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明殇之风云起

第22章 将在外君命不得不受

明殇之风云起 西楼暮雨 4648 2024-11-15 08:55

  京师平台。天启一幅心不在焉地样子听着几位大臣的禀报,不时地冲殿外张望,张鹤鸣汇报完后请示:“陛下,辽东乃大明的战略重地不可有丝毫闪失,而今经抚不和势必使辽东陷入被动的境地,一旦建虏来犯后果堪忧,还请陛下圣断。”

  天启满脑子想着魏忠贤去采办的木料,哪儿有心思听这些枯燥的东西,不耐烦地说:“这熊廷弼王化贞不通力合作收复失地,又在搞什么名堂!那熊廷弼为何主张放弃关外之地?”

  韩爌奏道:“陛下,熊廷弼的意思是辽沈新败,军心不稳,暂时宜守不宜攻……”

  “那就要把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拱手让人吗?这种守法如何向祖宗们交代。”天启有些不满。李汝华插话:“臣也觉得熊廷弼此议不妥,关外土地决不可轻易放弃。”

  这时,天启发现魏忠贤躲在殿门外冲他使眼色,天启心领神会地起身就要走,群臣急了:“陛下——”

  天启这才想起来,他丢下一句话:“内阁拟旨严责熊廷弼擅议弃守,命其全力协助王化贞。”

  话音未落便跨出了殿门,一拐弯便没影了。

  皇宫走廊。王安在几个小太监的陪同下远远走了过来。

  匆匆而行的魏忠贤见王安迎面走来想躲已经来不及了,魏忠贤干脆笑着迎了上去:“干爹,您这是上哪儿去呀?孩儿给您请安啦。”

  王安斜瞟了魏忠贤一眼:“这不是魏忠贤嘛,有什么喜事呀,瞧着红光满面、光彩照人的模样。”

  魏忠贤忙说:“您老人家可千万别这么说,小奴可担待不起,这还不是全靠干爹栽培,没有干爹,哪有孩儿的今天,孩儿一定会报答干爹的恩典。”王安冷冷地说:“当初你也是这么对魏朝说的吧?”

  听到这话,魏忠贤心里“扑通”一下,心知不妙,他赶紧辩解:“干爹,孩儿冤枉啊,干爹说这话,孩儿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啊。”

  王安摆摆手:“罢了,都过去的事了,现在说他也没用了,魏忠贤呐你现在是皇上跟前的红人,日后咱家还要仰仗你的关照呀。”魏忠贤吓得跪地不起:“干爹千万别这么说,折煞孩儿了,孩儿永远追随干爹,忠心不二啊。”

  “好啦起来吧,你急匆匆地这是要上哪儿呀?”王安问。

  魏忠贤恭敬地说:“回干爹话,皇上新订的一批上等木料刚从阜成门运抵惜薪司,小奴正要去安排一番。”

  王安:“哦,我说魏忠贤呀,伺候皇上是你我的本份,只要皇上高兴了,你我也自然高兴。可是不要忘了皇上是全天下人的皇上,还有很多重要的国家大事等着皇上处理,你我都要时时规劝皇上才是呀——不要忘了自己的本份!”

  王安最后的这句话令魏忠贤心中一颤,他急忙说:“孩儿谨遵干爹教诲。”

  王安背着手说:“知道就好,咱家还有事,先行一步了。”

  说完扬长而去,魏忠贤低头哈腰:“孩儿恭送干爹。”

  山海关经略府。熊廷弼从来没有这么失落过,他一个人背着手在书房中走来走去,不时的唉声叹气。书案上放着一卷展开的圣旨,就在刚才他跪接了这道圣旨,听完后他脸上的期待和喜悦一扫而光。皇上不但没有同意他节制王化贞,反而对他大加斥责,责备他不好好配合王化贞的行动。最后在圣旨里以严厉地口气要求他移驻广宁前线,与王化贞精诚合作恢复全辽。皇上一发火这事就不好办了,熊廷弼再倔强也不敢公然抗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收拾行装,准备前往广宁。

  书房。熊林正在收拾东西,熊廷弼走过来看了看说:“看仔细点,不要漏掉东西,这一走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了。”熊林想说什么张了张嘴,没有说出口。

  熊廷弼注意到了:“你想说什么就直说吧。”熊林这才说道:“老爷,咱们三天两头搬家,担惊受怕、鞍马劳顿,哪个封疆大吏是这样当的呀,真是……”他没敢往下说。这次熊廷弼倒没有动怒,而是平淡地说:“为人臣子尽忠保国,忠于王命乃臣子的本份,如今辽东危在旦夕,老爷身为辽东经略,能视而不见吗?再说就算躲又能躲到哪里去呢?”

