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举人
但也仅仅只是想想而已。
就目前来说,胡锋心里清楚他和这位千金小姐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了。
可以说,两人完全处于两个世界。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两人就像是两条平行的线,永远也没有相交的那一天。
但他怎么也没想到,宋小姐他爹居然会来大坝村。
还是来给胡锋的堂兄贺喜。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位宋员外来的目的,并不单纯,只听宋员外道:
“胡世兄,不知令郎婚否?”
此话一出,众人都是一愣。
这什么意思?
胡云海一征之后,道:
“犬子年龄尚小,还不曾考虑此事。”
宋员外一听,脸上的笑容更甚,道:
“不小了!
令郎乃龙驹凤雏,将来成就未可量也。
然自古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家齐’,才无后顾之忧,方可放开手脚去‘治国平天下’。”
“这……”胡云海被宋员外说得一愣,“宋老爷,您这是……”
宋员外有些不满的道:
“世兄,就称呼小弟青羽,莫要如此生疏。”
又道:“是这样的,小弟膝下有一女。
若世兄不弃,小弟愿与世兄结成个亲家,也算是小女修来的福气。”
此话一出,现场一阵哗然。
什么玩意?
堂堂的宋员外,居然要将女儿下嫁给胡石?
天爷!
这胡石哪里修来的福气。
漫说是大坝村的村民,就算是胡康这等人物,此时闻得此言,也是一阵错愕。
错愕之后,升起的便是如潮水般的嫉妒和羡慕。
是!
胡石现在确实了不得,已经考上了举人,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但他再厉害,也只是举人而已。
宋员外家财万贯,势力强大。
其和兖川府的推官关系莫逆,上面有人罩着,又有家财万贯。
可以说,在整个吴钩县,宋员外绝对是一棵大树。
是一棵就连知县都要忌惮几分的大树。
而胡石呢?
他虽然考上了举人,拥有了做官的资格。
可要是单凭一个举人身份,将来除非政绩极好,且上有人罩着,否则想有太大成就,也是不可能的。
对于宋员外这等大佬来说,一个举人学历而已,是完全不值得他嫁女儿的。
所以此时听到宋员外的话,包括胡康在内的人,都震惊了。
而胡锋,心中一时间,也有些五味杂陈。
但他性格沉稳,很快便想明白了宋员外的打算。
“这位宋员外看来是极其看重我堂兄。
也是,堂兄如此年轻就考上了举人,这进士之位,也是极其有望的。
是绝对的潜力股。”
胡锋暗道,要是胡石和宋小姐成亲,在宋家财富和势力的帮助下,将来飞黄腾达,必然是指日可待了。
对于宋员外抛出的橄榄枝,胡石并没有拒绝。
其实,胡锋觉得他也没有什么理由拒绝。
宋小姐长得天姿国色,家里有钱有势,换谁都拒绝不了。
胡锋心中有些失落。
但很快他就调整过来了。
本来在他心里,宋小姐也是高不可攀的人物。
这里插一件事,胡锋的大娘余氏,也就是胡石他娘,把胡锋养的那些鸡用来招待各方贺喜的人。
事后却没给钱。
余氏并非第一次做这种事,她是个很喜欢占小便宜的人。
以前穷的时候,她就经常到胡锋家来蹭饭。
这么说有些难听!
但事实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想吃饱饭是很困难的。
自己都吃不饱,要是还有人经常来蹭饭,那是很过分的。
而且,余氏做这种事,是单向的。
也就是说,只能她来胡锋家吃,要是胡锋去她家,接待的只能是冷火冷灶。
这些事,积少成多,让胡锋对这位大娘本就有些意见。
而现在,六十多只鸡,足足价值两千多文。
用了之后居然也没个交代,这让胡锋忍不了。
蒋芳劝胡锋:
“不就是几两银子吗?
你至于如此?
你堂兄现在是做老爷的,还有宋老爷这等家财万贯的岳丈,难道还短你这几两银子?
莫斤斤计较!”
胡锋能理解老娘的想法。
现在的胡石,已经是飞黄腾达的大人物了。
别人攀附还来不及呢,胡锋要是因为这些小钱恶了胡石,那是得不偿失的。
可胡锋却不这么想。
要说胡石家,现在是不缺银子的。
就是几百两也拿得出来,更何况只是区区几两。
胡石的性格,胡锋很清楚。
他和他娘不一样,这是个很骄傲的人。
他一贯看不上胡锋,以前是这样,现在就更不用说了。
要是他知道鸡的事,那么肯定早把钱送来了。
几两银子而已,他绝不会丢这个面子。
但现在也没送钱来,那么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胡石压根不知道这事。
胡锋舍得这笔钱,但他不想做好事不留名。
但他必须要让胡石知道这件事。
所以,在胡石准备举家搬到县城之时,他找到胡石。
隐晦的暗示了此事。
胡石闻言,淡淡的从兜里掏出十两银子甩给胡锋,道:
“不用找了!”
胡锋面色平静,沉默了一会儿,却只取走三两。
然后转身离开。
事后,胡锋反思了很久。
但反思的结果是,他认为自己没做错。
——
日子就这样继续过着。
胡石次年参加会试,没中。
于是以举人身份入国子监继续深造。
而胡锋,继续在县学里苦熬。
没多久,胡石的亲弟弟胡明也入了学。
胡锋又苦熬了数年,终于等到了成化二十二年。
这一年,是丙午科的乡试。
胡锋经过数年的苦读,已经耗费了他所有的力量。
但是,能不能考中,说实话,他心中是一点底都没有。
多少皓首穷经的秀才,都白发苍苍了,却依旧没考中。
他胡锋怎么有信心?
“考不中也无所谓,若真考不上,我还继续养鸡,至少几年前的实验证明,梦境中的知识,确实是有用的。”
这便是胡锋此时的心态。
梦境中的那些知识,只要应用出来,至少求一世富贵是没问题的。
因为心态上平和,再加上他所学渊博,可以说天文地理、兵法韬略、自然科学,他都有所涉略。
所以在这次乡试中,发挥得很好,尤其是那一篇八股文章,做得非常之好。
题目——必也使无讼乎!
讼有不待听而自服者,为政者实使之然也。(破题)
解释:有不用审理而老百姓自己顺服的时候,这其实是由当政者的政治措施实现的。
夫曰无讼,自下言之也;曰使无讼,自上言之也。此亦我夫子所心冀之者耳。(承题)
解释:所谓没有诉讼,这是从老百姓的角度上讲的;说让诉讼不存在,这是从当政者的角度上讲的。这也是孔子心中所期望的境界。
从来国虽治不能去刑,主虽贤不能废法(起讲)
解释:自古以来,国家虽然太平安定,却不能没有刑罚。
君主虽然贤明,却也不能废除法律。
……(第一股)
……(第二股)
……(第三股)
……(第四股)
……(第五股)
……(第六股)
……(收题)
这几年来,有些士大夫认为老百姓诉讼太频繁,这是人心不古的象征。
胡锋却并不认可这种观点。
他在这篇八股文中,提出了应当健全法制,当政者应当依法治国。
胡锋在梦境中,知道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他结合大明朝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具体措施。
这篇文章,在剑南布政司一众考生中,自然算不上最优秀的。
但其观点具有很强的可实施性。
所以主考官皱眉想了想,也把胡锋录了榜。
至此,胡锋终于考上了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