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日月山河

第13章 兵部,舆图

大明:日月山河 待孤问鼎 3883 2024-11-15 08:55

  扑通!

  朱允熥跪倒在地。

  内心止住对朱元璋的畏惧。

  说道:“孙儿在书中看到,春秋时楚国国君庄王继位三年,整日喝酒打猎,观看歌姬表演,全然不顾国家大事。

  有朝臣进谏,却被他关进牢里,并在宫门口悬挂牌子,进谏者杀无赦!

  伍举进言:闻楚国有只大鸟,身披五彩,神俊异常,却三年既不飞也不叫,为何?

  庄王答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必惊人。”

  朱元璋冷冷问道:“有皇爷爷在,你怕什么?”

  楚庄王三年不飞不鸣,是因为朝局混乱,矛盾尖锐。

  表面装作沉迷于声色犬马、不问政事,实则以静制动,以辩忠奸。

  “孙儿自幼顽劣,不讨皇爷爷喜。

  母妃早逝,父亲走后,孙儿没有了依靠,孙儿感到孤独,害怕。

  回想之前,孙儿有愧于皇祖父,有愧于父亲。

  身为龙孙,应多读书,多历练,多了解朝政,多了解民间疾苦。好替皇祖父,父亲分担。

  刘夫子说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父亲走了,可皇祖父还在。

  孙儿才决定发奋,望有朝一日能替皇祖父分担,让皇祖父少些忧虑。

  可惜一切太晚了,只怪孙儿醒悟的太晚了。”

  说着,朱允熥已痛哭流涕,泪眼婆娑。

  “哎,傻孩子,不晚,不晚!”

  朱元璋抚摸着朱允熥的头,安慰道。

  这孙儿是真的长大了,长大了!

  标儿,看到了嘛,咱的允熥长大了!

  知道为咱考虑了,知道关心咱了。

  唉,朱元璋长叹一口气。

  你要是早点醒悟,早点明白。

  咱或许不会对那些个老兄弟处罚那么重。

  咱不会,咱真的不会嘛?

  朱元璋的思绪回到了与一众兄弟建立大明的岁月中。

  脑中闪过一个个的名字。

  徐达、常遇春、邓愈、傅友德……

  “允熥,你能想通这些,咱很高兴,你下去吧!”

  朱允熥内心也有触动,自己一向畏惧的皇爷爷,此刻,苍老了许多,与民间孤寡的老头一样。

  原来皇帝也会老,也会悲伤。

  “是,孙儿告退,皇爷爷您早些就寝。”

  朱允熥出殿后,黄狗儿赶忙进殿伺候。

  端过太监手里的汤药,递给朱元璋,道:“陛下,您该就寝了。”

  朱元璋瞧着眼前的汤药。

  心想咱真的老了吗,咱也需要汤药来补身子了?

  朱元璋闭目,良久后。

  问道:“今日东宫是谁嚼的舌根?”

  御用监主监慌道:“陛下,奴婢是听允熥殿下院里的奴婢说的。”

  朱元璋轻笑,这狗奴才跟自己玩死无对证。

  伺候朱允熥的太监,女婢已被朱元璋命人杖毙。

  “拖出去,杖毙!”

  言毕,两个虎背熊腰的侍卫上前将御用监主监拖了出去。

  这些个年长的太监,即使没有家人,也有亲戚,若是胡乱攀咬,定会被诛族。

  有苦,也只能哑巴吃黄莲。

  “以后,谁再乱嚼舌根,全部杖毙。”

  “是,陛下。”

  黄狗儿不愧是久侍朱元璋身边,神情镇定的答道。

  但内心早已慌张不堪。

  哪里料到,一个不得宠的孙子,会在今晚重回枝头。

  “给允熥再挑一批宫人过去。”

  “是,陛下。”

  “去啊!”

  “是是,奴婢这就去。”

  东宫别院。

  两汉子来回踱步。

  正是俞靖,寥铖。

  本来他们都被调去羽林左卫了。

  可不一会儿又让他们回来。

  二人不傻,猜到定是皇爷原谅了小三爷。

  “小三爷,你没事吧!”

  俞靖眼尖,看见刚进院的朱允熥,上前问道。

  “没事,你俩没说什么吧?”

  朱允熥之前给二人说过,是朱济熺教他制盐之法。

  “没有,我二人就是死,也不会说一句对小三爷不利的话。”

  朱允熥点点头,道:“进去说。”

  今夜,朱允熥感触颇深。

  ……

  清晨,朱济熺一大早就起床锻炼身体。

  这习惯,得保持。

  一炷香的功夫,朱济熺已大汗淋漓。

  几个太监带着一个六七岁的孩童走进院子。

  “晋世子!”

