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没喝兴师侵南土~傅公晦奉使死河朔】
话说粘罕领左副元帅,兵出河阴,分兵完颜希尹南侵朔州,自引大军长驱至代州,代州安抚使李嗣本率兵拒守三日,城破被擒。粘罕向西南直取崞县而来。当时武义郎、代州西路都巡检使李翼字辅之,屯兵崞县。李翼听闻粘罕已破代州城并繁畤等县,率军来犯崞县,与县令李耸、县丞王唐臣、县尉刘子英、监酒阎诚等人议后,急顶盔披甲,负勇提戟,上马引众,同折可与、折可存兄弟,义胜军统领崔中、都监张忠辅,出城对敌。粘罕带军也到,两阵对圆。
折可存当先出马,厉声骂道:“塞外野夫怎敢背弃盟约,来犯中国?岂不知我折家世代在此为将?”
粘罕亦出马喝道:“代州已破,本州雁门、繁畤二县已归金国,而今只有崞与五台两县而已,即是折家将之后,你来投拜,便让你统领此州,俺黏没喝也是一言九鼎的汉子,绝不相欺。”
折可存大怒,拧枪飞马过去,叫道:“俺折可存这杆枪却不应。”
粘罕挥刀来迎,与折可存枪来刀去,两军前厮杀四五十合,粘罕佯败,跋马便走,折可存只认为他本事已尽,放马驰逐,却不知粘罕暗中挂刀,摘弓搭箭,猛回身射去,那枝箭正中折可存臂膀,折可存拔箭忍痛,退回本阵。
折可与武艺出众,挺枪出马,大骂道:“女真匹夫,怎敢暗箭射我兄弟?”
蕃阵上完颜银术可,年过五十,抡狼牙棒,骤马来迎,大叫道:“兵不厌诈,何故寻死?”粘罕回至认军旗下观看。折可与战银术可六十余合,力不能敌,回马归阵。都巡检使李翼,麟州新秦县人氏,使戟刀而出,与银术可飞马交锋,斗七十合,抵敌不住。张忠辅见了,手里使一口凤嘴刀,骑一匹烈马,来斗银术可。银术可之弟完颜拔离速,执铁杆长锤,来战张忠辅,两将斗五十合,张忠辅败阵而回。
宋将尹旭又来叫阵,金军一员女将,跃马出战,众人看时,乃银术可、拔离速之妹完颜沙里质,年纪四十,早年在混同江得遇奇人,教授双剑之术,武艺过人。但见:头戴狼尾银盔,身穿貂绒战袍,体挂乌油铁甲,足踏绣凤绯靴,手舞金银双剑,坐匹银鬃骏马。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当下便与尹旭交马,略斗十合,沙里质双剑齐落,把尹旭双臂斫断,再一剑削下头颅。宋军无不惊骇。对面粘罕令讹谋罕、胡实海分两翼冲杀过来。李翼急引军兵退回城中。粘罕挥军打城,李翼、张忠辅、折可与等将,婴城固守,率士卒以死拒敌。
李翼对折可与道:“吾与将军同守此城,当尽忠节以报国家。”
折可与慷慨言道:“某与巡检生死与共。”
义胜军统领崔中本为燕人归宋,颇有二心,张忠辅略察其意,对众人说道:“必欲降敌,请先杀我。”崔中骗张忠辅议事,目顾帐下军士,拔佩刀刺张忠辅杀之,斩张忠辅首级扔于城外,以示金人,夜引金兵入城。李翼、折可与挺身搏战达旦,杀百余人,力不敌被执。
粘罕欲臣之,对李翼说道:“我欲取天下,彼一小县敢抗我金国大军,我亦喜忠义之人,不想杀汝等,你等若肯顺从,特与免死,仍官复旧职,便可投拜也。”
李翼转头对折可与道:“不可食前言,我与公死生共处。”又骂粘罕道:“我南朝臣子,以奸贼内应致城破被擒,杀则任杀,岂肯拜汝番狗?”粘罕仍好言劝降。
李翼又骂道:“不幸被番狗所擒辱,我岂是贪生怕死之徒!”
