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王朝:我发现了新大陆

第117章 第117 趁乱

  “郑经。”

  酒宴之后,宫殿内,朱慈烺居高临下。

  “罪臣在。”

  郑经跪伏在地,他已经想到了自己的下场,这会儿倒是也冷静下来了。没有什么好怨的,只怪自己识人不明,一切都是时也命也。

  “你父,曾被永历帝封为延平王,今日,朕封你为镇台王,替朕,守护台湾,维护沿海治安。”

  此话出,郑经惊。

  他以为会是问罪处死,却没想到,竟是封赏。

  见他久久不语,朱慈烺轻咦道:“怎么?你不愿意?”

  “不,不不,罪臣,罪臣愿意,多谢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郑经一个头磕在地上,地板都磕的邦邦响。

  他也是太激动了,不出意外的话,一会儿这脑门儿肯定是要肿的。

  “朕留给你五千兵马作为基础,你在这基础上,要在南方沿海地区发展起来,给清国制造麻烦,尽可能多的吸引火力。”

  “罪臣领命!”

  “嗯。”朱慈烺点点头,随后脑海中构建出全国地图的样貌,“自福州起步,经仙游、南安、鹭岛起至广州这一块儿,就交给你了,希望你最快的速度让我看到战果。”

  “是!”

  “退下吧。”

  “罪臣告退。”

  郑经站起来,还躬着身缓缓后退,直到退到门口,才转身离开。

  当他出门之后,一名武将已经在这儿等着了。见他来了,拍了下他的肩膀,说道:“我叫陈明,奉陛下之命,辅助你行事。”

  “那就,有劳陈将军了!”郑经赶忙拱手行礼。

  之后,朱慈烺也未在此就留,而是带着人,开船离开了。

  他没有直接打进内陆,而是派人放出大明皇帝回归的消息。

  在满清的压制下,汉人百姓这些年的日子一直过的很苦。

  而百姓一旦活不下去了,只有造反一条路。

  或许,在大明还在的时候,他们也会造大明的反。

  但是大明,至少是他们从小生活的家,被异族人统治,所受到的种族歧视是非常严重的。

  而且人都有一个共性,从古至今如此,那就是——还是以前好。

  这是对当下乱象的一种逃避思想。

  如今虽然满清已经统治了这片土地,但是各地的起义还是不断。

  各股反清复明的势力,甚至会延续到民国时期。

  这些力量虽然弱小,但当大势所趋时,也是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的。

  比如,若大明大军要攻一座城,只需要兵临城下,城内就会有起义军势力直接在城内反了,把城门打开。

  说到底,现在还是汉人多的,这种情况应该会是一种常态。

  就像当初宋朝攻打金朝一样,有许多城都直接打开城门投降了,但宋朝军队的将官竟然是个蠢蛋,因为不打仗就没有军功,反而对已经投降的城打了起来,结果最后还让人反打了。

  朱慈烺当然不会犯这种错误。

  实际上,明与清过招,只需要有对方一半的兵力,事就可为。

  更何况,朱慈烺所带兵马只多不少。

  就这样,他在沿海各地盘旋了几个月。

  明明是冬天,但却已经将国内的起义势力搞热了。

  1673年,春。

  这是一个多事的年头。

  先是各地起义,导致沿海各地城池失守。

  尤其是那些小县城,都发生了频繁的起义,清廷也不明白,到底是为什么,今年出现了这么多的起义势力。

  虽说一直以来,反清复明的势力不少,可都这么多年了,怎么忽然就都冒出来了呢?

  有人说,是大明的皇帝回来了。

  可都这么久了,他们只是道听途说,也没得到确实的消息。

  所以对许多人而言,是不相信这个讯息的,他们宁愿相信,这是一支势力,在幕后推动着这一切,之所以把大明皇帝推出来,不过是给自己加一个名正言顺的说头而已。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儿,这手段,都用了几千年了。

  但不论到什么时候,都还是那么好用。

  朝廷派出了不少兵去围剿起义军。

  可等到朝廷的兵到了以后,却发现,哪儿有什么起义军呢?

