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青苗

第90章 先进的募役法

青苗 闲散匠人 2840 2024-11-15 08:52

  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的一个雨夜,开封府辖东明县的一户人家中,男主人正在焦虑中踱来踱去。妻子实在是忍不住了,开口说道:“官人已踱步一个时辰了。”踱步的是东明县知县贾蕃,问她的正是结发妻子范氏,范氏是“庆历新政”的倡导者范文正公的次女。虽然贾蕃族上也有贾昌朝这样的高官,但他深知自己能有东明县知县的差遣,那都是看在范文正公的面子。

  贾蕃叹道:“朝廷的司农寺已经颁布了‘募役法’在开封府辖地包括东明县试行的诏令。”

  妻子不愧是参知政事的女儿,问道:“司农寺的职衔不都是官阶吗,什么时候开始成了实职,还颁布朝廷诏令了?”

  贾蕃道:“自从王执政总揽大权,司农寺的职官就是差遣了,现在‘青苗法’、‘农田水利法’都由司农寺执掌施行。”

  妻子赞叹说:“吾看王执政确有见识!哪能把朝廷官职弄得叠床架屋,连名都不正还怎么忠于职守?”贾蕃惊讶得不说话,看着她,这可不是其兄范纯仁的立场啊!

  妻子问:“‘募役法’是个什么法,让官人何至于此?”

  贾蕃道:“你可真是不嫌事大!各州县的衙前重役、散从官、弓手、典吏等不再由四等以上的户民轮流应差,改为雇募三等以上的税户充当,随其役之轻重而规定其工钱。招募弓手时要试其武艺,招典吏时要试文书、会计。”

  妻子说:“这可比‘差役法’好啊!以后县衙也不必为强迫乡民服劳役为难了,参加劳役的乡民们也可以按劳取酬增加收入。服役的人专业技能也能提高,多好!”

  贾蕃说:“‘差役法’把民户分为九等,规定下五等户一律免役,上四等户则量其家产而分别给以轻重之役:第一等户轮充衙前、里正;第二等户轮充户长、乡书手、耆长等;弓手、壮丁则皆由第三、四等户差充。”

  妻子问:“这些役活儿都是做什么的?”

  贾蕃说:“衙前役主要运送官物,或看管府库粮仓,或管理州郡长官厨房等。里正、户长、乡书手掌管督催赋税。耆长、弓手、壮丁负责追捕盗贼。承符、人力、手力、散从官则是供州县衙门机动调遣。”

  妻子问:“衙前役就是那个谁干谁破产,最难摊派的那一个吧?听说无论是看管还是运输过程中有任何损耗都要悉数赔偿,为此倾家荡产者无数。现在县衙不必为摊派役活儿发愁了。”

  贾蕃说:“没那么好!上四等户若不再服役,按照田产全额缴纳。官绅、地主、进士之家、僧、道、女户、单丁户、城市居民上五等、行商坐贾也都要按田产的一半缴纳。”

  妻子点头道:“也公平合理。‘差役法’貌似照顾弱势群体,实际上只有一纸虚文。因为官绅豪强、大地主都有免役特权。在政府衙门中有个挂名职务,例如太常寺的乐工之类,也可以有免役特权。进士及第的人家几十口子和僧、道、女户和单丁户全都免役,城市居民、行商坐贾也都免。这样一来,这些役力之活儿都落在中下层的自耕农身上了。”

  妻子接着说:“听说为了逃脱服役,各种招数都有人用,比如尽量少养牛羊,把田地荒芜了,将自己归入后五等农户。更有甚者,老弱者自杀,还有人把自己的亲人杀死变成单丁户,从而逃脱服役。有这种事吗?”

  贾蕃道:“也不尽如此,还要多收百分之二的‘免役宽剩钱’,说是以备凶年之需,不再向民户征收免役钱。这是不是就很不合理?”