  听了这话,熊林也不禁默默地摇头叹息,低头收拾东西,而熊廷弼站在窗前,看着外面院子里收拾行李的家丁,陷入了沉思……

  盛京。勤政殿。努尔哈赤高居宝座之上,旁边坐满了满汉官员、各旗旗主等文武官吏,正在商议南征之事。

  努尔哈赤首先开口:“自从打下辽阳、沈阳后,大明在辽东的布防已经被我们彻底打乱,现在他们的巡抚跑到了广宁,锦州也在他们的控制中,局势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啊。”这时,八贝勒皇太极接过话:“父汗,儿臣以为我大金自占领辽沈后基本上已经在辽东站稳了脚跟,但如果要南征的话,当务之急就是拿下广宁。一旦广宁到手,我们就可以直指锦州,兵临山海关城下。”皇太极的话引起了一阵议论,各旗旗主、王公大臣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努尔哈赤看看右下首的范文程:“范先生,您怎么看?”范文程一直在闭目养神,没有参与讨论,听到大汗点他名,这才睁开眼睛说:“启禀大汗,刚才八贝勒所言极是,广宁是通往山海关的咽喉要道,是明朝巡抚驻地,一直有重兵驻守,只要拿下广宁,关外之地就将尽归我大金所有。”

  努尔哈赤点点头:“广宁,本汗志在必得,虽然大明在此驻有重兵,这恰恰证明广宁的重要性,一旦拿下了广宁,我们就能够直接攻击长城,那时一切都将变得有利于我们。”

  一个旗主说:“大汗您说吧,这仗怎么打?我们早就等不及了。”

  “对,早就等不及了——”

  “又到了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大殿里亢奋地情绪快达到沸点了,人人都在摩拳擦掌,准备着大干一场。

  努尔哈赤受到了感染,也兴奋了起来,他扫视殿中一圈,说:“不要急,机会有的是。”范文程开口道:“大汗,广宁毕竟深居内地,又有重兵驻守,我大金对广宁的情况也不甚了解,贸然出击恐怕多有不妥。”努尔哈赤沉吟道:“范先生考虑的极是,不知各位旗主、王公大臣有谁了解广宁的情况,尽可直言。”

  王公大臣们面面相觑,最后目光都投到了降将李永芳身上。这李永芳原是抚顺城里的明军游击,后来城破被俘,干脆就投降了。因为他是第一个投降的明军将领,努尔哈赤非常重视,为了吸引更多的明军将领来归,他对李永芳恩宠有加,不但加官进爵,还把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了他。李永芳从一个小小的游击摇身一变成了大金的驸马爷,这种剧烈的身份转换使李永芳感激涕零,从此便死心塌地的为努尔哈赤出谋划策,作用不容小视。

  李永芳看到大家的目光,便主动站起来不紧不慢地说:“父汗,儿臣以为广宁之战的关键点就是广宁城北二十里的西平堡,这里是广宁的门户所在,一旦拿下西平堡,广宁也将失去屏障,正所谓唇亡齿寒,因此明国才在西平堡驻扎重兵,正是看到了这一点。”

  努尔哈赤:“你是说先从西平堡下手?”

  “正是。”李永芳接着说:“我大军围攻西平堡,广宁一定会派援军增援,我们就在城外围点打援,一来可消耗广宁守军实力;二来,也可尽快打下西平堡;最后广宁也将轻而易举地为我所得,辽东将成大金的囊中之物,大汗随时可以拿来。”

  努尔哈赤很高兴:“好啊,额驸能想的如此周全,何愁广宁不克!本汗决定此次出征就由八贝勒和额驸共同统领,本汗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皇太极和李永芳跪地叩头:“儿臣领旨。”

