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元年八月六日,泉州府城光复,此时,泉州光复的消息已经在漳州,泉州二府传开,满清占领区人心浮动。
北部的永春,德化的村民,市民在特工队特工的组织下,找来红布和黄布,缝合在一起,举起红黄旗。
随后,永春,德化两县爆发反清起义,清廷派出的知县被起义军杀死,永春,德化两县成为整个泉州府继晋江县之后第二个,第三个被光复的县。
次日,黄廷率领灰熊镇东进,收复惠安,安溪,接管永春,德化两县。
黑豹镇在总镇余新的率领下,攻克南安,同安,高浦所,漳州府的长泰等县。
自此,泉州全境,漳州府的长泰县光复。
通过此次夏季攻势,郑森筹谋已久,借助福州将军陈泰,闽浙总督陈锦的清军主力部队,被鲁王系明军拖在福州战场无暇南顾的大好时机。
在厦门,金门起兵,此战,郑森倾巢出动,主力尽出,趁着泉州清军守备薄弱,大局进攻泉州,预先安插于泉州沿海各卫所堡寨,在郑森主力部队登陆前,同时动手,拔除清军所有据点,使得清军成为瞎子聋子。
主力部队会合各地特工队,在包围泉州之后,发起进攻,以苍鹰搏兔之势,歼灭或俘虏泉州清军主力,光复泉州府城,随后黑豹,灰熊,两镇联合各路义军攻下泉州府治下各州县,达到战略目的,自此,郑森在大陆上终于有一块立足之地。
历时一周,全歼泉州八旗部队二百余人,泉州府绿营兵被歼灭达三千余人,但是此战,郑军也付出战死三千余人的代价,俘虏四千余绿营兵,缴获武器盔甲无数,查抄各地汉奸,不法分子赃产攻击四百万两黄金,七百万两白银。
听到这些丰硕的战果,郑森喜笑颜开,这些缴获足够明郑上下一年,甚至还有一点结余。
此战,打出了国姓爷的名声,也是八旗部队损失最为严重的战役之一。
泉州府衙署,郑森临时办公的场所,此时,郑森在召开军事会议。
一个泉州府衙,汇集了明郑一众高层。
“会议第二个议题,招募兵员。”
早年追随郑森起事的户官杨英,为郑森身边的记室幕僚,负责大将军府的文书与会议记录。
“夏季攻势,克复泉州府,达成了获取大陆立脚点的战略目标,有了泉州作为我军的立足点和进攻福建的跳板,不仅如此,泉州一府的缴获和赋税,粮食产出,足够养活两万大军。
所以,本藩决定,在陆师三镇与水师三镇的基础上,扩充军队,扩编六镇。”
听到郑森要扩充军队的,甘辉这些将领们更加高兴,这意思着可能会统领更多部队,可能还会升职。
“现在,本藩宣布定汉军扩编后的人事任免。”
“以猛虎镇为基础,抽调精锐力量组建虎卫镇,原猛虎镇总镇甘辉,但任中军提督,节制猛虎,武卫两镇,领亲兵五百。”
甘辉,起身行军礼,对国姓爷表示忠心。
“末将愿为藩主效死!”
“原猛虎镇左协参将郭廷,升猛虎镇总镇,领亲兵二百五十名。”
“原猛虎镇右协参将万礼,升虎卫镇总镇,领亲兵二百五十名。”
郭廷,万礼脸上稍微出现满目春风的表情,马上迅速消失不见,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的,作为统领一协的参将,最大的目标和梦想,就是身为总镇,独领一镇。
郭廷,万礼同时起身,行军礼,以表示对国姓爷的忠诚,二人齐声道。
“末将愿为藩主效死!”
