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屡次求和
赵匡胤一连打了三场胜仗,先是诱杀了南唐的都监何延锡,破了他的水师,夺了他的战舰,接着又偷袭了清流关,把清流关给抢了,随后又拿下了滁州城。那天半夜他爹正好带兵路过滁州,想进城过个夜,跟儿子见个面,结果赵匡胤没给开门,让他爹在城外过了一宿。
第二天天亮以后,赵匡胤赶紧出城去见他父亲,请父亲进城。后边又一连来了几位钦差,一个是翰林学士窦仪,他来滁州是为了登记府库里边存的钱币,看看有多少钱。另一个是左金吾卫将军马承祚,皇帝派他来做滁州的代理市长。还有一个是蓟州人赵普,来滁州做军事判官。
赵普原来是刘词招来的,刘词在去世之前写了一封信,向朝廷推荐赵普,说这个人很有才干,可以委以重任。赵匡胤收复滁州的时候,宰相范质就推荐了赵普,让他去滁州任职。
赵匡胤一一接见了这些人,大家相处的都很融洽,赵匡胤派人把皇甫晖、姚凤还有其他一些战俘都押送到皇帝的行营,让皇帝去发落。这时候皇甫晖身上已经受了伤,见到皇帝柴荣以后,站不起来,只能趴在地上说:“不是我不尽职,只是因为士卒有的勇敢,有的胆怯,所以我才被你们给抓了。我以前也屡次跟辽兵作战,但是从来没见过你们这样的精兵,如今贵国兵甲坚强,又有统帅赵匡胤这样的人,智勇过人,难怪我们要吃败仗,我死也值了。”
柴荣听他这么一说,觉得他还挺可怜,就命令手下替他解开绑绳,留在帐后养伤,但是不久皇甫晖还是病死了,赵匡胤下手狠,皇甫辉伤的太重了。
柴荣知道这时候扬州没什么准备,就命令赵弘殷火速进兵,还派了韩令坤和白延遇两个人去支援赵弘殷。但是赵弘殷这个时候生病了,他带病出兵,和韩令坤、白延遇俩人会和以后,三个人合兵一起前往扬州。白延遇也是一员猛将,十三岁的时候就跟着石敬瑭去讨伐后蜀,打仗极其强悍,慕容彦超死了以后,他做了兖州防御使,把兖州治理的相当不错,现在他刚三十七岁。
南唐皇帝李璟不停的接到败报,又害怕又着急,他就让泗州的牙将王知朗给后周皇帝写信求和。信里自称唐皇帝奉书大周皇帝,然后说希望能停战,两国修好,自己愿意用弟弟对待哥哥的礼节来对待后周皇帝,还愿意每年支付一定的费用。柴荣看了信,没有回信,直接把王知朗赶回去了。
李璟没办法,又派翰林学士锺谟和工部侍郎李德明给柴荣进贡他们南唐皇宫里面制作的御药,另外还有不少的黄金制品,还有银器和丝绸,还送去了二千斛酒、五百头牛犒劳部队,使臣来到了寿州城下,向后周奉表称臣。
柴荣命令部队整装,从帐内到帐外,两旁站满了武士,一个个手握兵刃,表情都非常严肃。然后柴荣传旨,让南唐大臣进见。
锺谟和李德明一进御营,看到后周的军容,非常惊惶,这可真是威武之师啊。他俩见到柴荣以后,叩头行礼,报上姓名,说明了来意,然后呈上李璟的表文。柴荣接过来,打开观看,表文的大致内容是说,我现在已经知道上国的厉害了,希望您退兵吧,我每年一定会按时上贡,请您相信我,另外我还准备了一些礼物,请您笑纳。
柴荣看完以后,把表文往案子上一扔,对南唐使者说:“你家主人自称是唐室后代,那就应该懂得礼义啊。我朝太祖统一中原,到我继位,已经六年多了,跟你们国家只隔着一条河,你们从来没有派过一个人来和我国修好,却听说你们渡海去跟辽国交往,而且来往还挺频繁的,这是什么意思?你们明明是汉人,却抛弃华夏,去侍奉夷狄,礼义何在?你们俩来我这,是想让我撤兵吧。我可不是个糊涂愚蠢之人,凭你们三寸之舌,就想要说动我?我告诉你,统一是大势所趋,也是我们的底线,你们回去吧,去报告你家主人,让他亲自来见我谢罪,我看他的诚意,或许能下令撤兵,否则的话,我就到金陵去,用你们国库里的钱来犒劳三军,到那个时候,你们君臣可不要后悔。”
钟谟和李德明,这俩人平时口才都很好,现在都慑于柴荣的威势,一句话也不敢出口,只有叩头听命,然后立即辞行,回去向李璟复命。柴荣让锺谟留下,你先别走,让李德明一个人回去了。
这时候广陵那边又传来了捷报,说韩令坤和白延遇等人已经进了扬州城,赶走了南唐的营屯使贾崇,抓住了扬州副留守冯延鲁。但是赵弘殷在路上生了病,已经返回滁州,到儿子那看病去了,柴荣就让韩令坤去攻打泰州。
冯延鲁作为扬州的副留守,他怎么没跑回南京去呢?其实他不是不跑,是没来得及跑,人家后周的军队一到,南唐兵立马就一败涂地,败的太快了,所以冯延鲁还没跑呢,扬州就陷落了。于是他赶紧剃了头发,穿了和尚的僧袍,化妆成一个出家人藏到了庙里。结果被人给认出来了,报告了后周军队,结果这位冯侍郎就被抓了。
韩令坤、白延遇俩人下令,禁止官兵杀人抢劫,安抚百姓,韩令坤随后奉柴荣的命令,留下白延遇,自己就去进攻泰州。杨行密的后人现在就住在泰州,杨溥让位给李昪以后,病死在了丹阳,他的子孙就搬到了泰州,被禁锢在永宁宫里,断绝了和外界的来往。李璟因为现在两国交战,害怕这些杨氏子孙趁机起事,所以就派园苑使尹延范把杨家人都迁到了京口,一统计,发现杨家的男人还有六十多人,女人也有不少,尹延范遵照李璟的密令,把杨家这六十多名男子赶到江边,全部杀掉,杨家到此算是绝嗣了。结果李璟反而说这是尹延范擅作主张干的恶事,下令把他给腰斩了。尹延范是有口难辩啊,只好认命。
后来李璟也曾经跟自己身边的人说过:尹延范就是成济这类人。当年三国时候,成济帮着司马昭杀了皇帝曹髦,随后就被司马昭给杀了。李璟说:我不是不知道他对我忠心,但是我怕国人不服啊,我也没办法,只好处他死刑了!
