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第174章 李重进大败唐军

  吴越王钱弘俶这时候派来了使者,来向后周进贡,柴荣召见了使臣,嘱咐他带着自己的诏书回国,让吴越也发兵,配合后周进攻南唐。吴越王得到诏书以后,立刻派同平章事吴程带兵去袭击常州。南唐的右武卫将军柴克宏带着一支老弱残兵前来迎战,结果竟然大破吴越军,杀敌一万多人,吴程跑回去了,柴克宏转身又去支援寿州,结果路上生了病,突然就死了。

  寿州这边的南唐军队还在坚守,后周久攻不下,于是就在军营中过了个年,第二年已经是后周显德三年了。柴荣一看,这寿州怎么还没打下来,于是就决定亲征,他让宣徽南院使向训留守京师,让端明殿学士王朴给他做副手,让彰信节度使韩通暂时担任京内外都巡检。随后派侍卫都指挥使李重进做先锋,前往正阳镇,河阳节度使白重赞也从颍上进兵,和李重进遥相呼应。这俩人先行出发,柴荣自己率领着禁军随后启程。

  这时候南唐的将领刘彦贞已经带兵跑去支援寿州了,他下令让几百艘战船驶往正阳,去摧毁后周的浮桥。李谷探明了敌军的作战计划,就召集手下的将佐们商议,说:“我军不能水战,水战是人家的强项,如果正阳的浮桥被敌军给毁了,那我军势必要腹背受敌,无路可退,咱们不如去保住正阳,等皇帝来了,听皇帝的旨意定夺。”于是他一面上了道表章报告皇帝,一面让士卒们烧掉粮草,拔营而去。

  柴荣走到固镇,接到了李谷的奏报,很不以为然。急忙派太监赶往李谷的驻地,让他不要退兵。结果晚了一步,李谷的部队到了正阳才接到柴荣的命令,于是他就再次上奏,说:“敌将刘彦贞来救寿州,臣并不害怕,只是担心敌人的舰队顺流而下,烧毁了我军的浮桥,截断我军的后路,所以不得已才退守正阳。如今敌人的舰队越来越近,淮水也在一天天上涨,如果皇帝亲临,万一要是粮道断绝,那就危险了,希望陛下您就留在陈颍,等我审时度势,看看情况,您再决定要不要继续进兵也不晚!”

  柴荣看了他的奏章,很不高兴,下令让李重进尽快去和李谷会师,并且传旨说:“唐兵一到,马上进攻,不要耽误!”

  李重进奉命到了正阳,那边南唐的将领刘彦贞也到了寿州,他一看周军已经退了,就打算去追击。刘仁赡就劝他,说:“您的部队还没到,敌兵就已经先退了,我估计他们是怕您的声威,所以才逃走的,咱们只要能巩固住我国的边疆就行了,何必要速战呢!万一要是追击失利,反而大事去矣。”

  这个刘彦贞相当自信,说:“火来水挡,兵来将御,敌人现在已经害怕逃走了,正好乘此机会追击,有何不可!”

  池州刺史张全约也劝他不要去追,刘彦贞就是不答应,带兵而去。刘仁赡长叹一声,说:“刘将军要是一旦遇上周军,必败无疑!看来寿州是难保了。我应该为国效死,与寿州城共存亡。”说完就哭了起来,他的部下都很感动,于是大伙登上城墙,修缮工事,准备死守。

  这位不识进退的刘彦贞,他本来就没什么本事才能,也不懂军事,平时就靠着那些剥削老百姓的手段,整天给自己弄钱,所以他家里特有钱,积财巨万,他把这些钱一半儿留给自己,一半儿用来贿赂高层。所以冯延己、陈觉、魏岑这些人都争着夸他,有的说他治理百姓就如同汉朝的龚遂、黄霸一般。还有的说他用兵如同韩信、彭越,神极了。南唐皇帝李璟还真就信以为真了,一听说周军入境,就把兵权交付给他,他也真敢接,毫不客气,他手下的裨将咸师朗等人也都是些轻率寡谋之辈。这些人不听劝阻,贸然进兵,部队一路到了正阳,部队的旌旗辎重绵延上百里。

  龚遂、黄霸是西汉的两位大臣,龚遂做过渤海太守,黄霸后来官至丞相,他们做地方官的时候政绩都很好,是两位能臣、贤臣,后世把他俩并称为“龚黄”,司马迁在他的《史记》里创造了一个词,叫做“循吏”,特指那些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治理的地方百姓富足,离任以后百姓思念的州县级官员。龚遂和黄霸就是循吏的代表。

  后周先锋李重进看见南唐的部队来了,就渡过淮水向东进发,也顾不上跟刘彦贞答话,便身先士卒,冲杀过去。南唐将领咸师朗觉得自己挺勇的,策马舞刀拦住李重进,两个人兵器并举,大战了四五十个回合,不分胜负,李重进假装体力不支,跑马绕阵而走,装着好像要逃跑。咸师朗不知道这是人家的计策,催马急追,李重进挽弓搭箭,回头一箭。咸师朗已经追近了,急切间来不及闪避,左肩中箭,掉下马来。唐兵急忙冲过来抢人,被李重进回马杀退,活捉了咸师朗,派士卒把他押到了主帅李谷营中。

