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第178章 瓜步之战

  南唐大将陆孟俊领着兵到了扬州,刚在扬州城的东边安营下寨,韩令坤就给他来了个先发制人,带着兵就杀出来了,这支一千多人组成的敢死队,手持着大刀阔斧,一下子冲进了陆孟俊的营寨。陆孟俊毫无防备,一看敌人来势凶猛,立刻给吓跑了,他这个主将一逃,全军没人指挥,登时就溃散了。

  韩令坤知道擒贼要先擒王,他认准了陆孟俊,就在后边追,紧追不放,等两个人大约相距一百来步的时候,韩令坤弯弓搭箭,一箭把陆孟俊从马上给射下来了,周兵上去把他擒住,然后就收军回城了。

  韩令坤正打算把陆孟俊解送到皇帝的行营去,可是这世上的事就是这么巧,韩令坤刚娶的那位爱妾杨氏,对着韩令坤就是一番哭诉,说是要把陆孟俊破腹挖心,为自己报仇。

  原来这个杨氏是长沙人,她的父亲名叫杨昭恽,过去做过舒州刺史,陆孟俊以前曾经跟着边镐边菩萨去进攻长沙,杀了这位杨姑娘全家二百多口,还把她家的钱财全部给抢走了,这位杨姑娘因为长的漂亮,那时候已经做了楚王马希崇的姬妾了,所以躲过了这一劫。马希崇投降了南唐以后,也被派去镇守舒州,但是他的家属,包括这位杨氏仍然住在扬州。韩令坤攻下扬州城以后,好好地安顿了马希崇的家属,但是他看上了这位杨氏,就让她做了自己的侍妾。杨氏一个女人,也无法抗拒,只好随遇而安,就跟了韩令坤。此时她见了自己的仇人陆孟俊,就请韩令坤公报私仇,把他杀了,给自己的家人报仇。韩令坤当然要为美人做主,一口答应,当下就把陆孟俊洗刷干净,活祭了杨氏的父母,然后挖心取肝,折磨而死。

  那边南唐军的元帅李景达,就是皇帝李璟的弟弟,听说陆孟俊兵败,已经被杀了,急忙从瓜步渡江。部队走到六合县附近,听说赵匡胤正在此处据守,他知道赵匡胤不是个好惹的人物,就在六合东南二十多里的地方安营设栅,停在这不往前走了。

  赵匡胤早已知道敌军来了,侦察兵都已经回来报告了,他也按兵不动。他手下的将领们都请赵匡胤下令,去攻击李景达的部队,赵匡胤说:“李景达带着大部队来,半路上扎营,下寨防守,这明明白白是怕我。如今我军只有二千人,如果去攻击他,他一看我们兵少,反而就不怕了,不如咱们等他来攻,他总不能就一直待在那嘛,我好以逸待劳,不怕不胜。”

  过了几天,忽听城外鼓声大震,大伙一看,有唐兵一万多人杀来,这时候赵匡胤已经养足了锐气,他立即领兵杀出,他自己亲自手持宝剑,指挥战斗,双方打了个不分胜负。两千周军跟唐军一万多人交战,不分胜负,这唐军的战斗力确实不咋样。最后两军的士卒都打饿了,于是各自鸣金收军,回去吃饭睡觉,明天继续。

  第二天早晨起来,赵匡胤升帐,让军士们把头上戴的皮斗笠都呈上来检查,只见有几十个人的皮斗笠上有被剑划过的痕迹,赵匡胤就指着这几十个人说:“你们这些人出战,为何不肯尽力!我督战的时候,看到那些不尽力的,就用剑在他的皮斗笠上划一道,留个记号,你们这些人如此不忠,我要你们何用?”下令把这几十个人绑出辕门,全部斩首。赵匡胤手下的其他军士一看,吓得够呛,这以后打仗可不能再偷懒了,偷懒命就没了。

  然后赵匡胤就下令,命令牙将张琼带一千人出城,绕到唐军背后去,截住唐军的去路,他自己率领着另外的一千人直冲唐营。这时候唐营中还正在吃早餐呢,突然听说周军已经杀过来了,大家急忙开营迎敌。李景达也亲自出来观战。只见人家周军一个个的勇猛异常,如同生龙活虎一般,不可捉摸,跟昨天大不一样,突然间有人冲进中军,竟然把李景达马前的帅旗用长矛给挑了。李景达吃了一大惊,急忙勒马后退。

  这帅旗是全军的耳目,帅旗一倒,全军登时大乱,李景达这一退,军中已经没人主持了,士卒们群龙无首,你也逃,我也走,被人家周军前截后追,杀死了无数的人马。李景达逃到江口,正遇上后周猛将张琼,列阵在这等着他,打算活捉了他回去报功呢,亏得李景达的部将岑楼景上去挡住张琼,大战了几十个回合,李景达才带着残军拚命冲出去,乘船渡江逃走了。岑楼景还在和张琼力战,后面赵匡胤也追到了,岑楼景一看,也赶紧夺路逃生。张琼和赵匡胤合兵一处,一直追到江口,杀死、俘虏的敌人一共有大约五千人,其他人都游泳逃跑,又淹死了几千人。周军大获全胜,敲着得胜鼓回城去了。

