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王朝:我发现了新大陆

第106章 为国本计

  天启十七年。

  这是王英来到这个世界的第十七个年头,也是他以朱慈烺的身份称帝的第十七个年头。

  十七年风风雨雨,仿佛还在昨天。

  即便是当初还略显稚嫩的容貌也已彻底褪去了稚气,如今,已经是一个中年人的样子了。

  胡子,也留了一些。

  十七年励精图治,不断的积累与努力,终于将亚美利加州完完全全握在了手里。

  不,还有几个小国一直在边境不断骚扰。

  朱慈烺任由他们发展壮大。

  有很多人不理解,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可有人,还是明白的。

  如今,最早一批加入大明国籍的土人所生育的子嗣,都已经成年了,好多也都参了军。

  因为对他们来说,当兵,是无上的光荣,是一生的荣耀。

  墨西哥原住民的汉化也很顺利。

  这么多年过去,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新的生活。

  每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用忍饥挨饿,也不用过朝不保夕的生活。这是多少年来他们一直所盼望的,如今终于实现了。

  和平发展的十七年,让这个国家的人口飞速增长,虽然其中的大多数都未成年,有很多还只是新生儿,但国家的人口,已经翻了几倍了。

  在不用担心生活、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问题的时候,他们生起孩子来,也很放心。

  尤其是相对完善的医疗技术,让孕妇在分娩时所要遭受的危险大大降低。

  城市里,乡村中,人人脸上都带着笑容,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盛世之景。

  许多从战火经历过来的人,想起曾经朝不保夕的日子,都感到一阵唏嘘。

  而新一代的孩子们,没有经历过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的孩子们,完全想象不到那样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甚至不敢相信那种地狱般的生活居然距离他们曾这样的接近,可以说是擦肩而过。

  学堂里,响起孩子们郎朗的读书声。

  这些年,朱慈烺这个名字,深深烙印在人们的心中。

  因为他的功绩,是没有人能够比拟的。

  对于学堂里的孩子们来说,这个名字尤其熟悉。

  因为他们所读的每一本书,都有朱慈烺的影子。

  要么是他亲自撰写的,要么就是他参与编改的,要么就是有他的故事在里面。

  当人门享受着现在的美好生活的时候,总会想起曾经风雨飘摇的日子,便更加感谢那位住在皇宫里的伟人。

  是的,伟人,他当得起这个称呼。

  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哪怕是曾经的敌人。

  其实,真说起来,这个国家的大多数人,都是他曾经的敌人。

  但他们都获得了这个国家的合法身份,并获得了无数年来,所有先辈们都无法触碰的美好生活。

  所以,他们没有恨。

  国内,一片太平。

  这么多年来,从来都没有出现过任何起义,甚至连大规模的械斗都没有过。

  争斗,多是为了利益。

  当人们不用再为这碎银几两计较的时候,争斗就会少很多。

  大明的犯罪率,已经达到了几千年来的最低点。

  这是任何国家都羡慕不来的。

  另外,两年前,欧洲的两代自称日不落的帝国,都发现了这个繁荣的国度,并希望可以到这里来做生意。

  朝廷只回了两个字——滚蛋!

  之后,恼羞成怒的两大帝国先后派出了军队,袭击了大明的沿海边境。

  但当他们的船只看到大明的钢铁巨轮的时候,他们的心情是复杂的。

  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像样的对抗,他们多数都投降了。

  朱慈烺亲自接见了这些人中的高层,并给他们吃下了桃太郎药丸,之后就放他们回去了。

  这些人临走前,还带走了许多书籍和唱片。

  甚至朱慈烺还让一部分白人教会的传教士跟随船队一起离开了。

  这些白人,出身也多是从欧洲流落至此的可怜人。

  后来机缘巧合之下,逐渐建立了信仰,因为皇帝的默认,还在内部建立了教会。

  而教会所信奉的神,就是这些大明皇帝。

  甚至朱慈烺还亲自帮忙指出过一些教义中不合适的内容,进行修改。

  此次派遣他们跟随西方舰队回去,目的,也是为了在欧洲国家内部打下基础。

  毕竟,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排除有一些崇洋媚外的人存在。

  尤其是对于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来说,对比自己悲惨的生活,更容易向往自己没有见到过的幸福美好。

