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第175章 赵匡胤三连胜

  后周在正阳镇打了个大胜仗,把南唐派来支援寿州的部队打的大败,主帅刘彦贞这个蠢货也被杀了。让我说呀,像刘彦贞这种自欺欺人的东西最可恨,他不光会害死自己,陪着他被他害死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后周皇帝柴荣亲自带兵来到了寿州城下,对寿州展开了猛烈进攻,不过人家寿州城城墙坚固,易守难攻,所以周军一时之间还是难以得手。

  这时候忽然有人来报告柴荣,说是南唐的都监何延锡率领着一百多艘战舰已经到了涂山,在那声援寿州,柴荣就召来了殿前都虞侯赵匡胤,对他说:“何延锡来支援寿州,但是他只是在涂山下边立营,不敢到这儿来,我估计他是没甚么能力。不过寿州城里边的守兵得到了他的声援,却是不易动摇,你带兵去给我灭了他。”

  赵匡胤领命,立即带兵五千赶往涂山,远远地就看见唐兵把战船停在山下,一字排开,摆的整整齐齐的,岸上只有一座营帐,估计里边应该就是唐军的主帅何延锡,赵匡胤就对大伙说:“咱们是陆兵,敌军是水师。那咱们怎么才能破敌呢!看来只有用计,才能把它除掉了。”于是就挑选了老兵弱兵一百多人,秘密地交代了一番,让他们去诱敌,赵匡胤自己带着精兵,就埋伏在涡口。

  这时候唐军主将何延锡正在军营里边坐着呢,他心里正在考虑,寿州城现在很危险,自己不能不去救,但是又不能急着去救,心里正在这想辙呢。突然有哨探进来报告说:“周军来了!”

  何延锡一听,赶紧上马,招集水军,出营准备战斗。结果出来一看,发现外边只有一百多个周兵,而且是有老有少,高高矮矮的参差不齐,何延锡看着好笑,说:“我还以为周军有多厉害呢,原来就这个德行!也敢来送死?”于是麾兵杀过去。那些周兵一看敌人冲过来了,扭头就跑。何延锡追了一段路,没追上,就想撤兵回去了,放他们一条生路算了。结果人家那些周军士卒一看他不追了,也停下来不跑了,站到那开始骂他,说:“料想你们这些没用的贼奴也不敢追我们,我有大军在涡口,你们敢再来追我,让你们一个个的都有来无回!”

  何延锡被他这么一激,火了,这一火就没了理智,智商基本上就成零了,于是带着部队随后又追,并且下令,让五十艘战舰立刻驶往涡口,万一要是自己遇到了敌军的大部队,大不了上船逃走。

  于是那一百来个周兵在前边跑,唐兵就在后边追,不多一会就追到了涡口,只见前面长满了芦苇,足足有一人多高,却并没有什么周军的部队。何延锡也是疯了,这么高的芦苇,你就不想想,那里边得藏多少人,你就敢断定没有周军的伏兵?但是他不但没有怀疑,反而胆子更大了,又听见那些敌兵还在骂他,于是催马继续追,只见那些敌兵全都逃到芦苇丛里去了,这时候对唐军来说,就是最后的机会了,结果何延锡还是给丢掉了,他带着部队就闯进了芦苇丛中。

  此时人家赵匡胤在芦苇丛里边早就安排好了绊马索,何延锡一进去,就被拌了个人仰马翻。他赶紧爬起来,只见一位不讲武德的红脸将军迎面而来,话也不说,兜头一棍,正打在何延锡的脑袋上,何延锡直接被打死了。来人不用问,使棍的,肯定是赵匡胤了,

  赵匡胤打死了何延锡,随后就指挥伏兵追杀唐军,很多唐军都做了刀下之鬼。有几个跑得快的算是逃了一命,那五十艘战船急急忙忙地驶来,也被赵匡胤给抢了,然后赵匡胤就乘着战船回去报功,皇帝柴荣很高兴,对他嘉奖了一番。

  随后柴荣又接到了庐州、寿州、光州、黄州四州巡检使司超的报告,说是他的部队在盛唐县击败了唐兵,抢了敌人四十多艘战舰。

  盛唐县就是现在的安徽六安,是淠(屁)河上的重镇,淠河是淮河的一条重要支流,可以乘船北上直达正阳。后周的部队占领了盛唐县,就解决了南边的后顾之忧。这地方的特产是茶叶,六安瓜片很有名。

  柴荣接到司超的报告大喜,这捷报一个接着一个,他就跟赵匡胤说:“我军处处得胜,军威大振,只是这寿州城久攻不下,影响我军前进。我打算去攻打清流关,你觉得可行吗?”

  赵匡胤说:“臣愿意带兵二万,去拿下此关。”

  柴荣说:“清流关可不好打,很坚固,除非是偷袭,否则难以成功,你既然想去,那就麻烦你走一趟吧。”

  赵匡胤说:“好,我这就出发。”于是带了两万兵走了。

  柴荣又派人传令,任命朗州节度使王逵为南面行营都统,让他也出点力,去进攻鄂州。王逵接到命令,立刻带兵出发。

  赵匡胤带着部队,星夜前进,一路上全军偃旗息鼓,悄默声地急行军。当他们离清流关还有十里远的时候,赵匡胤把部队分成了两队,让前队的士卒直接前往关下,他自己带着另一队从小路过去。

  南唐这边,皇甫晖和姚凤两人镇守清流关,他们发现周兵来了,立刻开关迎敌,他们正在山下列阵呢。冷不防山后突然杀出了一队人马,喊呐而来。皇甫晖和姚凤一看,连忙回军,想逃回关内,结果稍微晚了一点点,门没来得及关上,那队周军已经飞驰而至,杀了进来,吓得皇甫晖和姚凤手足失措,只好扔下清流关,逃往滁州,赵匡胤的部队占了清流关,随后进逼滁州城。