折可与亦骂道:“我八十年世守之家,怎肯负国败坏家声?无知畜类,不若快杀我!”群胡愤悱,持梃纷击李翼、折可与,李翼伤额,折可与被击损一目,谩骂粘罕等人不止。
粘罕叹其守节,复谆谕道:“汝等本皆合死,念汝等忠义,姑且恕罪,还敢恶言骂辱!”
李翼道:“我辈若手有寸刃,当杀尔等,岂能空骂?”粘罕知不可屈,令杀李翼等人。
李翼南向呼官家数声道:“臣力弱,不能翦灭此贼,以报国恩。”李翼怒骂不屈,与县令李耸、县丞王唐臣、县尉刘子英、监酒阎诚、将官折可与同死。
折可存骑马挺枪,与女真巷战不已,手杀数十蕃兵,粘罕在城头看见,令耶律怀义擒之。
耶律怀义本名孛迭,辽宗室子。二十四岁便以战功累迁同知点检司事。粘罕攻取辽国西京,辽主谋奔于夏国,怀义谏止不听,知辽国必亡,乃窃取辽主厩马归降女真。金太祖自燕还师,留粘罕、斡鲁经略西方,怀义领谋克从军。天会初年,官拜西南路招讨使,如今四十五岁,从粘罕伐宋。
耶律怀义领令,走马来迎折可存,斗数合,折可存箭疮崩裂,被耶律怀义一枪刜下马,命军士活捉。折可存部下见了,要来相救,被蕃兵擒杀殆尽,遂破崞县。耶律怀义把折可存押上城头,来见粘罕。
粘罕对折可存道:“不愧折家将之后,能与俺斗许多合,也是少有,此时归降不晚。”
折可存骂道:“大丈夫技不如人,不过一死而已,女真猪狗,要杀便杀,休要我降!”粘罕见他不屈,把他押往应州。
粘罕则令猛安郭企忠字元弼,加桂州管内观察留后,率兵留屯雁门关,镇守代州。郭企忠乃唐时汾阳王郭子仪后人。郭氏自郭子仪至郭承勋,皆为大唐节镇北方。唐季,郭承勋归顺辽国,子孙继为天德军节度使,至郭昌金降为天德军节度副使。郭企忠幼孤,事母孝谨。年十三,居母丧,哀毁如成人。服丧期满,承袭其父官职,为天德军节度副使,加左散骑常侍。金国天辅六年,女真大军至云中,完颜杲遣辽国降将耶律坦招抚诸部,郭企忠率部归降金国。军帅完颜杲命郭企忠徙所部居于韩州。郭企忠及见金太祖阿骨打,阿骨打问其家世,知是郭子仪后裔,礼遇优厚,以白鹰赐之。后从粘罕伐宋至代州。
又说马扩等自云中而回,至太原府,以粘罕所言告童贯。
童贯惊道:“金人初立国,怎敢作如许事!”
马扩道:“北人深憾本朝结纳张觉,又为契丹亡国之臣所激,必谋报复。臣曾对官家禀过,却不听信臣言,今犹可速作堤防。”然童贯先已阴怀遁归京师之意。
粘罕知童贯在太原,遣使王介儒等人至太原,出所赍书,说张觉渝盟等事,言语傲慢。童贯厚礼之,与金使说道:“如此大事,何不速告我?”
王介儒道:“北国大军已兴,直向南来,何用告为!国相军自河东路入,太子军自燕京路入,不戮一人,止传檄而定耳。”
马扩喝道:“兵者凶器,天道厌之。贵朝灭契丹,亦借本朝之力。今一旦渝盟,举兵相向,岂不顾南朝积累之国,我大宋若稍饰边备,金国安能拒敌!”