  他们虽然来自民间,但人民的力量,无疑才是最强大的。

  想大明,最终的结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失去了民心。

  几百年后的大清,同样是因此而结束的。

  其实,对很多国家而言,都是如此。

  所以,每当乱世,一个国家所面临的,都是内忧外患。

  所以,才会有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

  因为最可怕的,就是后院起火,毕竟后院是不设防的,最容易崩溃。

  这么些年,朱慈烺也算了,他仅仅是将整个亚美利加州改造整顿完毕,就花了十七年。

  这还是因为亚美利加州的势力分布比较简单,几乎是一片白地,可以自由发挥。

  若是面对情况更加复杂的亚洲及欧洲各国,恐怕就很难这么顺利了。

  打仗,他已经不怕了,因为他拥有远远超越这个时代的技术。

  可彻底毁灭并接收一个国家,并不只是枪杆子硬就能做到的,这需要的东西就多了。

  几年前,他派出了一个分身,带了两万人,驾驶八艘大型战舰,去了澳洲。

  因为澳洲的情况跟美洲差不多,都是原住民科技水平比较低,后来被西方列强侵占迫害,反客为主的。

  这种地方,地域辽阔,但结构简单,相对比较好控制。

  朱慈烺也是怕自己时间不够,便分出一小股兵力,先拿下一些比较好动手,回报率又比较高的地方。

  因为带兵领袖是自己的分身,军中高层也吃了桃太郎药丸,对他绝对忠诚,所以,他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做,省去了很多猜忌与制衡的步骤。

  古往今来,多少次王朝更迭,多少发展受制,不是因为这些原因?

  人心难测,这一直是一个无法解决的大难题。

  别的不谈,光是有桃太郎药丸和分身法术这两样宝贝,朱慈烺就很难踏实下来。

  更何况,他还有更多的宝物和优势。

  比如,更快的发展速度。

  凡是他的王国领域之内,农作物的生长速度至少都是其他地方的三倍,科技的进步也更快,工作效率也更高。

  这已经不仅仅是优势了,而是古往今来从没有人能获得的机缘。

  就是光武帝刘秀,都没有这么好的命。

  有时候,朱慈烺也感慨,上辈子还叫王英的时候,就是个普通人,虽然有些才学,但干什么什么不顺。事业不行,家庭破碎,郁郁而终。

  这一世,或许便是对他的一种补偿。

  所以,他非常珍惜。

  这些年,随着他的年龄增长,有许多汉人老臣都多次上书,希望他可以早日立后,诞下子嗣,早日为国本计。

  朱慈烺已经三十多岁了,有好多皇帝在他这个年纪,孩子都生了几窝了。

  但是,他却一点都不着急。

  甚至当初先后被送到他宫里的两位绝色美人,自打进宫后,他连看都没再看过。

  许多老臣,都很为此担忧,害怕不早做准备,若是哪一天万一出了什么意外,皇室无后,或主少国疑,大明该怎么办。

  当然了,这种话,他们自然是不敢说的。

  他们只能一次次的劝谏,一次次的找合适的女子引荐给陛下。

  但皇帝都选择不见。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一心只想着忙事业,对这些男欢女爱算是习惯性忽视。

