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想死吗?那可是九千岁遗孤

第26章 祸国殃民东林党

  不同于雨化田的尊敬,魏忠贤此时已完全进入状态。

  仿佛不是置身于小酒馆中随意谈论,而是在朝堂之上与大臣商议国策。

  他颔首道:“小哥所言不错,我大明财政问题症结正在于此。”

  “神宗皇帝在位期间,首辅张居正曾颁布政令,‘天下田亩通行丈量,限三载竣事’。”

  “经过重新丈量之后,记录我大明耕地总数为一万万亩。”

  “虽比开国之时略少,却也远超如今。”

  “只是可惜,张居正大人去世后,大明又重新进入百姓投献,官员与豪强兼并耕地的老路上。”

  “如今,朝廷能征收的税赋也是越来越少。”

  “如之奈何?”

  魏兴诧异地看了魏忠贤一眼。

  心说,没想到你一个区区药材商人懂的倒是挺多,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卧虎藏龙?

  不过他也没多想,而是接过话头继续说到。

  “欲解此局,唯有用上‘摊丁入亩’之法方可。”

  这已经是魏忠贤第二次听到“摊丁入亩”这四个字了。

  相较于第一次,这次他更加好奇。

  此法到底有何精妙之处,可解这无解之局?

  在魏忠贤好奇的目光中,魏兴继续讲解道。

  “其实张居正大人丈量耕地的策略是对的,只不过他后续的做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兼并问题,因此才会功亏一篑。”

  “而这摊丁入亩之法,针对的便是土地兼并的问题。”

  “此法,不论一户多少人丁,全部按照耕地面积缴纳税赋。”

  “若是无地佃户,则无需缴纳税赋,反之,拥有大量土地的豪强乡绅们,则需缴纳较高税赋。”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减轻百姓负担,还可增加朝廷收入。”

  “保守估计,此法一年可增加朝廷税赋五百万两以上!”

  后世,清朝雍正皇帝就是运用此法,一举解决了困扰帝国数百年的土地兼并问题。

  一个简单的对比,康熙皇帝去世的时候,国库结余白银两千多万两。

  到雍正驾崩的时候,国库已经结余七千多万两白银。

  于此同时,清朝的财政收入进一步提高,维持在五六千万两的水平。

  正因为雍正攒下的丰厚家底,乾隆皇帝才能建立所谓的盛世。

  而这一切,都建立在“摊丁入亩”的基础上。

  “当啷!”

  魏忠贤手中的酒杯骤然掉落,他却浑然不觉。

  五百万两!

  这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天启元年,也就是去年,朝廷各项税收加在一起也没超过八百万两。

  而魏兴却说,单凭此法就能增加五百万两岁入。

  怎能叫魏忠贤不吃惊。

  魏忠贤只是在心中略微估算一番,就知道魏兴此言不虚。

  目前大明能征收税赋的耕地,不足总面积的一半。

  若能成功实施摊丁入亩之法,增加五百万收入不在话下,甚至有可能更多。

  运用此法,可从根本上解决大明财政困境,或可扭转大明国运。

  此法,当为国策!

  如此振奋的消息,让魏忠贤瞬间气血上涌,激动之色溢于言表。

  自己虽然贵为九千岁,身居庙堂之高,宦海沉浮多年,处理过无数国家大事。

  然而对于土地兼并问题始终无计可施。

  没想到儿子身处江湖之远,却能于区区酒馆之中运筹帷幄,提出此等精妙策略。

  其智谋、才学实在令人震撼。

  不得不承认,和儿子比起来,自己已是远远不及。

  儿子魏兴就是天生的栋梁之材!

  半晌后,魏忠贤从兴奋之中回过神来,眉头微皱。

  “此法虽好,实施起来确是困难重重。”

  “可以想见,届时必将遭到各地乡绅强烈反对。”

  “特别是江南豪绅,多与东林党人有千丝万缕关系,若无铁腕手段,断无可能成功。”

  “我倒想听听你这中策是什么。”

  身为宦海沉浮多年的老政客,魏忠贤心里很清楚。

  摊丁入亩之策虽好,实施起来确是困难无比,而且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效果。

  此策可作为国策,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有了这绝妙无比的上策,魏忠贤对魏兴提出的中策也无比期待。

  “这中策,便是‘征三税’。”魏兴道。

  “敢问是哪三税?”魏忠贤眉头微皱。

  如今大明财政紧缺,为了增加收入,已经加派了各种苛捐杂税,每年又要加征“辽饷”,百姓已是不堪重负。

  陛下与朝堂诸公已经把能征的税都征完了,实在不知还有何税可征。

  对于魏兴提出的“征三税”他很是好奇。

  “这三税,分别是盐税、茶税与酒税。”

  魏兴的话音刚落,魏忠贤略感失望。

  看来儿子还是没经验。

  这盐税自古以来就在征收,岂有再征之理。

  而茶税与酒税更是闻所未闻。

  对于魏忠贤失望的表情,魏兴似乎早有所料。

  只见他笑道:“老哥是否觉得此策有些荒唐?”

  魏忠贤微微一笑。

  “只是有些疑惑罢了,其它两税暂且不提,单说这盐税一项,我大明可是一直在征收,不知小哥有何妙策可增加盐税收入。”

  “老哥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魏兴摇头道。

  “朝廷虽有征收盐税,但也仅限于官盐,对于私盐确是无计可施。”

  “你可知,我大明虽有盐铁官营之法,但私盐横行已是难以禁绝。”

  “单说这最富裕的江南一十二郡,千万百姓却无一人食用官盐。”

  “放眼天下,试问朝廷真正征收入库的盐税又有多少?”

  私盐横行,魏忠贤是知晓的。

  只是魏兴说出的数据过于触目惊心,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

  他本以为贩卖私盐者不过十之一二,官盐才是大明百姓主要购买渠道。

  没想到情况竟然糟糕到此等境地。

  他看向雨化田,求证其中真伪。

  雨化田微微点头,验证了魏兴的说法。

  也不怪魏忠贤疏忽大意,一国之事纷繁庞杂,身在其中难免有所疏漏。

  如今魏兴点出此事,魏忠贤也是倏然警醒。

  原先的一点点失望也是一扫而空,却而代之的是更加专注地倾听。

  “所以说,若能禁止私盐,当可增加盐税收入数倍,这其中少说也有几百万两。”

  “只是这私盐由来已久,若想取缔殊为不易。”

  魏忠贤点头,他知道魏兴所言不虚。

  贩卖私盐不是寻常小商小贩能做到的,其背后必有庞大势力。

  这江南私盐如此猖獗,必然与东林党脱不了干系。

  没有他们暗中支持,私盐贩子绝不可能如此无法无天。

  又是东林党!

  这群自命清高,自诩两袖清风之徒,背地里却是无恶不作。

  真乃国之蛀虫。

  提起东林党人,魏忠贤眼中就不由地闪过一丝狠厉之色。

  只是要想彻底扳倒这群人,还得从长计议。

  想到这里,魏忠贤耐心性子,继续询问。

  “小哥所说的‘三税’,除了这盐税之外,其它两税又是何解?”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