王介儒倨言道:“此话吓唬谁?我国家若以贵朝可惮,则不会长驱而来。移牒且来,公必见之。莫若遣童大王速割河东、河北,以大河为界,存宋朝宗社,乃至诚报国也。”
童贯闻之,愁闷不知所为,即与参谋宇文虚中等谋赴阙禀议,乃与太原知府张孝纯说道:“粘没喝,金国猛将,现因我朝纳其叛将张觉,兴兵问责,本王这就回京,奏请官家,割让太原,粘罕得太原,两国必然重修旧好。”
张孝纯止之道:“此乃割肉啖虎也,金人渝盟,大王当聚诸路将士,令天下兵悉力枝梧,今大王去,人心必摇,是弃河东与敌也。河东若入敌手,河北焉能存乎?愿大王少留,共图报国。兼太原地险城坚,人亦习战,未必金军便能攻克。”
童贯大怒,叱之道:“吾受命宣抚,非守土也。君必欲留我在此,设置你等将帅何用?”太原守臣刘士英、方笈、王禀亦苦谏,童贯默然不顾,至晚与亲随逃离并州,鼠窜回京。
张孝纯得知童贯逃去,拊掌叹道:“童太师平生作几许威望,临事而惧,抱头鼠窜,有何面目复见天子与天下人!”张孝纯见童贯遁逃,也欲避粘罕,得刘士英等人力止方免。
童贯去后,金军南向,及至忻州,州守贺权揣度不敌金军,开门张乐迎迓粘罕。粘罕大喜,下令兵不入城,领兵南行,至石岭关,位于忻州、太原交界处,打破此关,可直攻太原。
当时张孝纯令辽国降将耿守忠率八千步军合将军冀景骑兵,助王宗尹守关,与金兵交战。
粘罕率军至关前,见耿守忠已列阵相待,亲自叫骂搦战:“耿守忠契丹阉狗,快与我来交战。”
耿守忠听金人詈辱,观看那人怎生打扮:戴一顶熟铁盔,与日争光;贯一副铁札甲,并月同辉。上罩着蓝战袍,真个是青天握云;腰束着龙虎带,果然像霓虹缠身。手拿着劈天刀,威风四扬;脚穿着羊皮靴,夜战八方。远瞧时龙头虎面,近瞅处鬼脸狰狞。若怒喝,地裂山崩;只咆哮,江河倒流。
耿守忠认得真切,正是粘罕,乃出马用大斧指着粘罕,大喝道:“你灭我辽国在先,今日骂我在后,我焉能与你干休?”
粘罕厉声道:“你在西京大同,杀我弟紥保迪,是我不饶你,你若肯献关投降,可以抵罪免死。”
宋军中王宗尹手里舞单鞕,一骑杀出,粘罕令完颜突合速出战。
突合速,宗室子,拿罕塞人。初隶万户石家奴麾下,曾领偏师破云中诸山寇盗。斡离不攻平州时,遣突合速讨平应州贼,抚安其民而还。及伐宋,在粘罕军中宣力。为人粗犷,使一杆宣花斧,力兼百人。
二将抢至核心,各抡兵刃,你来我往,走马相拼。斗约二十合,突合速一斧斫去,把王宗尹连头带胸,劈成两半,落马亡身。
粘罕见胜,亲引大军冲杀过去,耿守忠亦指挥人马来战。乱军中粘罕寻到耿守忠,刀斧齐举,两人厮杀一团,斗不及十合,耿守忠抵挡不住,率兵往关上败走。突合速以八谋克之兵,破石岭关屯兵数万,杀戮几尽。耿守忠损兵折将,恐张孝存责备降罪,举白旗献关于粘罕。跪于粘罕面前,伏地不敢仰视。
粘罕止住乱兵,问耿守忠道:“尔想活想死?”