  问县令,县令便说起义军是听到他们来了,就逃了。

  清军闻言大喜,感觉自己很威武,并会顺便在当地住一段时间,膘也养肥了,裤腰也紧了,这才带个好消息回去。

  不过,一趟一趟的,朝廷得到的都是把敌军吓跑或赶跑的消息,却没有收到人头。

  朝廷这就认为,是这些当兵的,不忠,阳奉阴违。

  因为派出去执行这些任务的,汉人有不少。

  所以,朝廷便杀了一批。

  后来,就派出了几支正儿八经从草原下来的清军。

  他们打着各式各样颜色的旗子,代表着不同的身份。

  可他们去了之后,却遇到了强烈的抵抗。

  双方伤亡都很严重。

  如此,朝廷便更加不信任汉将,认为他们是食清俸禄,却操着反清复明的心。

  本来满清就不信任汉人,此事一出,朝廷撸下来的汉人官吏、将军就多了。

  甚至因此,还找借口杀了不少。

  渐渐地,有些人,竟然把心思,放到了平西亲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等藩镇的身上,打起了削番的心思,让他们归老。

  自古以来,凡是以战封王的人,哪有一个好欺负的。

  他们表面上假惺惺的向清廷发出请求归老的信函,实际上,却已经聚兵,想要与清廷分庭抗礼。

  这事儿,本来就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

  朱慈烺的一系列举措,等于是稍微将这些事提前了而已。

  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还在海上的朱慈烺,立刻命霍恩带着信函,与几位藩王接触,表示愿意与他们一同对抗清廷。

  待反清复明,他们的藩王位置仍旧保留,且世袭罔替。而且许诺与他们平分天下,共同发兵,逼清廷退位。

  当这个命令下达之后,霍恩愣住了。

  他不敢置信的小心问皇帝:“陛下,您,真的要和他们平分天下?他们,可是大明的叛徒啊。”

  对此,朱慈烺只是笑笑,道:“你看看署名。”

  霍恩一看,署名写的,就是他皇帝的大明——朱慈烺,但烺这个字写连了,细细看,确实朱慈狼,因为笔法稍微潦草了一些,怎么认都可以。

  “给他们许诺的是朱慈狼,跟我朱慈烺有什么关系?”

  “这······”霍恩苦笑不得。

  哪怕已经相识这么多年了,霍恩还是有些搞不通皇帝的脾气。

  多数时候,这位陛下都是很严谨睿智的形象,永远稳操胜券,一切尽在掌握。可有些时候,又很······

  嗯······很流氓。

  像是之前以屎溺恫吓琴师就范,如今又以这样的文字游戏,引几位藩王上当。这手段,着实不是很光彩。

  但,这又怎么样呢?

  “末将告退。”霍恩离开了。

  随后,他便快马加鞭,亲自带着信帖,来到了云南。

  这是吴三桂的封地。

  此时,已经是全军戒备的状态。

  “站住,什么人!?”

  霍恩被拦下了,他勒停战马,大声喊道:“吾乃大明虎威军副帅霍恩,有要事要见吴将军。”

  等了一会儿,城门打开,出来一队人马,领着霍恩继续奔行。

  此次,霍恩只带了十几个轻骑兵上路,倒也没有引起什么慌乱,对方人马很配合,直接带着他们去往昆明凤鸣山,因为有自己人引路,一路多少卡点倒是畅通无阻。

  当然了,这主要也是人数少,盘查不严。若是他带着几千人过来,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放行。

