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日月山河

第14章 沙盘

大明:日月山河 待孤问鼎 3886 2024-11-15 08:55

  因两张舆图,得罪晋世子,的确不划算,茹嫦思虑再三,说道:“倒也没什么,世子要用,拿去便是。”

  “多谢茹尚书。”

  “来人,带世子去取全州、灌阳的舆图。”

  “是。”

  朱济熺跟一青袍官吏来到一小房间,在外等了半炷香的功夫。

  官吏拿出舆图恭谨的交到朱济熺手中。

  朱济熺见两地舆图到手,说道:“你先回去吧,我在这里再看看”。

  官吏拱手道:“世子,兵部有制,不可,世子有何需求,卑职可办。”

  “你是……”

  朱济熄见官吏看自己的眼神似是相识一般。

  另一边的茹嫦一脸苦色。

  唉,进宫一趟吧,自己不说,可还有位侍郎大人呢。

  大明官制,六部以尚书为正,侍郎为副。

  侍郎归皇帝直属,与尚书无隶属关系,有上奏职权。

  回到内宫,朱济熺看见马牛儿跪在自己寝殿门口。

  问:“想通了?”

  “奴婢生是世子的人,死是世子的鬼,世子日后有何吩咐,奴婢照做。”

  这是想通了。

  想通就好,朱济熺一笑,说道:“行,本世子答应你的,一切算数。”

  一早,宫内关于昨夜哪个宫的太监、婢女被杖毙,传的清清楚楚。

  御用监的主监都因嚼舌根被杖毙了。

  马牛儿哪敢再耍心思,他是生是死,都是由朱济熺掌控。

  “多谢世子,奴婢保证,世子的举动,不会再传入东宫。”

  “倒也不用,之前什么样,之后也什么样。”

  对于这位东宫的探子,朱济熺早就想好了用处。

  不管是否真心投效,玩的就是无间道。

  朱济熺说道:“别跪着了,去御用监,给我找些东西来。”

  “是,奴婢这就去。”

  朱济熺在回来的路上,就打开舆图看了。

  虽只是拓本,但内容清晰可见,山川河流,均有标注。

  朱济熺的脑中规划好了一盘大棋,现在该是迈出第二步的时候了。

  打发马牛儿去御用监找材料的功夫。

  朱济熺待在书房拿笔,对照舆图开始绘制图纸。

  毕竟朱济熺魂穿前是土木专业毕业的高材生,片刻功夫,图纸已成。

  “世子,您要的东西奴婢都拿来了!”

  “再去工部找几个以前做过工匠的人来。”

  “世子,您这是要做什么?”

  马牛儿气喘吁吁的问道。

  “不该问的别问。”

  马牛儿不敢再多嘴,转身准备去工部。

  “等等,你觉得本世子是在做什么?”

  朱济熺眼神玩味的问道。

  “世子应该是想建造什么东西?”

  马牛儿回道。

  “哈哈。”

  朱济熺爽朗一笑,说:“顺便给东宫递个消息,就说我鼓捣宫殿模具,说是回了太原要建造一座宫殿。”

  “这……”

  马牛儿一时没明白朱济熺的意思,这不是自己往火坑跳嘛。

  “快去!”

  “是。”

  文华殿,是皇储日常办公的地方,以前是朱标,现在是朱允炆。

  为了区分皇帝与皇储的身份区别,文华殿顶覆盖的是绿色的琉璃瓦,而不是黄色,门扇只有七十二颗门钉。

  身材短小的黄子澄盯着眼前的奏疏有些愣神,不知该如何处理。

  此奏疏的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但又想自己是太孙的师傅,能帮到太孙的地方,自己一定要出些气力。

  踌躇良久后,还是打定主意,奏于朱允炆。

  “黄师傅,这奏本打回去重新写便是。”

  朱允炆不懂,一个兵部主事的奏疏有什么大惊小怪。

  “太孙,这是三殿下处理过的奏疏。”

  黄子澄提醒道。

  朱允熥?