耿守忠答道:“吾愿为大金孝犬马之劳。”
粘罕道:“征宋用人之际,我不杀你。”遂释之,加封节度使。
冀景闻耿守忠叛,不敢归太原,乃走汾州。于是,粘罕又破赤塘关等处,如入无人之境,遂围太原猛攻。
刘士英、王禀等力战,城中共两万军民,凡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皆与兵器,昼夜守城。并州古城乃宋初潘美修筑,方圆仅有十余里,张孝纯坐镇府衙,刘士英、王禀等人,每日至城上督军坚守。粘罕见久攻不克,伤亡日益增多,只得停止攻城,将并州围如铁桶,与外失援,音信不通。
刘光世、折可求闻粘罕兵打太原,统陕西、河东军四万来救,扎寨于文水县西山,耶律怀义捕得生口,尽知宋兵屯守要害,乃与左金吾上将军耶律余睹,分兵袭败于汾水之北,宋军被杀万余人。
完颜希尹攻打朔州。朔州守将孙翊,又名孙益,河东名将,为人忠勇,与金交战,胜负未决回城,又得朝廷救太原之令,正在忧虑,其部将献计道:“不若引兵北捣云中,金人将士家小在彼,所谓攻其所必救也。”
孙益摇首道:“此策围魏救赵,乃是上计,只是违背君命。”遂留义胜军守朔州,自引两千军马突围,援救太原。因粘罕反据雁门关,孙益只得从宁化军、宪州,出天门关以救太原。
孙益去后,希尹围城攻打十余日,城中有义胜军,皆辽人也,如郭药师常胜军一般,皆是山后汉人组军,实勇悍可用。其在河东者约十万余人,官给钱米,虽诸司不许支用者亦听之。久之,仓廪不足,义胜军以饥而怒,语出不逊。
宋军请粮皆腐余,也颇怨恨,义胜军与宋军道路相逢,官军便骂辱道:“汝等番人也,而食新粮。我官军也,而食陈米。吾等不如番人么?早晚杀光你们这些番贼。”义胜军听之生惧,其心益二,遂开门献城于金人。完颜希尹得朔州、攻武州,义胜军又为内应,遂失朔、武二州。
一日,刘士英在城墙抵御金军,遥望金军阵后,一路人马冲杀而来,刘士英不知何故,少刻金兵退去,一员大将单人独马,白袍素甲,手持白奏道陀枪冲至城下,高声叫道:“莫要投石放箭,我是福州观察使、朔宁知府孙益,奉命来解太原之围,速开城门。”刘士英使人急报张孝纯,张孝纯急来城头观看,却不见人,忙问刘士英道:“来人在何处?”
刘士英一指远处金军围裹之中,说道:“那人见金军迫近,我又不能擅自开城,翻身杀入敌中。”
张孝纯举目望去,只见烟尘滚滚,金军四面围堵一员猛将,说道:“如何使其复来城下?”
刘士英命举“张”字旗挥动,孙益与金兵交战,忽见太原城头摇旗相招,乃奋力杀开血路,复跃马冒围至城下,高声大喊:“急开城门,敌兵来也。”
张孝纯问道:“尔来怎无军马?”
孙益答道:“方带人马,全部陷于阵中。”
张孝纯见追兵已迫城下,乃说道:“金兵已至城下,不能启门,恐敌军攻入,观察当破围而出,使朝廷统大军来救,才是道理。”
孙益见张孝纯不肯开门,大叫道:“儒子不可共事!”又回马杀入金军之中,凡三进三出,力竭战死。孙益天资忠勇,每倾赀以赏战士,能得人死力,身虽战死,有子一人。
且说金国东路侵宋大军由斡离不率领,完颜阇母为副将,斡离不上奏金国主吴乞买道:“阇母乃臣之叔父,请以阇母为都统,臣监战事。”吴乞买从之,以阇母为都统、扫喝为副都统,使斡离不监完颜阇母、刘彦宗两军。
当时宋廷以故事遣太常少卿傅察充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傅察往河北时,金人渝盟,朝廷还未得知。
傅察,字公晦,当时三十七岁,孟州济源县人,中书侍郎傅尧俞从孙。十八岁登进士第。蔡京在相位,闻其名,遣子蔡鯈往见,将妻以女,傅察拒而不答。调青州司法参军,历永平、淄川丞,入为太常博士,迁兵部、吏部员外郎。
傅察奉旨至燕地,闻听金人入寇中原,有人劝其止行。傅察正色道:“我受使以出,闻艰难而止于此,岂不愧对官家。”傅察遂行至经州韩城镇,经州原为辽国蓟州玉田县,金灭辽以蓟州归宋,宣和六年,改玉田县为经州。
金国使人不来,傅察居韩城镇数日等待,忽然金兵数十骑驰入馆驿,强扭傅察上马,行次境上,察觉有变,不肯前进,与金人说道:“我朝有规,迎迓使人,依照旧例当止于此地。”金人辄易其驭者,拥之东北去,行百里许,遇金国二太子斡离不领兵至驿道,令傅察跪拜。
傅察道:“吾若奉使大国,见国主当致敬,今来迎客而胁我至此!又止令见太子,太子虽贵人,却也是人臣,当以宾礼见,为何要跪拜?”
