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想死吗?那可是九千岁遗孤

第27章 我儿有首辅之姿

  魏兴喝了口饮品,继续解释道。

  “至于这其它两税,便是茶税与酒税。”

  “这茶乃是百姓所需之消费品,但又颇有弹性,富裕之家必不可少,寻常百姓则可有可无。”

  “若要征这茶税,也不算与民争利。”

  “太祖开国之时,曾在南直隶严禁私茶,仅南直隶一地所得茶税收入就高达六十万两之多。”

  “老哥你想,若能举国实施茶叶专卖制度,则榷茶收入至少也是几百万两。”

  这茶税一说,魏忠贤也略有耳闻。

  既然太祖之时曾征收过,想来也有施行之法。

  魏忠贤心中暗自思忖,只听魏兴接着说到。

  “还有这最后一项,酒税。”

  “老哥你也应该知道,我大明饮酒之人何其之多,饮酒之量何其庞大。”

  “若能实施严格的国家酒水专卖制度,光榷酒一项,收入可高达上千万两。”

  看到魏忠贤何雨化田二人投来惊讶的目光,魏兴解释道。

  “此非虚言,乃是有据可考。”

  “北宋之时,光是酒税一项,一年收入就高达一千五百九十八万两白银。”

  “如今大明人口远超北宋,我说的上千万两收入,那还是保守估计。”

  震撼!

  魏忠贤已经完全陷入了震撼之中。

  盐税、茶税、酒税这三税,只要能施行其中任何一项,便可解决当前危机。

  此论,堪称谋国之论!

  儿子的高瞻远瞩远超自己预期。

  此时,魏忠贤心中竟对儿子生出了一丝敬佩之意。

  吾儿有此天纵奇才,当为大明首辅!

  只是,这还没完。

  魏兴又总结道:“这中策与上策一样,皆为巩固根基之策,施行起来颇为不易,且需耗费时日。”

  “但若得一能臣,成功施行此法,可保我大明百年国运。”

  话音未落,魏忠贤举杯:“此言,当浮一大白。”

  三人以饮品代酒,满饮一杯。

  魏忠贤未曾想到,今日来小酒馆与儿子一见,竟然得了两大谋国之策。

  原本压在心头的辽东军饷问题也是迎刃而解,心中无比畅快。

  “这上策‘摊丁入亩’之法,可巩固我大明根基。”

  “中策‘三税’奇招,可为我大明丰盈国库。”

  “却不知这第三策是何妙计?”

  魏忠贤此刻已完全沉浸于魏兴的精妙分析中,求知若渴的问道。

  “说到这下策。”魏兴眼中闪过一抹狠厉之色,吐出九个字。

  “议捐款,杀贪官,建私库!”

  其实对比上、中两策,魏兴更看好这下策。

  因为操作简单,见效快。

  此时大明的王朝,东林党人充斥朝堂、占据要津,他们无一不与江南豪门富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江南豪富借着东林党在朝中影响力,攫取国家财富,躲避税赋。

  而东林党则利用官商勾结,兼并土地,聚敛财富。

  魏兴很清楚,这些人奉行的原则是——钱是我的,国家是你的。

  崇祯十七年,大明王朝生死存亡之际。

  李自成已兵临京师。

  崇祯皇帝,这个刚愎自用又爱面子的天子,为了拯救国家做出了最后的努力。

  他放下皇帝的尊严,恳求朝中大臣捐钱给守卫京师的士卒。

  但结果是,内阁首辅魏早德捐赠五百两,太监首富王志欣捐了二千两。

  富可敌国的国丈周奎,虽有万贯家财却是故意哭穷,一毛不拔。

  最后周皇后实在看不下去了,给了她父亲五千两银子。

  周奎却做出一件奇妙之事,他捐了三千两,另外两千两放进了自己口袋。

  最后,崇祯皇帝恳求显贵捐款救国的结果是,总共募集白银二十万两。

  这就是大明百官、皇亲国戚在王朝倾覆之际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之心。

  数天后,李自成攻破京师。

  杀人盈野的闯王用酷刑逼迫官员交出银子。

  短短半月功夫就得到白银七千万两,相当于大明五年岁入。

  这说明,大明官员很有钱,而且不是一般的有钱。

  只要想办法让他们吐出一点来,辽东军饷难题迎刃而解。

  听到“杀贪官”三字,魏忠贤眼中露出一丝精芒。

  此法,他曾与少年天子提及。

  杀贪官,收其财富以充实国库。

  这也是他能想到的最快的募集辽饷之法。

  只是要施行起来有两个难点。

  一来,毫无缘由的滥杀朝廷大员容易引起朝野动荡,政局不稳。

  二来,此法乃是饮鸩止渴,且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若是旁人提出此法,魏忠贤只会一笑置之。