李璟随后命人抚恤尹延范的家属,所以后世有人说,李璟李煜父子都是诗人皇帝,都很仁慈,大家看看,这李璟仁慈吗?
随后韩令坤攻占了泰州,泰州刺史方讷逃回了金陵。鄂州的长山寨守将陈泽被朗州节度使王逵给活捉了。天长制置使耿谦开城投降了后周,常州和宣州又被吴越兵入侵,静海军制置使姚彦洪投奔了吴越。李璟看到四面八方传来的坏消息,急的心慌意乱,他赶紧召来宋齐邱、冯延己等人,商议军情。宋齐邱、冯延己这些人也是毫无办法,只是劝李璟向辽国求援。李璟不得已,只好派了使者出发,结果这个使者刚走到淮北,被人家后周的检查哨给截住了,搜出了密信,于是使者又被押送到了寿州的御营。
南唐这边等待辽国的援军,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冯延己于是又上奏,建议李璟派司空孙晟和礼部尚书王崇质去后周上表,说自己愿意像两浙、湖南那样,奉后周为正朔。孙晟就对冯延己说:“这趟本来应该是你去,但是我孙晟受国家厚恩,我不能辜负先帝,所以我愿意替你走一趟,能和就和,不能和我就死。你们都是国家大臣,应该好好想想主辱臣死的大义,不要再误国了。”
冯延己听了以后惭愧不已,无话可说,他又让工部侍郎李德明和孙晟等人一起去。
孙晟对礼部尚书王崇质说:“你们家有上百口人,应该都安排好,我已经想好了,绝不负永陵一抔土,其他的我都不想了!”永陵就是李璟他爹李昪的陵墓。孙晟的意思就是说,我已经做好准备,为国献身了。他回到家里,草草准备了行装,就和王崇质、李德明二人,以及一百多名随从,离开金陵,向西而去。
...........
知识卡片:
咱们五代史讲到现在,大家应该也发现了,那个皇甫晖是个少见的类型,现在他死了,咱们该总结一下了。
皇甫晖本来是魏博军的一个小卒子,大家应该都熟悉魏博这个地方,从唐朝开始到五代结束,这是当时整个中国最难搞的地方。
后唐皇帝李存勖收了魏博以后,就让这帮魏博兵去守瓦桥关,和契丹人打仗,当时大家都不愿意去,李存勖给大伙许诺,说他们戍边以后就可以再回到老家去。公元926年,他们服役期满,却被留在了贝州,让他们就地屯田,所以这帮兵就不愿意了。
魏博兵野惯了,缺乏管理,没事干就赌博,皇甫晖赌钱赌输了,没有钱给人家,就挑头闹事,抓了当时带队的都将杨仁晸,胁迫他带头叛乱,杨仁晸好心好意劝他,皇甫晖根本不想听,把杨仁晸一刀给宰了,随后胁迫裨将赵在礼带着大伙回到了邺都。
乱兵进了城,就大肆抢劫杀人。皇甫晖是个非常残忍的人,人命对于他来说什么都不算,当时在邺都有一家人姓国,国家的国,皇甫晖带人闯到他家里,问他“你姓什么”,这人回答说姓“国”,皇甫晖说我就是要破国,然后就把这家人全杀了。又闯到一家,问这家人姓什么,这家人说他们姓万,皇甫晖说我就是要杀够万人,然后把这家人也给杀了。这都是什么道理,完全就是恶魔现世。
后来李嗣源带兵来邺都平叛,结果李嗣源被手下逼着自立,皇甫晖立马加入到了叛军队伍里,冲锋陷阵奋不顾身的去攻打李存勖的军队,为李嗣源立了大功。李嗣源登基以后,也没有追究他过去那些事,还让他当了刺史。
等到了后晋,皇甫晖和赵在礼同朝为官,他是刺史,赵在礼是节度使,皇甫晖知道赵在礼胆小,根本不怕他,跑去找赵在礼要钱,赵在礼给了他一大笔钱,还请他吃饭,结果这货吃完饭,钱一拿,连谢都不说一声,拍屁股就走,尽显无赖本色。
后来辽国攻入了中原,灭了后晋,皇甫晖不愿意跟辽国人打交道,他就带着兵逃到了南唐,当时李璟还专门派人去接他。从此以后皇甫晖就在南唐效力,到最后他还当了宰相。皇甫晖也确实给南唐出力不少,剿匪、镇压叛乱。
皇甫晖被俘之后,对着柴荣、赵匡胤猛拍马屁,不过他伤的太重,没救过来,死掉了,根据他的表现,如果他能活下来,十有八九会投降。
欧阳修评价皇甫晖,说他:骁勇无赖。这个人无赖是真的,但是他最可恨的地方不是他的无赖,而是他的残忍,乱杀人。这就是个典型的军阀,坏事干绝的军阀,还是早点死了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