郑森以猛虎镇为基干,扩编为虎卫镇,两镇合为一军,为定汉军中军。
至于灰熊镇,郑森将其扩编为灰熊镇,左冲镇,左先锋镇,合为定汉军左军,黄廷为左军提督,廖敬,陈俸,陈埙分别升任相对应的总镇。
黑豹镇,被扩编为黑豹镇,右冲镇,右先锋镇,合并为右军,余新为提督,柯鹏,王秀奇,洪承宠也升任相对应的总镇。
在陆师三镇方面,主要将官纷纷升职,其中,甘辉,万礼,余新三提督都是追随郑森较早的老人,而且在此次战斗中功勋卓著,升任提督是实至名归的事情。
第三项议题,是明郑控制区的防区部署。
其中,余新的右军七千五百人,驻守泉州府北部的德化,永春,安溪三县,负责防御福州,兴化,延平方向的清军。
左军黄廷部,驻守同安,长泰两县,负责防御漳州方向的清军。
至于甘辉的中军,驻守南安,晋江,惠安三县,负责防御兴化府方向的清军,以及充当战略预备队。
水师三镇,金门镇林察,负责驻守厦门,金门二岛,负责巡逻泉州,兴化,福州,福宁三府一州的海域,负责袭扰上述地区的清军。
铜山镇周瑞部,负责巡逻南澳岛以北的漳州府海域,袭扰漳州府的清军,并伺机占领海澄,漳浦,诏安漳州南部沿海三县。
南澳镇陈六御部,负责巡逻南澳岛以南,至广东琼州府,钦州府,廉州府三府海域。
水师三镇同时也负担着郑家商船船队的护航,以及劫掠满清商船的重要职责。
但是最重要的,是南澳镇,重要程度可不仅仅是商船护航,骚扰广东清军的重任,南澳镇水师部队还肩负着一项重要任务,为此,郑森还特别跟陈六御说明。
“维方(陈六御表字),你所在的南澳镇,职责不可谓不重大,除了上述这些职责之外,你们还肩负着一项重任,广东沿海地区还活跃着数个义军。
你们要做的,就是联络广东沿海各地的义军,据本藩所知,此时广东义军有龙门岛邓耀,杨彦迪,陈上川部,琼州府彭信古,曹君辅所部,以及潮州府揭阳县一带的九军刘公显
他们是我们可以争取的力量,如果可以,说服他们加入我们,要是他们不愿意,也不要为难他们,要给这些义军提供充足的粮草武器。
只要这些义军没有被消灭,满清就无法腾出手来对付我们,我们需要这些义军帮我们牵制清军火力!”
陈六御一下子感觉到任务重大,国姓爷给了他职权,给了他信任,陈六御对国姓爷的崇敬又上升一度。
郑森虽然没有给水师三镇的将官升职,但是给了水师三镇扩充三个协的兵力,以示补偿。
随后会议进入第四项议题,就是有关烈士的安葬,和家属的抚恤工作。
对于在此次战役中,功勋卓著,作战英勇的,从总镇到下面的士兵,都会升任职务和得到一百两到二十两不等的赏赐。
烈士则要记录在册,统一安葬,并对烈士家属与子女做好抚恤,家属会收到一笔六十两到一百两的抚恤金,烈士子女会有国姓爷帮助抚养长大,烈士子女优先安排读书,就业以及从军。
郑森所做的抚恤工作,在明末这个视士兵为奴隶的时代,已经是无比先进了,在旧明军和满清绿营兵是把普通士兵当畜牲,明郑军则是把士兵当人看,两厢对比,高下立判。
明郑军把兵当人看的表现在于,军饷月粮足额从不克扣,伙食顿顿有肉,还管饱,除了训练,一般军官也不随意打骂士兵。
士兵武器,无论是刀枪盾牌,还是火枪大炮,都是做到人手一把武器,武器质量还号,鸟铳火炮至少不会炸膛,比旧明军好多了。
抚恤工作做完之后,郑森下令,一边征兵,一边开始建造防线。
此时郑森对外封锁消息,利用鲁王军队与福州清军交战的时间窗口,构筑防线
郑森下令建造的崇九防线,东起嵩口埕,枫亭市,崇武所,北部为戴云山,太湖山,雪山,佛耳山,西部为九龙江,几乎将整个泉州囊括在内。
依托山势,水师,构建第一道防线,布置少量兵力负责拖住清军,一旦清军进攻泉州,这些山川河流将会阻滞清军。
第一道防线,依托山脉水流,在各处以石垒城边墙,相当一个小号的长城,每隔五里有一个烽火台,每个烽火台都存放干燥的秸秆,牛粪,规定遇到敌人则报警,一千人以下,烧一堆烽火,超过一千人则两堆,一千人以上则三堆。
第二道防线,是横贯泉州平原的土墙,土墙上有炮口,火枪射击口,土墙前面是深达六丈,宽五丈的深沟,更何况一路上有无数铁蒺藜,竹签的深坑。
如果清军要翻山越岭攻入泉州府,森林里还有各种各样的陷阱在等着他们。
