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想死吗?那可是九千岁遗孤

第47章 魏忠贤实在是太厉害了

  是夜。

  京师某处不起眼的院落,房内烛火通明。

  杨涟、左光斗、赵南星、钱谦益......众多东林大佬云集。

  这些人都是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此刻却聚集在如此简陋的屋舍内。

  只因为此处乃是东林秘密集会之地。

  以东林如今在朝堂上的赫赫声威,他们集会从来都是公然举行。

  除非遇上紧急情况。

  而此刻,东林大佬们个个面色凝重,显然就是遇到了重大状况。

  以至于他们不得不到这个秘密据点来商议。

  左光斗眉头紧皱,他见全场沉默,率先开口。

  “魏忠贤为何选择在此时动手?难道他察觉到了异常?”

  另一位东林大佬杨涟,摇头道。

  “不可能,周嘉谟表面上的身份还是中立派。”

  “此前从未有人察觉,魏忠贤不可能发现他已经投靠了我们。”

  “他若早就知晓,那日在朝堂上商议‘辽饷券’之时,他就会趁机拿下周嘉谟了。”

  左光斗颔首,他认同杨涟的分析。

  “可如此一来,就解释不通了。”

  “这周嘉谟是我亲自派人秘密联络的,全程都由我亲自把关,不可能会出问题。”

  “而且,周嘉谟答应投靠我东林,也不过是一个月前的事情。”

  “如此短的时间内,周嘉谟尚未为我东林做过任何一件事,魏忠贤是怎么发现的?”

  杨涟叹了口气。

  “为了拉拢这个周嘉谟,我们可谓是煞费苦心。”

  “好不容易用数百万两银子喂饱了他的肚子。”

  “转眼就被人扳倒了,这实在是,实在是......”

  杨涟连连摇头,他的意思很明显。

  这步棋,东林亏大了。

  他虽心有不甘,却并未过多指责。

  毕竟此事由左光斗全权负责。

  同为东林大佬,若是互相指责,必会造成内部分裂。

  这个道理他懂。

  钱谦益年轻气盛,作为东林后起之秀的他,向来眼高于顶。

  他并没有杨涟的顾虑,毫不避讳地道。

  “失策,实在是失策!”

  “我东林在周嘉谟这老匹夫身上投入如此巨大,本想着能作为我们东林的暗棋,在关键时刻用来对付阉党。”

  “谁知道,这老家伙这么快就倒台了。”

  “如此失策,我东林诸人需引以为戒,切不可小觑了魏忠贤。”

  他这话,明面上说提醒东林小心应付魏忠贤。

  暗地里却是贬低左光斗办事不力,颇有斥责之意。

  东林另一位大佬赵南星,忙出来打圆场。

  “谦益言重了,此非我等疏忽,实在是那魏忠贤太过狡诈。”

  “拉拢周嘉谟一事,只有我们几个知晓,东林其余诸人全不知情,不存在走漏消息的可能。”

  “只能说我们低估了魏忠贤。”

  “此人手眼通天,看来,什么事情都瞒不过他的眼睛。”

  说着,赵南星满脸慎重。

  其余诸位东林大佬,也是如临大敌,面色凝重。

  熟不知,魏忠贤扳倒周嘉谟,只是为了替自己的宝贝儿子出气,哪来这么多算计。

  而所谓发现周嘉谟是东林暗子的身份,更是无稽之谈。

  只能说,这一次是歪打正着。

  稀里糊涂的,居然干掉了东林的一步暗棋。

  若是魏忠贤知道东林大佬们聚在起,郑重其事地讨论自己的‘深谋远虑’,不知作何感想。

  大厅内,东林诸人沉默片刻。

  既然周嘉谟这颗暗子已经被魏忠贤拔除,多说也是无益。

  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如何善后。

  周嘉谟虽然罢官,但也不是不可以运作的。

  若出动东林全部能量,或许能保住他吏部尚书的位置。

  可问题是,这样做值得吗?

  杨涟沉吟片刻,提议道。

  “我等在周嘉谟身上投入巨大,如今他罢官免职,我等不可袖手旁观。”

  “且不说他罢官后,我们的投入都白费了。”

  “若是叫人知晓我东林如此对待归附之人,恐怕寒了士林之心。”

  众人沉默。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可问题是,怎么救?

