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奸臣当道,国泰民安

第15章 中举人,当教谕

  出榜那日,胡锋正在家中养鸡。

  自从考完乡试之后,他又迫不及待的买来一批鸡苗,再一次养起鸡来。

  家中爹娘对此非常不高兴。

  蒋芳不止一次的道:

  “你看你堂兄,现在日子过得何其之好,县里那些大老爷们,一个个都对他极其尊重。

  你看看你,怎么就如此的不成器?”

  胡锋道:

  “娘,科举一道,六分运气,三分天分,一分努力。

  并非是谁都能像我堂兄那般运气和天分。

  这天下不知多少秀才,一辈子皓首穷经,也不能中举。

  儿子就算再努力,怕也没那个命,不是那块材料。”

  胡锋说的是实话。

  有些事情,并不是用心和努力就能做好的。

  就比如科举之事,其中暗箱操作的事层出不穷。

  又因为文无第一,一篇文章,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要是遇到一个三观相契的考官,那自然就能中举。

  要是遇不到,那考一辈子也是无用。

  所以胡锋虽然也刻苦努力,但说实话,他还真没想过自己能考中。

  因为太难了!

  与其将未来的希望寄托在中举这等虚无缥缈的事上,倒不如踏踏实实的做些事实。

  只要能养好鸡,到时候赚来大把的银子,同样也能改变命运。

  胡锋的话,是最切合实际的。

  但可惜这个时代的人,对于科举之道太着迷了。

  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为什么“读书高”?因为读书读得好能做官。

  其实这个时代的人,并不是觉得读书有多好,只是觉得做官好。

  除了做官之外,不管赚多少钱,做出多大成就,都是不被人看得起的。

  胡庆和蒋芳听到胡锋这话,心中非常难受,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

  但是,最终他们还是说服了自己。

  蒋芳甚至有些绝望的道:

  “算了!随他去吧!”

  蒋芳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是很绝望的。

  但是,她最终还是没有继续阻挠胡锋养鸡。

  中午时分。

  胡锋家门口忽然间一片锣声响动,三匹马闯将而来。

  那三个人下了马,把马拴在门口的松树上,然后高声叫道:

  “快请胡老爷出来!恭喜高中了!”

  此时,胡庆和蒋芳都去了地里。

  只有胡锋在院子后的鸡舍里。

  听到吵闹,胡锋一脸疑惑的从后面走了出来。

  当他明白自己中了之时,整个人是懵的。

  明公正道,他虽然答卷之时感觉非常好,但还是没想到自己会中。

  因为他明白,想要考中实在是太难了。

  当时去参加乡试之时,他心中其实只是抱着重在参与的态度。

  但实在是没想到,居然考中了。

  这运气——

  而那来报录的人看见胡锋如此年轻,却是一脸的不可置信。

  此时的胡锋,方十六岁。

  当然,尽管心中非常震惊,但这些报录人反应也非常快,连忙脸上绽开笑容,上前道:

  “恭喜老爷高中剑南乡试第七名亚元。”

  然后就簇拥着要喜钱。

  ……

  胡石听到胡锋考中举人的消息后,整个人是懵的。

  怎么可能?

  他怎么可能运气这么好?

  居然也能考中举人?

  胡石是怎么也没想通。

  要知道,他胡石可是公认的天才。

  但他这个天才,也是考了两次,才考中的。

  而胡锋,却是初次考,却一举考中。

  这个消息,把胡石给打懵了。

  这么一对比,他胡石岂不是还不如胡锋?