  将那些妙龄女子领到宫里他暂时也不会见,更不会碰,与其让那些姑娘老死宫中,还不如干脆不见。

  完全不好色,一心励精图治,他的作为,是让这些大臣既放心又担心。

  朱慈烺也没有怪罪他们,虽然很烦,但也有一种莫名的幸福感。

  这是一种被关心的感觉。

  而那些老臣,现在的年纪,也都不小了,头上早已爬上了白霜。

  去年,工部尚书也得了癌症去世了。

  朱慈烺亲自为其主持葬礼,全国斋戒三天。

  这些年,跟着他打天下,最累的,不是那些当兵的,反而是工部的人。

  因为大量的建设工程,全都压在工部的肩上。

  一个几乎统御了整个大洲的国度,在十几年里完成了正常发展需要几百年才能达到的城市建设,这是多么可怕的工作量啊。

  虽有万众一心,但老尚书,也确实够勤恳,够操劳。

  他死后,朱慈烺追封他为上柱国,下葬皇陵,入驻太庙。

  老尚书,该是新大明国,第一位下葬皇陵的人了,比皇帝更早进去熟悉环境。

  后来,工部尚书的位置,由老尚书的副手担任。

  经过多年的培养,工部侍郎也早就可以胜任尚书的工作了。

  这就是提前培养人才的好处,就算出现了突发状况,也不用担心断代。

  只是,朱慈烺并没有这样要求自己。

  因此,老尚书丧礼过后,又有老臣上书,希望陛下早为国本计。

  这一次,朱慈烺没有直接拒绝。

  他算了一下,自己,已经三十三了,已经不再年轻了。

  就是按照二十一世纪的标准,也算是晚婚晚育了。

  人类的生长周期漫长,为了保证国本,他起码需要提前二十年培养下一代君主。

  毕竟对于一个兴盛的帝国而言,尤其是对于一个封建王朝而言,最可怕的,就是主少国疑。年幼的皇帝无法亲证,便容易被后宫、外戚、权臣、太监等等祸乱朝政。

  “我已经三十三了,就是效率高点,也得到三十四岁才能有孩子,等把他培养到可以做一个合格的君王,我差不多也六十岁了。”朱慈烺叹了口气,他以为自己还年轻,时间还很多,但不知不觉间,他的时间,已经失去了许多。

  “必须要为以后考虑了。”

  或许,年龄真的会带走一个人的锐气,时间也终将磨平人的棱角。

  十几年里,朱慈烺从来都没想过自己会老。

  但现在,他却觉得,必须要早做打算了。

  他有些担心,担心人生之后的几十年,没办法将整个地球都收入治下。

  这是严重的强迫症,差一点都是一种缺憾。

  本来,他是打算将面积涵盖全球的大明帝国稳定下来后,就将国家由封建王朝改为君主立宪制。但现在想想,他很担心自己的时间不够。

  真要是到了快不行的时候再去考虑,他很担心会来不及。

  他已经考虑了很久,后来的某一天,他十几年来第一次召见了艾莎。

  她很激动,因为这是十几年来的第一次。自打她到了皇宫以来,就一直久居深宫,她甚至以为,自己此生都会老死宫中了。

  虽然她的生活很富足,但生活远远不止有物质需求这一种。

  她甚至常常照着镜子,看着那绝美的面容怀疑自己的容貌,是不是自己不够美,不够有吸引力?

  她洗了澡,换上了一件红色的富有西域柔媚特色的服装,这是她亲自设计改良的,已经珍藏了很久。

  在去御书房的路上,她心里很忐忑。

  因为她只接到召见的旨意,却为接到侍寝的旨意。而且她要去的是御书房,也不是皇帝寝宫。

  她甚至怀疑,这一次见面,是不是想让她走?

  他也已经不年轻了,如果离开了这里,她又能做什么呢?未来,又何去何从?

  她不知道,她不知道还能不能适应另一种生活。

  这心中的忐忑,一直到来到了御书房,都还没有平息。

  “臣妾艾莎,见过陛下,陛下万岁福康!”

  这些年,艾莎的汉语进步很大,不仅十分流利,还没有任何口音。声音柔媚,十分动听。

  “抬起头来。”

  朱慈烺坐在龙书案后,隔着十几米,看着眼前表面淡然心内忐忑的姑娘,他甚至看到她的肩膀在轻微的颤抖。

  看着眼前的姑娘,朱慈烺感觉仿佛回到了十几年前。

  十几年的岁月更迭,似乎完全没有在这个绝美的女孩儿身上留下任何的痕迹,她的脸上没有丝毫皱纹,还是那么光滑。

  那白皙的皮肤,妖娆的身段,似乎和当年,没有任何分别。

  这让朱慈烺都不禁感叹岁月的不公。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