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梃击疑云

第6章 设计(一)

梃击疑云 汏威天龙 3419 2024-11-15 08:56

  万历初年起,围绕着“国本之争”,朝中就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以李太后为首的言官集团,举着祖宗“立嫡立长”的大旗,支持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另一派是以万历宠妃郑贵妃为首的军官集团,在万历皇帝的支持下,打着“择优选贤”的旗号,支持立郑贵妃之子朱常洵为太子。“国本之争”直至万历二十九年终于尘埃落定,朱常洛封太子,朱常洵封福王。

  万历皇上已多年不上朝深居內宫,除非皇上召见,群臣很少能见得到,圣旨都是通过能接触到皇上的两派上层官员传出来的,有时圣旨奇怪的很,人们也不知这圣旨究竟是皇上的意思还是另外谁的意思。另外,本应离京就藩的福王,却在万历皇上的默许下迟迟不肯离京至今已近十三年。于是各种因素交杂、各种事件出现,慢慢的给天下也传达了一个信号,谁将来会继承大统还真不一定,于是朝中文武百官各自选边站队,终形成了“太子党”和“福王党”两个对立阵营,两党之间互相倾轧,党争不断。

  三月初五,巳时,翊坤宫。

  “娘娘,辽东传信过来了。”郑贵妃贴身大太监庞保小步轻点,低着脑袋从门外小跑进来,手里拿着一封烙着特殊火漆的密笺,那是刚刚从辽东建州府飞马传回来的。

  郑贵妃接过密笺,拆开后,只见寥寥几字

  “时机未到须慎思勿妄动”

  郑贵妃看完这个没落款没日期的信,怒意顿生,一把将纸撕的粉碎摔撒在地上。站立身后的庞太监见状立马跪地,磕头如捣蒜,胆战心惊的求饶“老奴该死!老奴该死!娘娘千万保重凤体!莫气坏了身子!莫气坏了身子!”。这些年郑贵妃因为发无名火,不知杖毙了多少太监宫女,他实在是怕了。

  郑贵妃凤目喷火,狠狠地盯着空无一物的门外,一言不发……

  过了一会儿,庞太监见郑贵妃没有再继续发作,心安稳了许多。他伺候郑贵妃已有时日,娘娘的心性早已摸透,这样的情形说明郑贵妃不会再找人撒气了。于是,他跪在地上捡起每一小块信纸碎片,在郑贵妃的视野里倒退到院子中间,将刚才的一地狼藉连同信封一起丢进院中香炉内。

  郑贵妃直到看到从香炉里冒出火苗后,才转身进入宫内内堂。庞太监知道这个时候,娘娘必有交代,于是也赶紧跟着小跑进去听吩咐。

  “李成梁这个老匹夫!哼!跟我来这套,想做墙头草,看本宫以后怎么收拾他!”郑贵妃愤愤的自言自语。

  郑贵妃思虑片刻后又道“你去,再通知刘成,让他从那边府库里再支十万两银给老匹夫,就说朝廷犒劳戍边将士,务必让他派可靠之人来京与本宫商议,只要他肯来人,就由不得他了!”。庞太监见郑贵妃再没有其他吩咐,赶忙应道“是,老奴遵令旨”,说完低着头倒退出了翊坤宫。

  自过完年开始,李太后和叶向高等一众言官又开始不停给皇上施加压力,要求下明旨让福王尽快离京就藩,郑贵妃也就又坐不住了。

  皇上太喜欢郑贵妃和福王了,对太子却是一贯的厌恶之极,多年前就以不上朝与群臣抗议,不支持他立福王为太子,本想等着太后归天后找个机会废了太子,由福王取而代之。但现在他既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违反祖训激怒太后,废了没有大错的太子,也不敢太得罪群臣,怕没人帮他操持他的江山社稷,所以自从他无奈的在太后和群臣逼迫下立了太子以后,他只能借着洛阳福王府未竣工的理由并时不时安排一些朝廷琐碎小事让福王处理,拖着不让福王离京。这么多年来,他因为福王离京就藩的事,实在是不胜其扰。

  同时,郑贵妃也在皇上的纵容下极力拉帮结党,多次向最有实力的盟友辽东总兵李成梁寻求支持帮助,想让李成梁对叶向高等几个太子的马前卒发难,但是每次都是隔靴搔痒,根本没有对言官集团形成致命打击。半个月前他又派了身边的二太监,庞公公的干儿子刘成,带着他的意思天天找李成梁,搞得李成梁烦不胜烦。

  万历十九年以前,北方蒙古、女真等各部落屡犯大明辽东边境,李成梁帅军征战沙场,屡立奇功,十几年间凭一己之力逐步稳定了大明边境,实为大明北方之定海神针,朝廷授其辽东总兵,总揽辽东一切军务,时有“南有戚继光,北有李成梁”之语流传天下,李成梁一时风头无两。其麾下有一心腹叫葛剑新,是李成梁与郑贵妃连接的重要桥梁。