  一旁的余氏,也是满脸吃了死苍蝇一般。

  本来她儿子考中举人,这件事让她在胡锋一家面前非常有优越感。

  这几年以来,县里面的那些老爷们,个个都对她非常尊重。

  让她无比受用。

  而胡锋一家,却依旧穷巴巴苦兮兮的在大坝村山沟里,更是让她很高兴。

  因为一对比,那股子优越感就出来了。

  但现在,胡锋也考上了举人。

  她的优越感没了。

  和余氏两人相反的是胡云海,他听到胡锋中举的消息后,是非常高兴的。

  胡云海尽管有各种缺点,但他是一个以家族为重的人。

  在他看来,家族里的后辈越有出息,家族就越兴旺,他就越高兴。

  尤其是胡锋还是他的亲侄儿。

  所以,他听到消息后,便连忙换衣服,然后催促着胡石,往大坝村赶来。

  到了胡锋家门口,便顿时看见院子里挤满了人。

  一报、二报、三报的报录人,都挤在院子里。

  大坝村的村民们,都在忙碌着,烧火做饭,设宴摆桌。

  尽管这些村民以前有很多和胡峰家有矛盾,但此时,这些矛盾仿佛都烟消云散了。

  一个个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仿佛彼此间从来没有恩怨。

  就连小果家这些人,也都在灶火边掌勺。

  胡云海抬头一看,只见胡锋家门口,升挂着报贴,写道:

  “捷报贵府老爷胡讳锋高中剑南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

  脸上的笑容,更甚几分。

  “哈哈——我们胡氏宗族这下真的了不得了。”

  胡云海等人来了没多久,胡康、胡林、胡炎、胡燕来等宗族里的代表人物,也都纷纷赶来。

  “康二哥,你也来了?”

  胡康看了一眼胡云海,笑道:

  “废话!

  咱们胡氏宗族又出了一位举人,我能不来?”

  胡云海笑道:

  “天兴我胡氏啊!

  又出了一位举人,而且和石哥儿一样,都是如此的年轻。

  这两人,都有进士之资。

  康二哥,你说要是我们胡氏出了两位进士,那我们胡家该兴旺到何等地步?”

  此话一出,说得胡康心里极其火热。

  虽然说胡康在来之前有些嫉妒。

  但是话又说回来,不管是胡锋还是胡石,都是胡氏家族的人。

  这二人要是能在考中进士,那么整个胡氏家族都会因此得到巨大的好处。

  整个家族崛起了,那受到益处的,是所有人啊!

  此时的胡锋和胡石,俨然已经成为了胡氏家族新一辈中的领军人物。

  不!

  应该说是整个家族的领军人物。

  正说着话,知县到了,胡石的岳丈宋员外也到了。

  各种贺礼和银子,胡锋收得手软。

  胡锋也是此时才知道,原来银子这么容易就可以得到。

  和胡石一样,同样也有缙绅想把闺女许配给胡锋。

  但被胡锋拒绝了。

  他心里清楚人家为什么要把闺女许配给他。

  其实人家看中的,主要还是他未来的前途。

  他才十六岁,人家觉得他进士有望。

  但只有胡锋自己知道,他实在对考进士没什么信心。

  要是接受了对方的好意,那就会被对方的期望所绑架。

  一旦考不上进士,那压力是非常大的。

  胡锋不愿意过那种日子。

  他还是想自由一些。

  ——

  成化二十三年的会试。

  胡锋和胡石一起参加。

  两人都没有考中。

  胡锋和胡石落榜之后,都以举人身份进入国子监学习。

  但胡锋和胡石不同的是,他并没有打算在会试上磨太长时间。

  顶多在考一科,他就会谋求其他出路。

  也就是在胡锋进入国子监这一年的九月九日,朱见深驾崩,终年四十一岁,庙号宪宗,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

  其第三子朱佑樘继承皇位。

  年号弘治。

  弘治三年,胡锋和胡石再一次参加会试,依旧落榜。

  胡石打算再考!

  因为他还很年轻。

  但胡锋却毅然决然的放弃科举,开始谋求官职。

  同年的闰三月,剑南布政司指派胡锋到黔灵锦平府顺安县当教谕。

  在临上任之前,胡锋和雷勇等五个舍友聚了一次。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