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日月山河

第9章 藏拙?

大明:日月山河 待孤问鼎 2816 2024-11-15 08:55

  武英殿内,朱元璋正聚精会神的翻阅儿孙们所述关于禁书之轮的陈奏。

  良久,朱元璋挥手让太监们退了出去。

  朱元璋担心这些个太监嚼舌根,每次与人谈话时,都要屏退。

  殿内由旗手卫的八名带刀的大内侍卫值守。

  朱元璋于洪武年间设京城十二卫。

  旗手卫为京卫之一。

  锦衣卫于洪武二十六年被撤销后,由旗手卫护驾左右,同其余十卫宿卫宫禁,负责皇城安全。

  “这些你都看过,给咱说说。”

  朱元璋合上陈奏,问刘三吾。

  “臣认为晋世子殿下说的在理,书中推崇刘玄德忠君仁厚之道,痛斥董卓、曹操等奸臣,此与陛下治国之策吻合。”

  “其他的陈奏呢?”

  “燕世子说的也不错,可对该书一部分内容进行修改,再流于世。”

  刘三吾历经两朝,深知为臣之道。

  若模棱两可的回答,必引起朱元璋的不满。

  言下之意就是不禁书,可修改一番再流于民间。

  “那就不禁,也不修,咱觉得济熺这句话说得好,不禁,方显大国之器量。”

  朱元璋裁定。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老朱瞧第一眼时,就知道这书纯属扯淡,若真有人拿此当兵书,那反倒是大明之福。

  不过老朱对书中推崇仁厚忠君,贬低奸雄之道,很是满意。

  大明,经过二十来的开疆扩土,现域内万里,已然是够了。

  接下来的大明需要仁治,忠、孝、礼、仪、廉、耻的教诲,要传至天下万民,对万民进行教化。

  明清是中国封建专制君主集权的巅峰。

  大明官方书籍里没有关于《孟子》篇中有名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言论,因为被老朱下令删除了。

  “咱的这几个孙子,你怎么看?”

  刘三吾心里咯噔一下,此情此景,不由想起两年前。

  两年前,朱元璋在御花园内一遍挥着锄头刨地,一遍问他。

  “咱的几个儿子,你怎么看?”

  在刘三吾的一番陈述利弊的言论后,朱元璋放弃了在几位年长的军功卓著的嫡子选立太子的念头。

  其实,朱元璋只是一问,嫡长制是自己所立,不会轻易更改。

  不然,何人能改变朱元璋的想法。

  秦晋二王,千里哭丧,还不是被自己撵了回去。

  “太孙之位,不可更替。”

  刘三吾起身跪在地上行大礼,讲道。

  “哈哈,你个老头真敢想,咱是老了,但是没老糊涂。”

  朱元璋大笑道。

  “平身,坐下说话。”

  两年前他没有选择在皇子中选立太子,如今一切稳固,大明正在按照自己的规划一步步向前走。

  怎么会为一个有聪慧的孙子,来动摇国之根本。

  只因向来偏爱朱济熺,两日前诛了这位大孙的外族,心有亏欠。

  又见这两日朱济熺表现不凡,自己也好久没有关注这位大孙的学业了,这才有此一问。

  朱允炆,是自己花十多年时间培养的继承人,虽有瑕疵,但是仁厚,孝顺。

  大明经历了太多的血腥,自己走后,需要一位仁君治国,方能至万世。

  刘三吾擦擦额头上的冷汗,原来是虚惊一场,是自己浮想联翩,想多了。

  还以为朱元璋想改换储君之位。

  “咱是问你,对几位年长的皇孙怎么看!”

  “陛下,晋世子向来有志,但今日讲堂之论,不似平日之举。”

  不似平日之举?济熺是在藏拙?他为何要藏?

  朱元璋心头升起冷意,难道晋王父子有不臣之心。

  这两日的表现都是故意为之?

  “燕世子仁孝,爱读书,允熥殿下,近日颇有改变。”

  “你先下去吧。”

  朱元璋已听不进去其他言语,出言结束了两人的谈话。

  刘三吾抬首看了下朱元璋冷冽的神情,躬身退了出去。

  “来人,去传晋世子。”

  ……

  春和宫偏殿,朱允熥正按照昨日朱济熺教授给他的方法,架起铁锅,炼制细盐。

  盐铁自古由朝廷管制,垄断专卖。

  贩卖盐铁者,可是诛族的死罪。

  巴蜀百年厮杀,秦魏数年争夺,也是为了盐业。

  每逢乱世,谁掌握了盐池,就等于控制了经济命脉。

  铁,既可以造农具,又可造武器。

  这二者在封建社会是增加国家收入和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朱允熥把太监都赶了出去,只留下俞靖、寥铖。

  “小三爷,你这是干嘛?若是被皇爷知道,肯定会被皇爷斥责!”

  寥铖以为朱允熥是要炼丹,劝道。

  “不要瞎想,我是要炼制细盐,这都是济熺哥教的。”

  朱允熥对两人完全信任,毫无保留的讲了出来。

  正是这两人在自己最孤独的时候陪伴左右,不信任他们,还能信任谁。

  “晋世子教三爷作甚?”

  “别问那么多,我信他!”

  寥铖、俞靖知道晋世子不会害小三爷,也不再问为何教他炼制细盐的缘由,按照朱允熥的吩咐动手忙碌起来。

  现在大明的食盐,多以海盐提炼为主。

  从盐湖中获得食盐是比较容易的,且纯度远高于前朝。

  因为盐湖中的盐含量通常都非常高,本身就相当于卤水池。

  直接通过日晒的方法,就能提取出白花花的食盐。

  但或多或少还含有一定的杂质,有些杂质可能对身体有害,是不能直接食用的。

  吃多了会引发急性中毒。

  朱允熥掏出朱济熺绘制的图纸,小心翼翼的进行蒸馏、解析。

  一个时辰后。

  朱允熥对着雪白无暇的精致细盐,尝了一口,兴奋道:“成了!”

  俞靖、寥铖也尝了一口,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晋世子怎会此法?”

  “胡说,这是我炼制的,跟济熺哥有什么关系!”

  俞靖、寥铖对视一眼,笑道:“明白。”

  朱允熥将手里的图纸撕碎,吞了下去。

  以前,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在等,等成年后,被皇爷封王去外地就藩。

  经过昨日与朱济熺相谈。

  才知自己以前是有多蠢。

  作为太子嫡传,朱允炆母子怎会放他就藩,能不能活着还是两说。

  朱允熥将制作好的细盐揣入怀中。

  来到御膳房,做了碗面,撒上细盐。

  双手托着朝奉安殿方向走去。

  兄长、母妃,你们的公道,现在由我讨回,就从这碗面开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