  这次大战,李景达一共挑选了两万精兵,他自己亲自作为前驱,留下陈觉和边镐做他的后应。陈觉和边镐这时候正要渡江呢,人家李景达都已经回来了,手下的所谓精兵伤亡了一大半。赵匡胤手下的士卒只有二千,却把唐军的二万精兵追杀过江,不用说,自然是威名大震。

  后周皇帝柴荣听说六合取得了大捷,就打算从扬州进兵。宰相范质等人拽着皇帝的马缰绳力谏,说现在士卒疲劳,粮食也不够了,所以请求皇帝撤兵回京。柴荣本来不想答应,但是范质再三的劝阻,柴荣才有了点撤兵的意思。这时候南唐皇帝李璟又派来了使者,请求柴荣停战。于是柴荣就留下李重进,让他先别回去,继续围攻寿州,派向训暂时代理淮南节度使,兼任沿江招讨使,任命韩令坤为副招讨使,然后柴荣自己前往濠州,去巡视部队,又到涡口察看了一下那的浮桥。

  涡口是淮河的一个重要据点,是涡河、淮河、北淝河的交叉口。控制了濠州和涡口这两个地方,那么寿州就彻底成了一座孤城,不可能再有救援了。后来柴荣给驻扎在涡口的部队新建了个编制,叫镇淮军。

  南唐的舒州节度使就是那个马希崇,这时候带着自己的十几个兄弟前来投奔后周了,柴荣就封他为右羽林统军,让他跟自己一起回汴梁去,这以后也是政协委员,基本上啥事不用干,躺在家里领工资就行了。而且柴荣还把南唐的使臣孙晟、锺谟,以及俘虏冯延鲁等人,也一起带回了汴梁,同时让赵匡胤父子也回京,你们爷俩也回来休息休息吧。

  赵匡胤接到皇帝的命令,就留下部队驻扎在六合,让他们把这守好了,估计是张琼在那坐镇,赵匡胤自己只带着几个亲兵走了,他先去滁州看望自己的父亲赵弘殷。这时候赵弘殷的病已经快好了,赵匡胤就和他父亲一起启程回京。判官赵普也跟他们同行。路上经过寿州的时候,正遇上李继勳吃了个败仗,他被南唐的指挥使刘仁赡出兵袭击了一家伙,人家刘仁赡也不是光防守,人家趁你不注意,也给你来个反击,李继勋就是刚让人家给搞了一下,军中的攻城设备基本上都被敌人放火给烧掉了,将士受伤阵亡了有好几百人。李继勳跑到了东寨,李重进在东寨,也仅仅可以自保。军士们受了这么一番挫折,一个个都很灰心,所以想请皇帝下旨班师回去,寿州就算了吧,太难打了。赵匡胤既然路过,就到李重进营中去了一趟,帮着他整修营垒,部署了十几天,周军士卒们这才又渐渐地重新振作起来,赵匡胤看看弄的差不多了,于是辞别李重进,跟他爹一起回了大梁。

  皇帝柴荣下旨,加封赵弘殷为检校司徒,兼天水县男,封了男爵了,又封赵匡胤为定国军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向皇帝推荐了赵普,柴荣说,那既然是你推荐的,就放在你身边吧,就让赵普做了定国军的节度推官,就是个主管司法的官员。

  这时候,忽然吴越王钱弘俶给柴荣上了一道表章,说是常州被南唐的燕王李弘冀给打败了,士兵损失上万,柴荣听了不胜惊叹。接着他又接到了荆南的奏表,说是朗州节度使王逵被部下给杀了,然后军士们推举潭州节度周行逢做了湖南的主帅。柴荣叹息道:“吴越受了这么大损失,湖南又失去了一支人马,这一下,恐怕唐兵又会猖狂起来了,还是得我再次亲自出马啊。”

  ...............

  知识卡片:

  这一集咱们提到了一个地名,叫瓜步,这个地方也叫瓜州,宋朝的王安石曾经写过一首非常著名的诗,叫《泊船瓜州》。白居易也写过: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这个地方经常被写到古代的诗歌里。

  瓜步这个地方虽然不大,但是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在扬州的南边,是南京的门户。和平时期它是商业中心,战争时期它是军事重镇。在古代爆发过几次瓜州大战。北魏的时候,拓跋焘和刘宋政权在这爆发过大战。唐朝安史之乱的时候,李氏家族在瓜州有过一场内讧战争。

  瓜州的形成是由于长江的泥沙淤积,到了晋朝瓜洲才浮出水面,成了一个四面环水的沙洲,因为它的形状像个梨瓜,所以人称瓜州。后来这逐渐有人居住了,形成了一个渔村,到了唐朝中期,长江水位低的时候,瓜州就和陆地连上了。到了唐朝开元年间,为了交通便利,还专门开凿了一条从瓜州到南京的运河,叫伊娄河。从这以后他就成了漕运和盐运的交汇地,一时间商贾云集,千帆交渡。到了清朝,由于长江淤塞严重,在镇江又形成了新的沙洲,瓜州北岸就开始不断坍塌,到了清朝光绪年间,瓜州全城陷入了长江之中,沙中建屋根基不稳,一时间风光无存。到了民国,瓜州又一次浮上了水面,我们现在看到的瓜州就是从这个时候才有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