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更像是例行公事。

  他不担心这支军队会有歹意,能从徐州那么远的地儿逃来青州,这帮人都是想活命的,决然不会在青州胡来。

  而且,大公子已调集三支军马,共五千人,在外围堵住他们的退路。

  如果他们有巡视的探子,自然也能知道,他们已被围困在蓼城外,此刻只要有异动,将承受前后夹击的代价。

  现在的这幅做派,在华彦眼里,更像是投降前最后的狂欢。

  除了那三支带甲军队,袁军还有一支运粮队,远远吊在后面赶来,只待徐州兵没了粮草,人心一散,华彦就在外围招兵。

  别看华彦整日无所事事,他已经提前派人,将蓼城内的储备粮食封存起来,防止意外。

  每每想到不久后,那个砸伤自己的小子,悲愤地看着自己收降他的军马,华彦内心便忍不住雀跃欢喜起来,只盼时间过得快一些。

  同时,他还探到几个消息。

  第一个消息。

  那小子的两千来人,似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吕布帐下的精锐,另一部分听说是由各地的流民杂兵组成。

  这几日,城外消息传得沸沸扬扬,都在说这帮兵卒懒散松懈,可探子回报发现,里面有一半人纪律还不错,至少甲胄都还穿着,而且他们有个标志,就是会在左臂绑上一根黑巾,以此区别那些只知玩乐的军士。

  这些黑巾军在军营外面,有数队兵马,一直在巡视四周,见到百姓倒也没有为难,喝骂几声,将人撵走后就离开。

  华彦认为,这群人就是吕布的精锐。

  不过此信息与他无用,华彦没太放心上。

  另一个消息。

  听说那小子带着家里的小娇妻,去往北海,说是去游玩,顺便采购一些做衣裳的布料。

  由那黑面汉子护卫。

  似乎担心回来行李多,家里砍柴的柴夫,也被拉去做劳力。

  此事透着古怪,华彦一下子想不明白,便让人快马加鞭将两个消息送到平原郡,告知公子谭。

  袁谭回信。

  让他首要任务是盯紧蓼城的军马,那小子继续让人盯着,不可无礼,假如对方还有其他动作,立马汇报。

  华彦不明白,大公子为何如此重视那小子,不但赐下身份令牌,还特地在信中提醒,让他不可无礼。

  只不过。

  此事华彦也只能当耳边风了,他已将对方得罪透,礼不礼的已经没啥意义,既然信上没说阻拦,华彦便也不再理会,安心睡他的大觉。

  ……

  北海郡。

  刘尘来北海,当然不是为了真的买布料。

  李寡妇,哦,不对,现在应该叫牛夫人。

  其实也不能叫牛夫人,人家毕竟是妾,还是叫李掌柜好了。

  数日前,李掌柜为了给自己的牛郎冲冲喜,去去灾,毅然跨进了牛家大门。

  两人父母都已经去世,又是纳妾,其实也就走个简单形式,之后,牛掌柜带着两媳妇,邀请来福两伙计和刘尘,吃了个便饭。

  酒足饭饱,春光满面的李掌柜向刘尘透露,北海那边有消息,找到王脩的住址。

  这让刘尘心生佩服,此女确实有些能耐,短短数日,就已经寻到人。

  也因此,有了刘尘的这趟北海之行。

  ……

  营陵。

  刘尘见到王脩的时候,这位中年儒生正在院子里劈柴。

  他见院外突然来了二十几人,微微诧异,而见到刘尘时,差点将砍柴的斧子砸到脚上。

  “刘公子?”

  王脩语气惊愕。

  “明公,两月未见,可安好?”

  刘尘笑着作了一揖,“您每隔一个月都来看我一次,这次没来,我便自己寻来。”

  王脩几年来,还算照顾刘尘,青年说话客客气气。

  儒生还礼,将众人迎入院内,“刘公子,你这是……”

  “听闻您因我而受牵连,还丢了官,我心中过意不去,便来看看。”

  刘尘这话说得半真半假。

  其实他也不知道,王脩丢官是不是这个原因,却见王脩听到他的话后,幽幽一叹:“原来你也知道了。”

  刘尘心中一凛,还真是啊?

  可这个处罚似乎有些重,犹豫了下,青年问道:“明公可否详细说说事情经过?”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