  广宁。自从和熊廷弼闹翻后,王化贞便一直住在广宁城中,再没有去过山海关,他现在正一门心思研究如何一战而击溃后金主力,毕竟他手里有六万大军,这是他敢于炫耀的资本。何况他早已在朝中夸过海口,如今就是想退缩也已经晚了。要命的是叶阁老和张尚书隔三差五就来函询问辽东战事如何,朝廷太需要一场胜仗来激励军心和民心了。王化贞知道不能再这么拖下去了,他必须采取行动了。

  参将江朝栋走了进来:“抚台大人,西平堡……出事了。”

  “什么!”王化贞一下子明白自己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江朝栋掏出一封书信交给王化贞:“今晨,虏军突然围困西平堡,罗一贯将军拼死派人冲出重围送来求援信,请抚台大人过目。”

  王化贞一把抓过书信,撕开没看几行,便脸色惨白,手无力的垂下,喃喃自语:“怎么会这样……”

  江朝栋:“大人,据送信的人讲,虏军攻城非常凶猛,罗将军快顶不住了,得赶紧增援啊!”一语惊醒梦中人,王化贞这才回过神儿来:“对对,增援,赶紧增援!西平堡绝对不能出现任何闪失。”他转了几圈,转身说:“去把孙得功叫来。”江朝栋:“是。”

  孙得功是王化贞的得力干将,王化贞非常器重他,广宁的主力部队当仁不让的由他统领。说话间孙得功已经走了进来:“大人,您找我。”王化贞转过身看着他,直奔主题:“西平堡告急,你立即率两万精兵前去增援。记住,一定要保住西平堡,绝不能有任何闪失!”孙得功抱拳:“末将领命。”

  广宁明军一出动,西平堡外的皇太极便受到了情报。他笑着对旁边的李永芳说:“额驸,如你所料,广宁明军派来两万人救援西平堡,估计很快就要到了。”李永芳眯起眼睛望着不远处硝烟弥漫的西平堡,问道:“可知主将是哪个?”

  皇太极翻了一下情报:“孙得功。”

  “是他——”李永芳有些意外。皇太极问:“怎么,你们认识吗?”李永芳叹道:“何止认识,十几年的交情了。想不到王化贞居然派他前来增援,这可真是天佑大金啊!”皇太极不太明白李永芳的意思,便问:“额驸,此话何意?”李永芳有些得意:“八贝勒,李某有把握招降孙得功,三天之后拿西平堡和关宁城来献。”

  皇太极大喜:“果真如你所说,回京后定当为额驸向父汗请功。”李永芳道:“孙得功应该快到了,我们这样……”李永芳和皇太极耳语一番,皇太极点头赞赏道:“嗯,就这么办。”

  西平堡外,后金军的攻势逐渐减弱,最后居然停止攻城,分批撤退了。守军看到这诡异的一幕虽然心中有许多疑惑,但还是松了一口气,西平堡总算是保住了。守将罗一贯在战斗中不慎中了流失伤势很重,不得不回到府中养伤,将城防交给副将负责。

  黄昏时候,孙得功率领的援军终于赶到了西平堡外,却没有看到想象中的攻城景象。但遍地的尸体,残破的军旗和随处可见的刀枪、战车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们这里刚进行过一场恶战。孙得功吩咐大军在城外扎营待命,西平堡只是一个小军寨,根本容纳不下这么多援军,没办法只能驻扎城外了。

  孙得功在几个亲信的陪同下进城探视受伤的罗一贯,在罗府卧室,他们见到了罗一贯。此刻他已经包扎完毕,坐在床上休息,看见孙得功进来了,便挣扎着想下床,孙得功急忙上前扶住他说:“罗将军,你别动,养伤要紧。”罗一贯浑身疼痛无力,只得听从孙得功,坐在床上看着孙得功:“孙将军,你来得太及时了,如果再晚半天恐怕一切都来不及了。”

  孙得功说:“将军尽管放心养伤,建虏已经被孙某击退,想来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发动新的攻势。”罗一贯欣慰地说:“好,好,好啊,总算可以喘一口气了。孙将军,西平堡就全拜托你了。”孙得功一拍胸膛:“将军放心,有我孙得功在,西平堡就万无一失!况且抚台大人也千叮咛万嘱咐,孙某岂敢怠慢,你就放宽心吧。”罗一贯:“如此甚好。”

  罗一贯、孙得功绝对不会想到,后金军已经迅速将他们包围了,早先的撤军只是为了诱敌深入而已,真正的战幕才刚刚拉开……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