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青苗

第12章 悲歌从古唱到今

青苗 闲散匠人 1366 2024-11-15 08:52

  范仲淹显然是话里有话,接着他给大家讲了前朝宰相寇准和“澶渊之盟”的故事。

  景德元年(1004),辽国萧太后率二十万大军入侵,宰相寇准力排众议,督促真宗皇帝御驾亲征。战斗中射杀辽军主帅,最终与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结束了持续多年的宋辽战争。亲征前参知政事王钦若的意见是逃跑,偏安于金陵。“澶渊之盟”后王钦若的脸上就挂不住了。

  这个心机深重的王钦若也没有善罢甘休,一次退朝后,他挑拨真宗皇帝说:“陛下敬重寇准,是因为他对国家有功吗?”真宗皇帝点了点头。王钦若接着说:“澶渊之役,陛下不以为耻,反而说寇准有功?”

  真宗一愣,示意他接着说下去。王钦若说:“《春秋》一书都把‘城下之盟’当作一种耻辱。‘澶渊之盟’实际上是‘城下之盟’,陛下不以为耻吗?”

  王钦若见宋真宗不高兴,便暗自欣喜,显然他的意图达到了。王钦若接着说:“陛下听说过赌博吧?那些赌徒在钱快要输完时,就尽其所有押了上去,输赢在此一着,这就叫‘孤注一掷’。陛下在澶州时不过是寇准的‘孤注’罢了,真是危险啊!”

  真宗皇帝对寇准的态度旋即发生了改变。王钦若这种小人嘴脸实在令人憎恶,只是让人忽视了真宗的无脑。

  王钦若在三司任职时,有位同事对他说:“政府一直在催缴的粮款,有些都是五代时欠下的。老百姓实在是太贫困了,负担不起。找机会我将疏请皇上,将这笔钱粮减免。”

  王钦若一听,连夜命人核算好这笔拖欠款。第二日,即以他个人名义疏奏真宗皇帝。真宗皇帝问:“此事先帝不知?”

  王钦若灵机一动,说道:“先帝有意把它留给陛下来处理,以收人心。”

  真宗听了大喜,召王钦若为翰林学士。从此,王钦若又仗着真宗的信任,在朝廷上恶迹斑斑。

  一场大战之后,正是小人汇集之时。“澶渊之盟”以后,王钦若、丁谓、林特等一干小人汇聚于朝堂之上,怂恿真宗皇帝大搞“天书运动”、“封禅泰山运动”,丁谓、林特更是充当了封神、迷信活动经费运作的马前卒,以致耗费了大宋三代皇帝攒下的基业,民不聊生。他们勾结在一起,谁反对他们,他们就打压谁。君子是永远也斗不过小人的,因为小人身段油滑,没有底线,可以不择手段。寇准晚年被贬雷州,当他听说这里离大海只有十里的时候,不禁怆然想起了他年轻时候的一句诗——“到海只十里,过山应万重。”

  即将回到朝廷的滕宗谅、韩琦、狄青等人吃着桌上的爆米花,听着范仲淹讲着前朝的故事,想到千里外汴京城的波诡云谲,脸上的喜悦之情渐渐消退……

  庆历二年(1042),大宋朝廷上的汹涌澎湃一点儿也不亚于黄河水惊涛拍岸。随着西线战事平稳,夏竦、韩琦、范仲淹等人相继回朝。一场夺走了数十万人生命的战争原本就没有赢家,但双方都在鼓吹自己是战胜的一方,没有一点儿从中吸取教训的态度。

  宋朝和西夏都在塑造战争中涌现的英雄,歌颂这场战争对各自民族的意义是何其重大。粉饰战争赢得了发展的空间、和平的时间,完全不在乎仇恨的种子已深深种下,结成的苦果要世世代代去偿还。

  疯狂的群体性意识吞噬了亡者亲属的哭泣。似乎谁歌唱的最响亮,谁就赢得的更彻底。仅歌颂还不够,封赏有功将士是朝廷的头等大事,封赏也是歌颂的最高潮。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