  妻子赞叹道:“王相公果然是好才思!这也不是没有道理。”贾蕃完全搞不懂,妻子完全不同于其兄范纯仁,竟然对王安石赞不绝口。

  贾蕃道:“朝中批判王安石颁布的都是恶法的大有人在。司马光、韩琦、文彦博、苏轼、苏辙……”

  妻子打断他,说道:“官人应该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

  贾蕃确实很有头脑,但他并没有用他的头脑去分析“募役法”,而是去分析王安石为什么遭到了如此强烈的反对。皇亲国戚是这些新法的最大受损者,免税、免役、高利贷、囤货居奇的特权都被新法革除。朝廷的大臣不敢不为其发声,即使有陛下暂时的支持,也恐难长久。贾蕃想想自己这些年,如果不能得到朝官的帮助支持,这辈子就只能在州县了。反改革派的力量也远远比改革派要大得多,他们背后还有强大的利益推动,而改革派的选拔任用对才能太挑剔了。再加上枢密使文彦博也曾给出过些暗示,这个时候是站队、表立场的好机会。

  贾蕃思忖再三,做了一个惊人之举,他把新法的矛盾在地方激化了。借推动新法之名,把原本不用交免役钱的下等户升了等级。终于激起了民众群体性事件,而且把愤怒的民众引向了东京。

  开封府不是有个包拯,包知府吗?他就向来是为民做主的。民众在煽动下冲进了开封府。但民众哪里知道,包知府都已经过世了,现在开封府里坐着的是韩知府。惊慌的权知开封府韩维不知所措,不过他迅速冷静了下来。

  韩维深知大宋的诉讼程序:百姓应先到登闻鼓院上告,若是登闻鼓院不受理此案,再诉讼到登闻检院,若检院也不予以审理时,百姓则可以到御史台诉讼,由御史台来接收诉状。韩维作为老官僚极为老道,他平日里对御史台的御史中丞杨绘、监察御史里行刘挚素无好感。这些人平日里欺软怕硬,全凭一张嘴混迹官场。韩维也出了一个奇招,他对东明县的民众说:“你们要告的是朝廷重臣王安石,开封府管不了他,他由御史台管,你们去御史台告他吧。”这可真是一招毒计,反正看新法、看御史台都不顺眼,让他们掐吧。

  御史台看到这么多人来上访,起先也感到很突然。不过想到这么多人都反对新法,喜从中来。他们也有韩维的小聪明,他们说:“你们要告的人官太大,我们御史台管不了他。你们可以去他家里和他理论。”便直接把上访的群众引导到了王安石的府邸。让他们去王安石家中分辨曲直。

  司马光、范纯仁、苏轼、苏辙、杨绘、刘挚、韩维这么多人反对新法,又出了震动全国的东明县群体事件,神宗皇帝动摇了,写了手诏:“不愿出免役钱的可以继续服役。”

  同判司农寺的曾布和邓绾把手诏截了,连夜找王安石商量对策。曾布和邓绾说:“这个手诏如果下发,双轨并行,在既得利益者的操控下,无异于让‘募役法’形同虚设。”

  王安石点头表示赞许,说道:“如果走到那一步,断送的可不止‘募役法’,这个新法体系都要被一项项推翻。”

  改革派正式迎击反改革派,他们从新法条文、执行效果以及改革派列举的新法的“五害”、“十害”失实等方面予以回击。并对新法给出了更加详尽的解释,重申了地方执行过程中明令禁止的地方。例如,东明县事件就是由于地方政府胡作非为所致,应该受到处罚。改革派的坚定反击可谓挽狂澜于既倒,因为他们心中有信念——“募役法”的先进性不言而喻,一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之所以拿开封府辖地做试点,就是考虑到了这里皇亲国戚、显贵聚集,一定是推行阻力最大的地方。在司农寺的努力下,东明县群体事件不仅没能阻挠新法,反而加速了“募役法”向全国颁布。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