第三道防线是从泉州各县城修到各个村庄的地道,一旦清军升入平原,郑军会由无数个四通八达的地道口,从清军后方袭扰,使其不得安宁。
最后一道防线,就是明郑的国民警卫队,卫戍军和明郑正规军。
这些军人将会与清军作战,死磕到底。
郑森下令泉州境内全民皆兵,十六岁以上,七十岁以下,皆要编入国民警卫队。
郑森考虑到泉州境内宗族势力强大,便也将这些士绅宗族纳入国民警卫队,不过现阶段的国民警卫队,郑森只能给编制钱粮,武器只能自备,所以一开始国民警卫队的武器五花八门活像一个武器博物馆。
国民警卫队的基本单位是各县各村宗族组织的自卫队,平时维护本县本村的治安,战时则与明郑正规军,卫戍军联合作战。
国民警卫队,入则为农,出则为兵
由于清军在泉州的暴行,郑军在泉州严明的军纪,对明军开始改观,现在的明军是真正的军人,不是明末那些只会窝里横的旧式死丘八。
那些投降的绿营降兵,国姓爷一纸命令,就把这些俘虏发配到第一道防线服苦役去了,现在在泉州北部茫茫大山中般石头修墙,或者在九龙江修堤坝。
第二道防线由明郑左军,右军连同新编练的卫戍军修建。
第三道防线的陷阱和地道由各县各乡各村的国民警卫队队员修建。
经历过清军屠城屠村的各种残暴行径,再加上明郑宣教司的宣传动员,泉州百姓也加入到修筑防线的行动中来。
经历了两个月的准备,明郑正规军一下扩充到三万余人。
而宣教司在国姓爷郑明俨(郑森表字)的指导下,向百姓开始普及朴素的民族主义教育,华夷之辨,告诉老百姓汉人与满人,蒙古人的不同,以及满清对汉人犯下的种种罪行。
正因为宣教司耳濡目染,无处不在的民族主义教育,后来陈锦,陈泰率领清军大举进攻泉州时,在泉州,自满清从努尔哈赤起兵以来遭遇的最猛烈的抵抗,当然,这是后话了。
为了配合宣教政策,郑森任命卢若腾为泉州知府,郭显,诸葛斌,陈鼎,王忠孝为惠安,永春,同安,晋江四县的知县,沈佺期因为医术高明,郑森任命沈佺期为总医官,负责培训军医。
...........
林文信在泉州战役斩首四十七名清军,阵斩八旗牛录额真巴克勒。刘言斩杀三十七名清军,陈文才斩杀三十八名清军,其中大多数是八旗兵,兄弟在众多军中同袍艳羡的目光中,被万礼挖走,去了虎卫镇。
林文信担任虎卫镇中协甲队一行行长,至于他的两个兄弟,刘言和陈文才就在他手下当伍长。
当上伍长,行长,大小也是个官了,要不是大头兵了。
林文信带了一个月的兵后,向左协政训官请了假,回到同安县石浔镇林厝村,收敛妻子和两个孩子的尸骨。
“夫君,你回来了,我做好了你爱吃的蚵仔面线,快来趁热吃吧,全家人就等你回来吃了”
“大哥!嫂子那手艺真绝了,你知道我不爱吃海鲜,更别说这蚵仔了,嫂子做的蚵仔面线真是太好吃了,你吃吗?你不吃那我就吃了!”
“爹爹,爹爹,我饿死了,再不回来,我们就不等你,直接开吃!”
耳朵里响起了林文信朝思暮想,却再也听不见的声音。
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院子里长满杂草,屋子里布满蛛网,苔藓。家里的陈设,家具虽然凌乱,但是这些都还在。
至少等他回家的家人,都不在了。
林文信将孩子们的尸骨整理好,放在瓦罐里收容好,便进了卧室,看到早已变成白骨的妻子的尸体,依然躺在床上。
离开时还是个活生生的人,回来时却变成森森白骨,林文信搬来椅子,坐在妻子身边,笑着说道。
“美玉,我回来了,我升官了,是个行长,能管十个人的伍长!你看,这是我的任命状,这是我的腰牌,你看看我穿的大红军服,穿起来多俊朗,多精神!
我现在每个月一两八钱的饷银,现在好了,我们一家吃喝不愁了,再也不用下海了。
美玉,我杀了仇人巴克勒,你们在天上可以安息了,我给你和孩子们报了仇,你们可以回来了,我好想你们啊,阿玉,你别睡了,起来陪我说说话可好啊........”
林文信说着说着,泣不成声.......
林文信去森林里做了个棺材,将妻子和两个孩子安葬在离家二里地的木棉树下,林文信披麻戴孝,在墓前长跪不起,下葬这天,是十月十一日,这一天,林厝村的天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