  “此事,是老朽疏忽。”

  左光斗道,“至于救人之事,我认为万万不可。”

  “魏忠贤素来足智多谋,他选择此时拿下周嘉谟,肯定留有后手。”

  “我等若是贸然行动,必定落入对方圈套。”

  “我见陛下的申饬旨意上有一桩罪责,言及周嘉谟涉及河间府乡试舞弊一案。”

  “此事关系重大,我等不可不慎重。”

  在座的诸人听闻此言,皆神色凛然。

  东林自命清流,所凭借的乃是读书人的声誉。

  若是贸然涉入科举舞弊,一个不小心,就会自毁长城。

  此事,只能作罢。

  又是一阵沉默。

  烛火摇曳,将人影投在墙上,明灭不定。

  不知过了多久。

  赵南星道:“就算不救周嘉谟,但这吏部尚书之位关系重大,万万不可不可落入魏阉之手。”

  杨涟颔首:“赵兄言之有理,这吏部尚书掌管着朝廷人事任免,影响众多官员仕途,实为六部之首,我等必须拿下。”

  “只怕难了。”

  左光斗摇头。

  “我等之前将资源全部投入拉拢周嘉谟,全然没想到周嘉谟会这么快罢官。”

  “对于吏部尚书的替补人选,我们毫无准备,想要击败魏阉,谈何容易......”

  众人再次无言。

  最后,还是钱谦益打破死寂,朗声道。

  “诸公尽管去做,就算我东林得不到这吏部尚书之位,也断然不能让魏阉占了。”

  “大不了,还是让中立派上位。”

  “如此一来,只不过回到之前的局面,我等也并未输阵。”

  经钱谦益一言,让诸人神色稍缓。

  见此,钱谦益微微一笑,继续道。

  “况且,我还有一个好消息。”

  话到此处,他故意停顿片刻。

  待众人的目光齐齐看过来,他自信一笑,这才接着道。

  “诸位不要忘了,壬戌年的会试可就要开始了。”

  “这一届会试,我东林学子占据了大半名额。”

  “江南诸府乡试的头几名,已经尽数投入我东林门下。”

  “毫不夸张地说,这一届会试,我东林必定包揽榜首。”

  “此次吏部尚书之争,即便魏阉赢了半招又如何。”

  “只要这批学子入朝为官,我们东林的羽翼必定更加丰满。”

  “而且以我东林在朝野上下的名气,只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我等门下。”

  “这大明的未来,还是我们东林的天下。”

  “魏忠贤....哼哼....不过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此言一出,东林主人神色大振。

  看向钱谦益的眼神俱都充满期许,这位东林的后起之秀,果然见识卓著。

  就是这么个道理,就算他魏忠贤算无遗策、智谋通天又如何。

  大明江山终究是读书人的天下。

  而他魏忠贤的名声已经臭了,如何斗得过清名远播的东林大儒?

  杨涟笑道。

  “谦益所言极是,一时成败不足为虑。”

  “这魏阉赢了一局,必然放松警惕。”

  “我等正好借此会试良机,好生运作一番,尽力拉拢天下才子为我所用。”

  钱谦益微微一笑,道:“好叫诸位知晓,此事我已经在办了。”

  “江南诸位学子,已尽入吾等彀中矣!”

  说着他竖起一根手指,颇为自信道。

  “这其中,应天府乡试会元徐泾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拿下这届会元不在话下。”

  听闻此言,诸公深以为然。

  能得到以才学闻名的钱谦益的夸赞,这徐泾的才学可见一斑。

  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赵南星道。

  “这还不够,不止是江南学子,即便北方诸省的学子我们也该尽力笼络。”

  “只有集结全天下读书人的力量,才能扳倒魏阉一党,还我大明朗朗乾坤。”

  “如今各省士子已经赴京,我等可举办一场诗会,以文会友,争取拉拢更多的士子。”

  “这些人都是我东林的有生力量,亦可为我等冲锋陷阵。”

  “如此一来,必叫那魏阉防不胜防!”

  “就依赵兄所言!”杨涟一拍桌子,高声附和。

  在座诸位,俱都赞同此策。

  一时间,原本压抑的气氛一扫而空。

  东林大佬们摩拳擦掌,准备趁着这届科举,大干一番。

  至于那周嘉谟,既然已经不值得去救,那就随他去吧。

  东林党不会多花一文钱在弃子身上。

  或许,周嘉谟罢官之后,会因为意外死在返乡途中。

  这是魏忠贤的惯用手段。

  但这已然和东林无关了。

  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壬戌年的会试,将会是东林至关重要的一战。

  ......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