斡离不怒道:“吾兴师南向,何使之称?凡汝国得失,为我道之,否则你死。”
傅察道:“我主上仁圣,与大国讲好,信使往来,项背相望,未有失德。太子干盟而动,意欲何为?还朝当具奏官家。”
斡离不笑道:“你还想还朝么?”左右金兵促使傅察跪拜,白刃如林,或把傅察揪捽按倒伏地,衣袂颠倒,傅察更是植立不顾,反覆论辨。
傅察又厉声喝道:“我有死而已,膝不可屈也。”
斡离不道:“你今天不拜我,后日想拜我,也是不能。”令人押下收监。
傅察知不免于死,与官属侯彦等人说道:“我死必矣,我父母素爱我,闻之必大悲伤。你万一走脱,幸记吾言,告与我亲,使知我死于国事,少纾其亡穷之悲也。”众人听了皆哭。是夕隔绝,傅察与众人不复相见。金兵至燕,侯彦等密访傅察存亡,得知傅察已死,将官武汉英找到其尸骸,焚之裹骨,命虎翼卒沙立背负以归。沙立至涿州,被金人捉住,关押土室两月。沙立伺守者懈怠,破墙逃出,将傅察尸骨送归其家。副使蒋噩及侯彦辈归朝,皆说傅察不屈服于金人之状,朝廷赠傅察徽猷阁待制。后在孝宗乾道年间,赐谥曰忠肃。
傅察死后,斡离不连破檀、蓟两州,兵至三河县,郭药师、刘舜仁、张令徽、甄五臣四将领兵四万五千于白河拒战。药师密使赵鹤寿统兵三千绕道古北口,欲使斡离不腹背受敌,却被斡离不觇之,令大将蒲苋使兵破之。郭药师得知赵鹤寿兵败,只得在白河拒守,亦被斡离不遣阿鲁补、萧王家奴与锦州人李三锡击溃,郭药师因而率部遁归。
当时王安中以上清宝宫使兼侍读召还京师,又以河间府蔡靖与詹度对调。蔡靖知郭药师败,乃至郭药师处计事。
郭药师道:“金国二太子仁者风范,现已兵临城下,我等不如降之。”
蔡靖惊道:“赵官家待我不薄,蔡靖誓死报国,此为何话?”乃抽佩刀将要自刭,郭药师夺其刀,将其锁于家。又劫燕山府路转运使吕颐浩、燕山府提举沈琯,等金人来便降。
斡离不军到,郭药师率军官迎拜,将蔡靖、沈琯、吕颐浩献上,蔡靖乃降,郭药师遂从斡离不征南。易州涞水县宋人董才,得罪亡命,因聚众为贼,也来投效斡离不。自郭药师降,知宋之虚实;及董才降,知宋之地里。
斡离不入燕山府,尽得其军器与战马五万匹,甲胄五万副,兵卒七万人,燕山府州县,悉数平定。宋中山府守将王彦、刘璧知斡离不已拔燕山,料不能敌,率兵两千归降。
不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