  朱允炆反应过来,两天前诸皇子皇孙检阅京郊军队后,朱元璋让朱允熥、朱高炽几位皇孙协助自己处理国事情。

  黄子澄拿过来的奏疏,正是朱允熥处理后呈给朱允炆的。

  “黄师傅的意思孤明白了,如果呈递上去,恐会惹得皇祖父生气。”

  “为太孙谋事,臣无怨。”

  “待孤即位后,定让黄师傅做国之重臣。”

  朱允炆许诺道。

  黄子澄内心对朱元璋一直充斥着不满,心想好在自己做了东宫伴读,是皇孙的师傅。

  皇孙上位,自己必定飞黄腾达,留名青史,必是后世传颂的一段君臣佳话。

  为此付出一些牺牲,也是值得的。

  黄子澄是洪武十八年的会试第一。

  本来殿试也是第一。

  可当朱元璋问他年龄,是哪年出生的时候,黄子澄一时紧张没有回答上来。

  老朱便将他从第一名换成第三名。

  就这样状元成了探花。

  所以黄子澄心里一直憋着气。

  ……

  朱济熺等工部的工匠来后,开始叮叮当当的忙碌起来。

  他打算做一个五百年后的军事沙盘,呈给朱元璋。

  沙盘,最早应用于军事。

  史载是东汉伏波将军,武庙七十二将军之一的马援所创。

  一日,马援晨起练剑,看到一群孩童在堆沙子,沙包星罗棋布,上面还插着木棍,像一个个军营。

  马援有悟,在一块木板上,用沙子堆出来一个模型,并请光武帝赐名为沙盘。

  经过一千多年的演变,到明朝已非常精致。

  朱济熺在兵部的大堂就看见过,特意多瞧了几眼。

  但比起后世的军事沙盘,还是缺少些东西。

  不够标准,不够真实。

  道路、村庄、河流、树林等,太过粗糙。

  军队也只是用一根旗帜来代替。

  通过一天的忙碌,朱济熺把沙盘做了出来,除了把传统的沙盘做的更加细致。

  另外,加了时间模拟器,完全按照舆图以一定比例还原了全州,灌阳的地形地貌。

  把代表军队的旗帜换成了用胶泥做成的小模型。

  有骑兵,步兵,弓箭手,辎重队。

  翌日,朱济熺早早去大本堂,也就是大学堂。

  朱允熥却早一步到了。

  朱济熺低声问道:“鱼儿上钩了吗?”

  “济熺哥放心,一切妥当,鱼儿应该已经咬钩了。”

  “下课之后,去我那里,说说下一步的计划。”

  “济熺哥,允熥就指望你了。”

  朱济熺每日都要给朱允熥讲述很多大明的国政弊端,以便引起朱元璋的关注与重视。

  两人正悄声谈话,朱高炽走了过来,说:“济熺哥,我找遍应天府,没有寻见那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可否借弟几天,抄阅完后,弟必送回。”

  两天前,朱元璋因书中一句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在学堂内考察众龙子龙孙的学业。

  书中内容引起了朱高炽的兴趣,想买来一阅,可寻了半天,应天府压根就没有卖的。

  心想朱济熺知道书中内容,必是有藏书。

  “我也是偶然间看过一次,书籍我是没有,不过,燕世子放心,等我两天,定给你寻上一本。”

  朱济熺应道。

  心想朱高炽还真是好学,只可惜是四叔朱棣的儿子,要是自己的胞弟,该有多好。

  “那弟多谢济熺哥。”

  “客气。”

  “肃静!”

  今日负责讲学的黄子澄用戒尺敲打了两下桌面。

  屋内瞬间安静下来,打闹的学子们纷纷回到自己座位。

  一路小跑来迟的朱栋还在门口摔了一跤。

  “黄师傅!”

  朱栋麻溜的爬起问好。

  “伸手!”

  黄子澄一脸严肃的说道。

  上课迟到,就得受罚。

  朱济熺朝朱允熥使了个眼色。

  朱允熥起身说道:“黄师傅,郢王年幼,由我来替他受罚,可否?”

  黄子澄见是朱允熥出头,冷笑一声,道:“可,替他人受罚,须多加一尺。”

  “黄师傅请!”

  朱允熥上前,伸出手掌。

  啪!啪!

  戒尺落下,朱允熥的手掌通红。

  “回座。”

  “是,黄师傅。”

  小郢王朱栋对朱允熥投去感激的目光。

  朱栋是朱元璋的第二十四子,年方七岁。

  “诸位王爷,今日由臣讲述中庸之道。”

  说着,翻开手里的书念道:“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课堂内响起嘹亮的读书声。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之道,圣人也。”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朱济熺有些懵圈,看着一个个摇头晃脑的身边人,都满脸苦涩。

  学堂内有一大半都是十多岁的孩子,哪里能懂的这些大道理,是不是有点难了。

  “大声点,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黄子澄在读书声中,朗声说道。

  “晋世子,你为什么不读?”

  黄子澄来到愣神的朱济熺身边,问道。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