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日月山河

第8章 禁书之论

大明:日月山河 待孤问鼎 3041 2024-11-15 08:55

  迂腐,真是迂腐!

  主动送上门的经验,不刷白不刷,不刷都对不起朱允炆的这波助攻。

  朱元璋是谁,朱济熺再清楚不过。

  那是开局一个碗,打下大明万里江山的明太祖。

  让手下骄兵悍将瑟瑟发抖的朱重八。

  起身草莽,后来居上,剪灭群雄,十五栽成就帝业的平民皇帝。

  教员曾评价: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从淮右布衣到大明王朝的缔造者,何人敢言朱元璋不懂军事。

  洪武年间多次征伐,均是朱元璋制定的方略。

  多谋而善断,仅此一条,甩开多少能臣武将。

  朱元璋的军事造诣绝非让人手一本三国演义的建奴可比。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所记载战术、兵法、谋略在朱元璋眼中,就是小儿科。

  哪有一打仗,两边的将领咿咿呀呀的单挑的,那不完全扯犊子嘛。

  主将一死,剩下的士兵就作鸟兽散。

  要真是这样,在全国直接寻找几个武力值爆满的人,带上几千人征讨全世界去了。

  朱济熄说道:“书中记载不过是根据一些野史,典籍拼凑而来。

  如孙刘联军火烧赤壁,史书记载都未有罗先生所写详细。

  孙儿认为书中所述应是取自皇爷爷于鄱阳湖大战陈友谅,

  想当年皇爷爷二十万大军一举打败陈汉六十万人马,鼎定江南半壁江山。

  战役之宏大,怎是赤壁之战可比。

  像其他什么火烧博望坡之类的,都是这位罗先生的个人遐想和杜撰,做不得数。”

  朱元璋一笑,没有对朱允炆与朱济熺的言论做出裁决。

  对刘三吾说道:“刘学士,就让咱的儿孙们以此书该不该禁,各自陈述,由你禀给咱。”

  “是,皇上。”

  “你们书都读的不错,有机会也应在战场历练一番,日后好守卫边塞,护咱大明。”

  说完,朱元璋慢悠悠转身离去。

  朱济熺察觉到朱元璋眼神中有一丝落寞之色,应是对朱允炆的不满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让多少文人墨客、迁客骚人诟病的晚唐早已不在。

  眼下是一片欣欣向荣、百姓安居乐业的大明。

  十二月份的京师应天,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多少带点寒意。

  龙子龙孙们打着哈欠,三两成群的走出大学堂。

  “济熺哥,今儿,你可把那家伙比下去了。”

  朱尚炳小跑上前,比划手势说道。

  “嘘,慎言!”

  朱济熺赶紧制止,“你有几个脑袋,敢私议太孙殿下。”

  朱尚炳忙环顾左右,知道自己一时激动说错话了。

  诸多皇子皇孙中。

  与朱济熺交好的除了朱高炽,便是这位十五岁的朱尚炳了。

  这位可是日后大明第一个以世子身份袭封的亲王。

  因此,朱济熺起了对朱尚炳的拉拢之意。

  秦晋连封,日后必是自己一大助力。

  朱济熺小声叮嘱道:“这里是皇宫大内,说话要当心,听闻你这几日要返回西安,回去后替我向二伯父问好。”

  朱尚炳虽是秦王朱樉长子,却是庶出。

  母为宁河王邓愈长女,秦王次妃。

  秦王正妃是元末名将河南王王保保之妹观音奴,后人笔下又美又飒的敏敏公主。

  长于江南的朱樉压根看不上这位草原女子。

  朱樉将观音奴软禁于王宫,独宠次妃邓氏。

  因为朱元璋在册封秦王次妃的时候,不传制、不发册、不迎亲。

  朱樉为了弥补邓氏,竟制作皇后服饰给邓氏穿,并将房中的床做成五爪龙床。

  被长兴侯郭炳文告发后,朱元璋在洪武二十二年下旨将邓氏赐死。

  在这一过往背景下,朱尚炳不敢对皇爷爷有所不敬,但将满腔愤怒转到被朱元璋宠溺的朱允炆身上。

  都是庶出,为何朱允炆成了太孙,吕氏成为正妃。

  自己母妃被赐死,不受待见,且连个世子金印都没有。

  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见嫡孙长成,下令铸造秦、晋、燕、周四王府世子金印,不久又下令取消秦世子金印的铸造。

  “是,济熺哥,尚烈年幼,烦请多加照看。”

  朱济熺拍拍朱尚炳的肩膀,道:“放心,宫内有我。”

  朱尚烈是朱尚炳的同胞兄弟,年十一岁。

  邓氏被赐死后,朱元璋召至宫中抚养。

  朱济熺还想嘱咐些什么,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朱济熺凭着上帝视角,知道接下来的历史大事件走向,又想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到来,有什么改变。

  就像应远在蜀中的方孝孺,却在应天。

  简单思索后,认为还是不说为好。

  历史上,秦王朱樉会在两个多月后,薨。

  “那尚烈就托付给济熺哥了。”

  朱尚炳拱手行礼,表示感谢。

  朱济熺走了没几步,朱允熥小步赶上。

  “济熺哥,我……我突然有些害怕。”

  懦夫,怂货,软蛋,烂泥扶不上墙。

  朱济熺内心怒骂数遍,方才冷静下来。

  “怕什么!陛下再不近人情,也是我们的皇爷爷,就这样放弃,你朱允熥九泉之下有何颜面再见你兄长,再见你母妃?”

  朱济熺强压怒火,小声斥责道。

  “我错了,济熺哥,刚才看见皇爷爷发怒,我才……”

  “按我说的,一定会成功。”

  朱济熺轻拍朱允熥的肩膀,抚慰道。

  “这两位是?”

  朱济熺看到等候朱允熥的俩虎背熊腰的侍卫问道。

  昨日见过一面,朱济熺留有印象。

  不待朱允熥介绍,两汉子行礼道:“俞靖见过晋世子。”

  “寥铖见过晋世子。”

  “原来是俞靖、寥铖兄弟。”

  朱济熺还礼。

  听了名字,朱济熺便知二人家世。

  俞家、寥家起于洪武岁月,对太子朱标忠心耿耿。

  若不是朱标,两家子孙早就削爵发配边关了。

  更是早逝的嫡长孙朱雄英,在朱元璋面前哭着求情,将二人留在宫中当差。

  这份恩情,二人不敢忘。

  现在只想一心护在朱允熥左右,报太子一脉恩情。

  见这位晋世子愿意与朱允熥亲近,故对朱济熺礼敬许多。

  ……

  “拿这些东西干什么?”

  吕氏看到给自己行礼的几个太监,搬着一口大锅,手里拎着一些盒盒罐罐,向朱允熥的住所走去。

  “回太子妃,这些都是允熥殿下吩咐奴婢从御膳房借的。”

  “三殿下拿这些东西做什么用?”

  “奴婢不知,想来应是三殿下想用此炼丹。”

  东宫的女婢、太监,知道太孙、太子妃厌恶朱允熥这位三殿下。

  为了讨好太子妃,日后的皇太后,什么话能讨喜,便说什么。

  吕氏想起昨日朱允炆说朱允熥在老爷子面前抖机灵,嘴角不由咧出一丝笑容,说:“去吧!”

  待太监走远后,吕氏对旁边的婢女吩咐道:“去给黄公公说一声。”

  “是,奴婢这就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