  皇甫晖和姚凤刚刚逃进滁州城中,就听后面鼓声隆隆,回头一看,只见远远的旗帜飘扬,如飞而至,敌人已经追过来了。中间一面帅旗,上面隐隐约约露出一个赵字。皇甫晖一看,叫苦不迭,急忙让人把城外的吊桥拆掉,好阻止周军进攻。他自己和姚凤登上城头,准备亲自指挥士卒们拒守,只见人家周军的将士们越来越近,越来越近,渐渐地逼近了城壕,随后根本不停,一齐下马,扑通扑通地跳进了水里,转眼就越过了城壕。赵匡胤更是纵马一跃,竟然连人带马直接就跳过来了,皇甫晖看得目瞪口呆!

  赵匡胤随后指挥士卒们开始攻城,皇甫晖就在城头上对着城下喊话,说:“赵统帅不必逞雄,咱们彼此各为其主,请你容我列阵出战,决一胜负,不要逼人太甚!”

  赵匡胤听他说要出来打,就说:“行,你尽管出来交锋,我给你让出一箭之地,让你列阵,赌个你死我活就是了,我叫你死而无怨!”说完马鞭一挥,让大家后退,他自己也勒马倒退,等候守兵出战。

  过了一会,只听城门一响,向两边打开,南唐的守兵滚滚出来,后面跟着的就是皇甫晖和姚凤,两个人并马而来。两阵对圆以后,赵匡胤手持一根大棍,亲自上前突阵,嘴里大叫:“我只擒皇甫晖,其他人别来送死!”

  这猛将突阵,就跟一座小山压过来了一样,光是那种压迫感一般人就会觉得受不了。唐兵见他来势凶猛,急忙向两旁闪开,赵匡胤的战马一下子就冲到了皇甫晖马前,皇甫晖赶紧拔刀迎战。两人刀棍相交,过了几招,赵匡胤用棍架开皇甫晖的大刀,右手拔出配剑,向皇甫晖的脑袋上砍过去,皇甫晖躲过宝剑,没想到赵匡胤的棍跟着就到了,这下皇甫晖再也躲不过去了,被人家赵匡胤一棍从马上给打下来了,姚凤急忙冲过来,想救皇甫晖,结果他的马头上也中了一棍,登时人仰马翻,姚凤也摔倒在地。周军乘势一拥而上,把皇甫晖和姚凤都给活捉了。南唐军的主帅被抓,士卒们自然就溃散了,滁州城被周军唾手取来,赵匡胤随后进城安民,派人回去向皇帝报捷。

  柴荣得到报告,就命令马军副指挥使,就是骑兵副司令赵弘殷去攻打扬州,赵弘殷就是赵匡胤的父亲,他带着部队立刻出发,路过滁州城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了。赵弘殷打算进城去休息一下,还能跟儿子聊个天啥的,于是就来到城下叩门。赵匡胤隔着城门一问,原来是自己爹来了,再一问有啥事,说就是路过,想进城睡个觉,赵匡胤说:“爹啊,咱俩虽然是父子至亲,但是这城门开关可是事关国家法度,深夜不便开城,请父亲就凑合在城外过一宿吧,等天亮了我出来接您!”赵弘殷一听,也没办法,小兔崽子翅膀硬了,给我讲国家法度,那行吧,就在城外凑合一宿吧。

  柴荣征南唐的时候,赵弘殷担任的是重要武职,但是赵弘殷有点怕皇甫晖,因为当年皇甫晖是靠魏博兵变起家的,这家伙恶名在外。赵匡胤去对付皇甫晖的时候,赵弘殷就告诉过儿子,最好不要跟皇甫晖正面作战。赵匡胤就告诉父亲,说这是皇帝的命令,而且他觉得他爹的话是长敌人志气,灭自家威风,他非要打出个样子来给他爹看看不可,所以赵匡胤这一战是认准了要活捉皇甫晖,结果在战场上赵匡胤也受了伤,鲜血染湿了整个衣袖。

  ................

  知识卡片:

  说到赵匡胤的勇武,咱们就说说赵匡胤传下来的一套拳法—太祖长拳。

  赵匡胤在历史上被称为“功夫皇帝”,开创了大小盘龙棍法和太祖长拳。有人说大小盘龙棍是双节棍,错了,赵匡胤用的棍确实是两节,不过它是一截长一截短,长的那一段差不多就是一根普通的棍子长度,一人高左右,短的那节跟双节棍一样,不是周杰伦玩的那种。

  看过《天龙八部》的朋友大概记得,乔峰在群贤庄力战中原武林高手,在跟少林寺玄寂、玄难两位高僧过招的时候用的就是太祖长拳,言下之意是:你们说我是胡人,我偏偏要用本朝太祖的拳法打败你们,搞得中原这些武林高手没办法,全部用太祖长拳和乔峰硬拼。后来少林僧人用了少林绝学“天竺佛指”,被乔峰耻笑,他说“你以天竺胡人的武功,来攻我本朝太祖的拳法。倘若你打胜了我,岂不是通番卖国,有辱堂堂中华上国?”

  其实太祖长拳在中原地区是最基础的北方拳法,很多小孩子都会打那么一两下,因为招式很简单,不需要什么腾挪翻滚,一共三十二招,招招朴实无华,当时的军队,大家都练拳,太祖长拳就相当于军体拳,讲究的是势大力沉。太祖长拳经过演化,发展出了很多门派,像螳螂拳、通背拳、戚家拳,都是从太祖长拳中化出来的。所以它又有一个名字,叫做“百拳之祖”。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