  一行人,一路来到凤鸣山,霍恩也见到了这座传闻中奢华无比的平西王府。

  见到这平西王府的第一印象,那就是大。

  大的没边儿。

  寻常皇亲王爷的府邸,都远远不足这规模的十分之一。

  就是献慜皇帝的皇宫,都远没有这平西王府来的华丽。

  这种豪华,不只是在面积上,还有装饰上。

  装饰这东西,虽说不起眼,不顶吃喝,可是真烧钱啊。

  还没进门,霍恩就注意到了那门口的一对石狮子。

  寻常的石狮子,都是灰不出溜的,一般这玩意儿攀比,也不过是在个头上有些差别。

  寻常人家的石狮子,只有膝盖高,跟狗似的。

  大员家的石狮子,那得有三米高。

  而这平西王府的石狮子,可不能用高大来形容了,那得说是圣洁。

  光是这石狮子的石料,看着就不一般。

  它是一种白亮的石头,看着还有透明,像玻璃一样。除了造型神态雕刻的栩栩如生之外,那表面打磨的是非常的光滑,一看就价值不菲。

  那门楼上巨大的匾额——平西王府四个大字,还是用金子铸的,别说多气派了。

  随行的将官上去叫门,大门打开,霍恩还看着他封了一个封子交给门房,之后那门房才关门进去禀报。

  见到这一幕,霍恩不禁摇头感叹。

  都说宰相门前七品官。

  光是这平西王府的一个小小的门房,都敢公然向军官索贿。

  可见,这种腐烂已经到了什么程度。

  这种事儿,放到献慜治下的大明,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当然,这也跟大明没有发行货币有一定关系。

  本来就没有钱,你还能拿什么行贿呢?

  不多时,大门打开。

  平西王带着人,满脸堆笑的出来迎接。

  还没见着人,就听到了爽朗豪迈的笑声。

  “哈哈哈哈!陛下使臣前来,吴某有失远迎,有失远迎啊。”

  随着声音传来,一个身材高大,头发斑白的花甲老者自门内经众人簇拥着出现。

  他看起来并不魁梧,虽然上了年纪,但身姿依旧挺拔。

  相貌平平,长的还有些黑,除了这一身蟒袍之外,他看起来和田间地头的老农没什么分别。

  但谁能想到,这竟然是两朝勋贵,坐拥云南的封疆大吏呢。

  “我已经收到信件了,没想到你们来的这样快。来来来,里边请,里边请。”

  吴三桂很亲切的过来,将手轻轻放在霍恩的肩上,半搂半推的往王府里走。

  昆明不愧是春城,似乎到处都是繁花茂盛,尤其是这王府,景致那叫一个美,仿佛把全世界的花鸟鱼虫市场都搬了过来。

  亭台楼阁数不胜数。

  寻常人家,有个三进的院子都了不得了。

  这王府,却已经不知道有多少进了,就是从小在这儿长大的,晚上一个人在这儿恐怕都得迷路。

  过了影壁墙,跨了两个院子,霍恩在吴三桂的带领下来到了书房。

  这里,就能看出主人家对客人的尊重了。

  一般不重要的客人,都是在会客厅接见的。只有尊贵的客人,主人家才会请到书房。

  书房虽然宽敞,但这么多人都进去也不方便。

  于是,只有霍恩单独进去与吴三桂会面。

  “霍将军请。”

  二人分宾主落座。

  吴三桂问道:“不知霍将军此次前来,是有何要事要与孤相商呢?”

  这,就叫明知故问。

  但吴三桂,显然不是很会装,他脸上的笑意,已经出卖了他的内心。

  但谈判就是这回事,有时候,你知道我,我也知道你,但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一下。

  “我这里,有一封陛下亲写的密函。”

  霍恩从怀中,把那封还未拆封的信递了出去。

  见到信函,吴三桂还装模作样的露出震惊之色,他猛然站起身,双手在衣服上擦了擦,弓着腰,十分虔诚恭敬的双手将信函接了过去。

  落座后,他缓缓拆开信封,从里面,拿出那封,朱慈烺的亲笔书信。

  信的字数不多,只有寥寥一两百字。

  很快,吴三桂便看完了。

  霍恩注意到,刚拆开信,吴三桂的脸上便露出一丝几乎压抑不住的狂喜。

  霍恩知道,他一定是直接看到了那一句——平分天下。

  有一说一,吴三桂过去也是忠臣,可一旦当了藩王,有了自治权统治权,谁还能放得下呢?

  古往今来,有几次削番,是和和美美的,哪次不是闹得鸡飞狗跳?

  权利这东西,一旦到了手里,没有人舍得放下。

  放下信函后,吴三桂双手掩面,肩膀微微耸动。

  霍恩就在他对面坐着,也不知道,他是在笑,还是在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