  李谷听说李重进旗开得胜,也派出韩令坤等将士越过淮水,前去接应,这个韩令坤也是一员猛将,是赵匡胤的发小。李重进这时候正杀进唐军阵中,凭着一把大刀,左劈右砍,杀得正带劲呢。刘彦贞手下人虽然不少,不过都是些酒囊饭袋,猛地遇到李重进这支人马,简直就像是羊群里来了只老虎,立刻被杀的乱七八糟。再加上韩令坤等人相继杀来,唐军哪里还敢抵抗,霎时间狂奔乱窜,四散逃生。只剩下了刘彦贞的几百名亲军,赶紧保护着刘彦贞落荒西逃。李重进哪里肯放过他,在后边紧紧追赶。只见前面出现了一个小山坡,地势不高,但是却颇为险峻。唐军就想要越过山坡逃走,刘彦贞也跃马上坡,没想到他这匹马突然马失后蹄,竟然倒退下来,刘彦贞也从马上掉了下来,摔到了坡下面。李重进随后追到,顺手一刀,把刘彦贞劈做了两段。其他那些到处逃跑的唐兵,也被周军分头追杀,死了一万多人,尸体和倒在地上的伤兵绵延有三十里,物资器械扔的到处都是。周军慢慢搬运,一共缴获了二十多万件。这一战就奠定了这次战役胜利的基础。过去李谷今天杀敌一千,明天杀敌两千,都是零打碎敲的,但是这一次杀得唐军是肝胆俱裂。

  南唐刺史张全约刚把军粮运到前军,路上遇到了败兵,说刘彦贞已经战死了,他急忙让粮车掉头回寿州。刘彦贞手下的那些残兵败将也都逃进了寿州城。刘仁赡一看,果然不出所料,于是给皇帝上表,推荐张全约担任马步左厢都指挥使,让他跟自己一起守卫寿州城。皇甫晖和姚凤听说了刘彦贞兵败的消息,不敢在定远县停留,立刻退保清流关。滁州刺史王绍颜干脆直接弃城逃走了。

  后周皇帝柴荣得知正阳打了个大胜仗,也从陈州来到了正阳,任命李重进担任招讨使。让李谷负责处理寿州行府的日常事务,随后柴荣自己亲自率领大军进攻寿州,周军在淝水以南扎了营,把正阳浮桥挪到了下蔡镇,并且命令宋州、亳州、陈州、颍州、徐州、宿州、许州、蔡州等地的几十万军队一起围攻寿州,昼夜不息。刘仁赡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各种守城器具,滚木礌石、石灰弩箭都准备的很多,周军攻城也是难以取胜。周军人数虽多,但是却难以靠近城墙,柴荣也是无可奈何。柴荣不光关心战争胜败,而且也关心老百姓,他在发兵去围攻寿州之前,曾经跟身边的侍从说:“我们大军到了,寿州周围村子里的老百姓肯定会跑到城里去躲避,如果我们围住寿州城,这些老百姓就会饿死,想到这儿我就难过,所以我们应该先派人去,尽量劝老百姓,让他们不要进城去。”

  .............

  知识卡片:

  我们前面说了后周给吴越下命令,让他们发兵一起收拾南唐,结果吴越兵被南唐的柴克宏打得大败。那咱们就讲一讲这个柴克宏。

  这个人在历史上评价不错,司马光说他:“人有身死而名全者,柴克宏是也。”意思就是这个人没有任何的坏名声。陆游说他乐善好施,但是不善于经营自己的产业,不善于理财,所以家里挺穷。但是他生性豪迈,喜欢结交朋友,有点钱就请大家吃饭,毫不在乎。

  柴克宏是将门之后,他的父亲是淮南名将柴再用,他的第一个功绩就是修复了安徽的宣城,当时宣城被三个混蛋,田頵、王茂章、李遇,又是烧又是抢,给打废了,城墙到处残缺,柴克宏去了宣城以后,修好了城墙,安抚百姓,劝课农桑。后来他因为朝廷腐朽,索性就辞官回家了,这段时间他结交好友,饮酒欢歌,以此来排解心中的郁闷。所以我们一直没怎么听过柴克宏的名字,也不知道这是一员悍将,直到后周和南唐开战,这时候国家遭逢大难,柴克宏才主动请缨,要为国出力,柴克宏的母亲也给皇帝上奏,可见这一家人真的是忠心为国,令人尊敬。

  李璟封柴克宏为右武卫将军。当时南唐的主力全部在淮河一线,李璟拨给柴克宏的都是些老弱残兵,柴克宏去找枢密副使李征古,两个人发生了冲突,柴克宏被羞辱了一番,他只好带着这些老弱残兵出征,去对付吴越的部队。

  在常州,柴克宏为南唐立下了不世战功,大破吴越军,史称“自保大来边事大起,克敌之功,莫先克宏者”,意思是说自从李璟即位以来,柴克宏这一仗,立功第一,无人能比。随后柴克宏挥师北上,不料老天不帮南唐,柴克宏病故,南唐举国为之惋惜。

  柴克宏死后还被封神了,当然这也是民间传说,说是柴克宏在和吴越打仗的时候,隋朝的大将陈杲仁给他托梦,教了他制胜之法。这场仗打赢了以后,柴克宏就上奏朝廷,请封陈杲仁为武烈帝,到了宋徽宗的时候,在常州给陈杲仁立了庙,柴克宏被封为佐神,叫翊灵将军。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