  为首的太监行礼。

  “彦名拜见姑父,”孩童叩首,说道。

  “快起来,彦名,”朱济熺扶起小彦名。

  六七岁的小孩,如此乖巧懂事。

  可惜,襁褓中没了母亲,如今,又没了父亲,真是个可怜孩子。

  朱济熺不由有些佩服朱元璋,为了大明,对亲族能够忍心挥下屠刀。

  “其他人在这里候着,公公你带着彦名随我进去。”

  朱济熺对为首的太监说道。

  这名太监朱济熺有印象,是御马监的主监张八扯。

  洪武朝的太监名字都很难听,不是前元的太监,就是罪奴。

  傅氏见到小彦名,瞬间抱在怀里哭成泪人。

  “有劳公公了!”

  朱济熺将一件上好的玉佩塞入张八扯手中。

  “使不得,晋世子,这都是陛下吩咐的,也是奴婢该做的。”

  张八扯哪里敢接,赶紧回绝道。

  “公公不要客气,免得被人看见。”

  朱济熺特意叫张八扯进来,就是为了避人耳目。

  “那奴婢多谢晋世子了。”

  张八扯把玉佩揣入袖中。

  太监大多没有子嗣,有也是在入宫前生养的,早就断了联系。

  养儿防老,太监也是人,也一样。

  宫里可不给养老,想老有所依,只能认几个小太监做干儿子。

  兜里没钱没势力,谁愿意给你做干儿子。

  钱,成了他们除活下去外唯一要命的东西。

  再说,御马监可是一个实权衙门。

  御马监可不是专门养马的衙门,这是朱元璋设置的内廷机构。

  御马监的前身是朱元璋在当吴王的时候设立的御马司。

  洪武十三年,改为御马监。

  因御马监的主要职责是保证军马的需求调度和饲料供给以及典礼用马的需求。

  自胡惟庸案后,朱元璋废除中书省,改革了外廷机构,有意强化内廷,实行内外双轨制。

  御马监因负责军马的调度,故与兵部关系密切。

  送走张八扯,朱济熄不愿打搅刚见面的姑侄二人,阔步向兵部走去。

  朱允熥已进入朱元璋的视线。

  接下来该自己上场了,只凭朱元璋的宠爱,那永远走不进大明的核心圈。

  自己的目的也不可能实现。

  出了奉天门,过了长安左门,依次是宗人府、吏部、户部、工部、礼部、兵部。

  刑部不在其内,而是在皇城之北的太平门外。

  “晋世子!”

  “兄弟,茹嫦大人在嘛?”

  “这……世子稍后,卑职这就去通禀。”

  值守在兵部门口的百户愣神后回道。

  百户没想到一位世子说话如此随和,竟称呼自己为兄弟,这哪里担当的起。

  同样,朱济熄也没想到一个正六品的百户,居然认得自己。

  朱济熄留在应天的目的就是兵部,自然要同兵部的人打好关系。

  不一会儿,门口出来一个穿青袍的官员。

  “见过晋世子殿下,殿下请跟我来。”

  在官员的带领下,三拐五绕的来到一大堂。

  堂里有二十多人,绯、青、绿三色官服都有。

  “晋世子找我是公事还是私事?”

  一绯袍汉子说道。

  朱济熄确定这人应就是兵部尚书茹嫦了,看着年纪也不大,四十来岁,皮肤白嫩,透着三分儒雅。

  一副书生样,却是个老狐狸。

  朱元璋最忌朝中重臣与皇子皇孙私下密接,尤其是军队中的将领和官员。

  朱济熄一没有朱元璋的口谕和授意,二又大摇大摆的走进兵部。

  生怕没有人不知道他是来找茹嫦的。

  茹嫦则在兵部的办公大堂里见朱济熄,有这么多人在场,就是传出去,也有人证,能撇清关系。

  “济熄见过茹尚书!”

  “世子折煞臣下了。”

  茹嫦回礼。

  “既不是公事,也不是私事,我只是想跟茹大人借几张舆图。”

  “晋世子想要哪里的舆图,应天府的可不行。”

  “哈哈,茹大人不用紧张,我要灌阳、全州的舆图。”

  茹嫦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不知晋世子借这两地的舆图是做何用?”

  兵部昨日收到奏报,此两地的瑶人叛乱,宫内的裁定还没有下来。

  茹嫦不敢轻易应允。

  “尚书大人若觉得不妥,我可进宫请旨。”

  朱济熺想给朱元璋一个惊喜,若自己请旨,朱元璋必问缘由。

  那惊喜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