  但提出此法之人是魏兴,这就不得不让魏忠贤重视起来。

  今日,儿子提出的几项策略无一不是高屋建瓴的真知灼见。

  在他心中,早已将魏兴视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旷古奇才。

  因此他很快摆出一幅洗耳恭听的姿态,问道。

  “不知小哥这下策当如何实施?”

  魏兴道:“很简单。”

  “朝廷以筹措辽饷名义,倡议官员商贾捐款,并许以较高回报。”

  “所得资金存于私库之中,部分用于发放辽东军饷,所剩者提高利率贷出,以获取收益。”

  “如此一来,便可循环往复,源源不绝。”

  “这便是‘议捐款,建私库’。”

  其实还有个更简单的称呼——发行国债。

  这私库之策和国债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

  是帝国根据信用为基本,以朝廷的名义为筹措资金而发行的一种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

  此举可以弥补财政收入不足,解决国库空虚问题。

  同时还不用担心出现类似于银票滥发导致贬值的情况。

  在后世,殖民地遍布全球的大英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重创,财政入不敷出,经济几乎崩溃。

  然而它还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维持世界强国的位置,全靠在一战期间发行的多达七十亿英镑的国债。

  若没有这笔钱,大英帝国早就在战争中毁灭了。

  这就是国债对一个帝国的巨大作用。

  若是大明王朝也能学会使用国债,肯定不会出现后来被农民军和建奴拖垮的局面。

  只是,这个观念过于超前,放眼大明王朝,只有少数聪明人能真正理解此法的绝妙之处。

  魏兴对老哥说出此法,也不期待对方能理解,只是将它当做寻常闲聊罢了。

  “至于这杀贪官....”魏兴嘿嘿一笑。

  没等他解释,魏忠贤嘴角一勾,道。

  “朝廷倡议捐辽饷,百官之中,必有不从者。”

  “届时只需抓住其中几人,杀鸡儆猴,没收其家产,充入私库。”

  “如此一来,恩威并施,私库可成矣!”

  说到此处,魏忠贤忍不住抚掌称赞,

  “妙哉,妙哉,小哥这下策实在是精妙绝伦!”

  有此一策,辽东军饷难题瞬间化解。

  这“议捐款,杀贪官,建私库”之策,可谓是别出心裁,深谋远虑。

  比之自己想到的“杀贪官”之策不知高明了多少倍。

  运用此法好处有三。

  其一,朝廷颁布捐款政令,募集捐款的同时,承诺高额回报,这便是利诱;

  其二,建立私库,提高利率贷出,朝廷可从中赚取差价,这便让私库资金如同有源之水,绵延不绝;

  其三,借此机会铲除贪官,肃清朝堂风气,亦可震慑东林党人。

  此法,即可解决辽饷,又可充盈国库,还能整肃贪腐。

  可谓是一箭三雕!

  当即,魏忠贤心中计较已定。

  回宫之后就向陛下提出此策。

  他很期待看到,群臣听闻此策之后的反应。

  他甚至能想象到,满朝重臣脸上震惊的表情。

  届时,此策必将如同巨石入水,掀起惊涛骇浪。

  短短半日时间,魏兴已经给了魏忠贤太多的惊喜与震撼。

  先是有理有据的证明了他对于大明的赤诚忠心。

  接着又通过抽丝剥茧的分析,揪出了红丸案的幕后真凶。

  最后又提出治国三策,不仅缓解了辽饷危机,还为大明指出一条创收明路。

  我儿,真乃麒麟儿也!

  如此巨大的收获,让向来气度气度沉稳的九千岁大人都有些反应不过来。

  他留下一小贷银子后,便与魏兴告辞,飘飘然的离开了小酒馆。

  他要回去好好消化一下成果,理一理思路。

  ......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