  葛剑新早年间本为一乡野穷秀才,曾立志考取功名入朝为官光宗耀祖,其人身材魁梧,孔武有力,却屡试不第,渐渐心灰意冷。后经人点拨“功名可在马上取”,于是报名参军,成了李成梁军中的一名普通兵丁。随后在多次攻城略地的战斗中杀敌英勇,屡献破城妙计,每战必先登,逐渐被李成梁留意赏识,提拔做了心腹亲兵,后又因其心计缜密且读过书,逐渐被委以军中重任。

  自隆庆朝起,大明对北方的策略就是“逆革顺赏”,并允许边境互通贸易。因此朝中的各方势力在各地都建有自己的秘密私库,来为自己利益集团提供财物支持。郑贵妃还在朝廷未立太子之前就在辽东有私库,李成梁成了气候后,郑贵妃顺理成章的与言官集团的政敌李成梁结为同盟。葛剑新被李成梁授予负责处理与郑贵妃对接一切事宜之权。之后数年,郑贵妃的财物往来和宫中消息打探都要经他之手,因此,葛剑新在郑贵妃和李成梁的共同抬举下,一路扶摇直上,官运亨通,直到五年前,李成梁终于把他安插进朝中兵部,做了如今正三品的兵部右侍郎。

  两年前葛剑新借军务之机回辽东参拜李成梁,他却发觉年近七十的李成梁身体大不如五年前,说话时有糊涂垂垂老矣,又基本把军政事物都交给下面,不再事事过问,特别是很大一部分军务都交给了他的义子努尔哈赤全权处置。他这么多年见了太多兔死狗烹,确实怕万一哪天李成梁真蹬了腿儿,别说自己这个秀才身份的兵部右侍郎还能不能当,就是能否保住小命都是个问题。为了再找个牢靠的靠山,回京后他便开始向郑贵妃效力,到如今他已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福王党。

  万历四十三年二月初十,恰逢太后七十大寿,皇上为太后专门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圣寿赏灯会。是夜,慈宁宫外的院子里华灯彩饰,歌舞升平,皇上携太子并一众大臣一一给太后报吉祥话,后宫众妃嫔也围在太后周围想着法的逗太后高兴,众人都献上了精心准备的寿礼,年迈的太后看到君臣同心,其乐融融的场面笑得合不拢嘴。郑贵妃借着一片祥和的氛围,就趁着太后高兴的空档给福王说了几句好话,结果却是适得其反,又引起了太后过问福王离京就藩的事,本来皇上和郑贵妃就知道太后不待见福王,今天还特意没让福王过来,哪知道郑贵妃会不合时宜的在这时候提福王,得知福王仍未有离京就藩之意,太后立时没了笑容,原本其乐融融,一片祥和的喜庆气氛随之荡然无存。皇上见状赶忙老生常谈哄骗太后说福王府还没竣工,况且在京城还有朝廷交代的差事没办完。李太后当然知道皇上在找借口庇护福王,于是越想越气,竟然点出随行陪同的内阁首辅叶向高,让他当众把祖宗规矩又说了一遍,直接搞得皇上和郑贵妃灰头土脸。而作为太子党头子的叶向高,面上虽然不漏声色,内心却高兴的很,甚至在刚才说祖宗规矩的时候都比平时声音大了几分。

  叶向高自万历二十一年前就攀附在时任内阁首辅王锡爵门下,在万历皇帝搞“三王并封”时,他躲在支持万历皇帝预破除“立嫡立长”规矩的王锡爵背后摇旗呐喊出谋划策,却未引人注意。虽然最后在李太后和言官集团的极力反对下,“三王并封”不了了之,但叶向高却因此事引起了万历皇帝的赏识,于是此后数年,八面玲珑的叶向高既服务皇上又讨好太后,官职也就水涨船高,随着官职的不断提升,万历皇帝发现其确实有治国理政之大才,更关键的是他言听计从,漂亮的办过很多交代的私事,于是终于让叶向高爬到了如今内阁首辅的位子上,从此无论是朝廷还是皇帝本人,都越发离不开他。

  自成为内阁首辅以后,他虽然仍对皇上言听计从,但唯有在太子这事上不再支持万历皇帝,坚决的与太后和言官集团站到了一起,因为他此时已清楚的认识到,祖宗的这个规矩是万不能碰的,当年的王锡爵就是不遵循“立嫡立长”的祖宗规矩被骂下了台,连皇上都保不住,他可不想走王锡爵的老路。另外它还有着自己的算计,太子是宫女所生,皇帝对他母子二人历来不待见甚至讨厌,致使太子完全没有接受过正统教育,甚至直至十九岁才开始读书认字,此时的太子心性早已定型,可以说就是废物一个,终日只知吃喝淫乐,对治国理政更是一窍不通。他想着如果按这个趋势下去,等到万历皇上百年后,太子继位,他叶向高将成为大明第二个“张居正”!一个更加完美的“张居正”!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