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弋想起来来,尹洙说的那句—韩公曾说过,‘且兵须胜置之度外’,范公今日区区过慎,看来真不如韩公!”,也替范仲淹感到委屈。
那日算是不欢而散,范仲淹望着好友离去的背影,站在雪中,任雨雪落在他的肩头。
问蓝弋:“知道,为什么男人的肩膀,会比女人宽吗?”
他不等蓝弋答话,又自言自语道:“因为,要扛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尹洙不理解我,我一点也不怪他,可我怕我的一声令下,怪我的人,是他们。”
指着不远处的校场,还在训练的士兵,他又说道:“几万人的性命都悬我一人身上,士卒之命、国运之交,怎么都可置之度外呢?”
尹洙没有带回韩琦希望的消息,自然无比无奈,他又把最后的稻草,转向了另外一个人。
庞籍,庞太师。
这个人,是不是赫赫有名,是不是耳熟能详?
可现在的庞籍,还不是太师,还只是是陕西转运使。
韩琦为什么会去找庞籍呢?
因为,庞籍有钱,他管钱,军中所有的军需、物资,全部都要经他的手,他可以说是实打实的大管家了。
韩琦把自己希望庞籍物资上优先自己的意愿表达了一下,在这么严寒的冬季,去打仗,光是在棉衣这件事情上,就不能亏待了出征的士兵。
庞籍答应了,但也是丑话说在了前头,优先你是没问题的,但是这个前提也是要保证其它四路都有饭吃,都有衣穿的情况下。
这话,说了与没说一样,韩琦就想问他,劳资找你,不就是想让你通融一下,先确保我们的军需吗?既然漂亮话,你说的这么好,说来说去,也是一副漠然的态度,那我还这么低三下四的求你,干嘛?
滚吧,他真想大声的呐喊出,高脚!
这时韩琦的内心,如寒冬一般,为什么呢?一心想做点事情,难道就这么难吗?
是的,当然难了!
三十来岁的韩琦,他还没有看清,他所面对的,他真正的敌人,并不是李元昊,也不是赵祯、范仲淹、庞籍这些人的故意刁难,而是整个宋朝的体制。
这一点,也是蓝弋劝说,范仲淹不要出兵的最根本的理由,从未来而来的人,早就知道了,此战的失败,不管去多少人,注定的失败。
而韩琦的失败的根本,不是败在他不够勇猛,不是败在他不够真实,也不是败在他的赤子之心,而是败给了,几十年流传下来的这个,重文轻武的时代。
他一个人,也曾经天真幼稚过,而教训也在今后的岁月里,给了他成长,那个时候的韩琦,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导致他最终失败的,是那个时期的宋朝压根没有要争胜的意愿。
处在这样一个畸形的体制内,无论你做什么,或者你不做什么,都敌不过一个死人,死了之后还会留下这么大的影响。
这个人,死了六十多年的,赵匡胤。
公元1041年,在那个艳阳的二月的一天,韩琦开拔了,史上的又一次惨痛的战役,拉开了序幕。
在此之前,李元昊已经在折姜会区域集结军队,经天都山侵入了宋朝边界,目标直指泾原路的渭州,领兵的人是正是李元昊本人。
韩琦以最快的速度赶往镇戎军,这就意味这,他将自己投到了,战场的最前沿,在哪里,迎接李元昊的攻击。
这此他还是任用任福为他的前锋,把自己所有的精锐,包括在新招募来的一万多名勇士,都十分信任的交到了他的手中,不仅这样,韩琦还将,自己麾下的各路精英将领,悉数调到前线,全部由任福指挥,打起了一百二十分的精神和战斗力,来迎接李元昊的到来。
三十出头的韩琦,虽然魁梧,但是他的头脑却没有被热血冲昏,他始终十分清醒,第一战,就选在了,怀远寨。
而怀远寨到得胜砦,在到羊牧隆城,在地图上可以,清晰的划出一条线,令人奇怪的是,韩琦不是去打仗的吗?
为什么,他行走的路线,却始终与李元昊保持着不交叉,不碰面的状态,是为什么?难道,临门一脚,他怕了?
不,这个时候的他,比任何时候,都明白自己的处境。
以他目前的兵力,和战斗力,与斗志满满的李元昊,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如果面对面,硬碰硬的话,最大的可能就是,鸡蛋碰石头,以卵击石,这将丧失他,所有的斗志。
所有,以寡想要胜多,必然要有策略。
那么,韩琦选择的就是,拖!先纡回。
我让你感觉到有这么一股力量的存在,却又不让你发现它们在哪里,他让任福要像个幽灵一样,漂浮在孔总,鸟瞰着、等待着,直到李元昊精疲力竭,军心不稳的时候。
只有这个时候,胜算才会到来。
这就是韩琦,在如此短促的时间里,想到的最危险可能也是最安全稳妥的办法了,以自己为诱饵,吸引李元昊的注意力,以己方之险城,用镇戎军来消耗西夏军队的锐气,再安排任福等全部机动力量游走在战斗的边缘,在外线等待机会。从开始就为最后胜利的一击隐藏了实力。
不管韩琦他是有多么的心高气傲,是多么的冷峻,面对这样孤掌难鸣的战局里,他已经竭尽所能,把泾原路这一方之地的所有力量都发挥到了极致。
至于成败与否,也唯有无愧于心,诸葛亮的那句——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任福的白豹城一战,也算可圈可点,那一战的兴奋,似乎也延续到了现在,他在以桑怿为前锋的几千骁骑的护卫下,杀向了怀远寨。
他们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赶到了怀远寨,就在这里,他得知了一个最新战报。附近的张家堡发生了激战,镇戎军西路都巡检常鼎、刘肃和西夏人遭遇上了。
然而就是这个消息,却成为了整个战局的转折点,任福做出了一个身为勇将该做又不该做的选择,他选择了要去支援,想都没想就率军冲了过去。
而这个时候的他,早就忘了,出大营时,韩琦对他的千叮万嘱,让他一切行动,要听指挥,一切按照原有的计划进行。
然而任福,早就将此话,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他不仅支援了张家堡,在他带领的精锐下,这些西夏人,像西瓜一样,一个个的被削掉头颅,他还做了一个无法弥补的错误决定。
追,战而胜之,穷追不舍!
而且,这一追,就追了三天。
蓝弋手中握着战报的手,也不住的因为气愤,颤抖起来,这就是韩琦信任的任福,干的好事吗?
穷寇莫追,这个道理,一个常年行军的将领,会不清楚吗?
可是,为什么还要追,还马不停蹄的,不带补给的追呢?
他不解中,又有些疑惑,带这个好奇和稍稍平缓下去的心情,他继续看了下去,很快他在一些蛛丝马迹的叙述中,找到了任福这种类似无脑的行为的解释。
首选,他注意到了,任福追击的路线,让我们再一次回顾一下,任福这次的隐藏任务。